潍坊土话叫什么(潍坊的民俗及其土话方言)

潍坊土话叫什么(潍坊的民俗及其土话方言)(1)

潍坊,是历史悠久的手工业名城。古来曾以“二百红炉,三千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的赫赫阵容,名扬四海。其丰富多彩的工艺美术品,至今盛行不衰,如红木嵌银漆器、木版年画、风筝、布玩具、桃核雕刻、仿古铜器、麻布绒绣、书画拓片、泥塑玩具、金银首饰、字画揭裱、抽纱刺绣、屏风、彩灯以及各种地毯、挂毯等三十多种工艺美术品,仍称压市之作。

潍坊土话叫什么(潍坊的民俗及其土话方言)(2)

潍坊古老而又年青。如今她在保留古老传统的同时,已经发展成一个新兴的现代都市。

民风民俗是一个民族或一定区域的风尚民情的总称。民风民情又多源于民间节日或生产、生活习俗。比如,潍坊境内的寒亭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的朴灰年画、临朐的手绘年画等,不论哪种,均植根于年俗上;它们都是依年为本,年画进而又丰富宣染了年节习俗的气氛。随着民间年俗的延续,老百姓过年就要买年画,年画一挂,“年”味就格外浓重,更增加了节日情趣。木版年画是乡土艺术之花,几百年来,它按照当地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观点、生活情趣逐步发展完善,从而形成了自己古朴稚拙、简明鲜艳的风格。它植根于民间,装饰于节日,长期以来起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人民美好愿望,美化人民节日环境的作用。正因如此,年画流传既久又广,至今长生不灭。  

潍坊土话叫什么(潍坊的民俗及其土话方言)(3)

概括地说,因潍坊地区民间习俗而形成的民间艺术品,可归纳为:

一是能够美化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的,如年画、剪纸、刺绣、挂饰、石雕、砖雕、木雕等;

二是与节令风俗民情密切相关的,像除夕贴对联、贴过门笺,正月十五闹花灯、清明踏青放风筝、清明时节打秋千,中秋佳节赏明月吃月饼等等;

三是与农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广大人民群众审美情趣的生活用品,如昌邑的麦杆草编、临朐西南山区的家具彩绘;

四是用于婚丧嫁娶和表达情谊的,如绣花鞋垫、绣荷包、美化新房顶棚、鼓手班子吹吹打打等;

五是供人们闲暇娱乐的,民歌、民谣、民间戏曲、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杂耍等。

上述这众多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俗民间艺术,充分标志着潍坊的人民群众自身的创造精神,体现着他们朴实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各种作品无不打着民风民俗的鲜明标记。

如年画中的钱满柜、粮满仓、子孙满堂、多福多寿多吉祥等,其题材就来源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

民风民俗都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如潍坊地区春节门上贴“门神”,除了使春节增加新年色彩外,还有企求“门神”的庇护,驱凶避邪之意。

再如把福字倒贴起来,寓意“福到”。

还有人们贴了几百年的《灶王爷》年画,它既有迷信色彩,但更有曲折反映人们某些方面的心理追求,盼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宅保平安”,使人畜兴旺、五谷丰登、财源茂盛、和睦安康。  

高密泥塑

潍坊土话叫什么(潍坊的民俗及其土话方言)(4)

高密泥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这里的农民就自己设计用泥做成一种叫“锅子花”(也称泥墩子)的焰火出售,后来又把装火药的泥坯塑成娃娃型,焰火放过以后,再当玩具或装饰品摆设,最后这各泥塑的品种逐渐增多,有“老虎”“狮子”“猴子”“小狗”“小猫”“鸡”“鸭” 等动物,也有“白蛇传”“孙悟空”“牛郎织女”等传奇故事,并且涂以各种颜色,使其生动活泼。从此,泥塑不再是焰火的附属品,而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手工艺术品了。到清朝乾隆年间,聂家庄泥塑又借鉴了杨家埠年画的艺术特点,在表现手法上和着色上有所创新,且逐步增加了音效和局部动作,吏声音,色泽.动作融为一体.每逢山集、庙会都有卖泥玩具的。民间流传着“孩子哭.找他妈,他妈买个泥娃娃,逗得孩子乐哈哈”的民谣。可见当时泥玩具深受孩子们的欢迎,现在它已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保留下来,并多次在国内外展出。

高密剪纸

潍坊土话叫什么(潍坊的民俗及其土话方言)(5)

高密剪纸在民间历史悠久,广为普及,明代洪武年间大批移民,带来外地剪纸,主客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高密剪纸的风格。一是块与线形成黑白灰色调,相互衬托,对比强烈,并富有韵律感。二是纸条挺拔,浑厚粗犷,富有浓重的金石意味。三是以精巧的构思见长。构图夸张变形不失真。其题材多为花鸟鱼虫、戏剧故事、吉祥图案、生活习俗等,深受群众喜爱。剪纸作者大都是民间妇女,她们未受过艺术专业教育,兴之所至,随心创作,作品不具成法,粗犷中见清秀,雅拙中藏精巧。改革开放以来,高密剪纸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剪纸艺人也经常出国访问。

高密扑灰年画

潍坊土话叫什么(潍坊的民俗及其土话方言)(6)

高密扑灰年画,全国独此一家。它的制作式打好腹稿以后,艺人用柳木炭条起线稿,再用画纸在线稿上扑抹复印,一稿可扑数张,因有这一招,便又“扑灰”之名。扑灰起稿之后,再加手绘,经“大涮狂涂”、“细心巧画”,“描子勾拉”、“粉脸”、“涮手”、“赋彩”、“开眉眼”、“勾线”、“涮花”、“磕盐菜花”、“描金”、“涂明油”一整套工序,才能画出一张漂亮的画来。

扑灰年画起源于明初,创始人是北乡公婆庙村一个姓王的民间艺人,最初的作品大多是神像和墨屏花卉。到乾隆末年地方上作扑灰年画的人渐多,在李家庄、赵家圈、杜家官庄开办作坊成立画店。到清末鼎盛时期,作画能手蜂起,发展成两个主要的流派:“老抹画”和“红货”。

“老抹画”继承传统画法,仍以画墨屏为主,画风典雅,虽受新画派冲击,决心不改初衷,自编歌谣表态明志:“墨屏墨屏,案头清供。婆娘不喜,老头奉承。货卖识主,各有前程。”

扑灰“红货”,大胆借鉴天津杨柳青年画和潍县年画对色彩的运用,向大红大绿靠拢,使作品显出艳丽红火,对比强烈的特色,一时为多数人所喜爱,艺人也自编歌谣,宣扬成绩:“红绿大笔抹,市上好销货,庄户墙上挂,吉祥又红火。”

今天,扑灰年画的作品日见其少,当年两派艺人的作品,存留来的都特别珍贵。

潍坊刺绣

潍坊土话叫什么(潍坊的民俗及其土话方言)(7)

汉代王充在《论衡》中有“齐都世刺绣,恒女无不能”,潍坊在春秋战国至秦汉皆属齐地。潍坊刺绣明朝时在民间已较为普遍。据传,清道光年间,有一位姓沙的回族人,首先在潍县城开设了绣货店,刺绣已发展为正式的交易商品。郑板桥在《潍县竹枝词》中,生动地描写过当时妇女的穿戴:“罗绮成箱绣作堆,春衫窄袖好新裁”,“迎婚娶妇好张罗,彩轿红灯锦绣拖”。说明潍坊刺绣已成风气。民国和解放初期尤为兴盛,成为鲁绣的主要产地和代表形式。据民国三十六年《潍县志稿》记载,潍坊清末民国有34家绣货庄。当时,潍坊有“九千绣花女”之称。主要分布在:潍城区、奎文区、寒亭区的西北部等地。另外,青州、诸城等县级市也有民间刺绣业。解放初期有十几家刺绣社,上世纪50年代成立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设刺绣组。1956年由田翔千的潍坊刺绣社、宋翠芝的同盛刺绣社、李天成的新成戏装社合并为潍坊刺绣厂。

潍坊手工刺绣的主要形式有:官用绣品(如官服、补子、官轿帷等);民用绣品(婚丧嫁娶的服装、妇女的衣着、床上用品、帷帐、绣鞋、霞帔、荷包等);戏装戏具(各类剧种的戏衣戏具无不一应俱全);艺术绣品(名人字画绣品、祝寿礼品等)。

潍坊刺绣在千百年实践中,形成了浓郁的地方色彩,构图简练、朴实、匀称、夸张、有较强的装饰性;取材广泛,采取寓意手法表达主题;配色明快,鲜艳热烈;绣工精致,针脚细腻。戏装戏具则针对不同剧种和不同流派而精心设计绣制,特点鲜明,技艺精湛,舞台效果突出。

诸城竹板快书

潍坊土话叫什么(潍坊的民俗及其土话方言)(8)

诸城竹板快书是山东诸城一种特有的曲艺说唱形式。演员在演出时右手拿一副大板,左手拿两页小板,打起来节奏分明、清脆响亮、吸收运用了锣鼓经的花点,分摇板、扣板、马蹄点等多种花样。

清末民初,诸城境内的乞讨者,手拿用牛骨头制作的“牛骨板”,一边敲打、一边用编好的顺口溜进门讨要。以后便又出现了打“呱哒板”(竹板)的乞讨者。到解放前“呱哒板”改为快板书。由两页“呱哒板”改为两页大板和五页小板。俗称“撒拉机子”、“莲花落子”。

诸城竹板快书运用方言,以说故事为主,板式上也不同于山东快书、快板书和数来宝,讲究手、眼、身、法、步融为一体。尤其讲究“跳入跳出”,活龙活现、惟妙惟肖、极力渲染。可一人表演,也可多人表演。以自创为主,也表演一些传统段子。

竹板的制作非常考究,以福建桐竹为上品。取其竹杆根部以上三、五节,劈开放油锅煮、榨数十分钟,捞出置阴凉处晾干。之后,根据尺寸割、磨、刮,最后钻眼,用线拴起,一副竹板便做成。

诸城竹板快书以它特有的表现形式置根于诸城,面向全国,多次在省、市乃至全国的文艺比赛、调演中获奖,这一支绚丽夺目的艺术奇葩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2006年11月,该项目被推荐申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潍坊仿古铜工艺

潍坊土话叫什么(潍坊的民俗及其土话方言)(9)

潍坊仿古铜制作艺术盛行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商朝后期的司母戊大方“鼎举世闻名”,另外“四羊方尊”和战国时期的“嵌错赏乐铜壶”,也是古代青铜器的精品。所谓仿古铜器。就是艺人们采取一种特殊的工艺手段,使铸造与绘画、雕刻、镶嵌相结合,仿制古代散见于世、为数甚少的青铜文物,供人们鉴赏和珍藏。潍坊仿青铜器制作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产品主要是仿制爵、鼎、盘、炉以及佛像、鸟兽和人物等。当时一个名叫胥伦的农民,生性聪敏,巧于手工制作,并擅长书画。为了糊口,他铸造假汉印和古代造像,冒充真品,卖给当时著名的金石收藏家陈介祺。当陈介祺发现是冒牌假货后,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尽出个人所藏三代青铜器、六朝佛造像、印章等文物,与他共同研讨,以求仿制。经过协作,采用拔腊翻砂法仿制,制品维妙维肖,几乎乱真。从此胥伦名扬四方,因其技艺精湛,晚年赴京为国子祭酒王懿荣等铸印,很受器重。此后,仿古铜器在潍坊广为传播。新中国成立后,仿古铜工艺迅速发展,品种已由过去的几个增加到现在几十个,且在质量上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上锈工艺,在原来一两种的基础上,增加到出士锈、家藏锈、黑漆锈、鎏银等六种技法,使制品上的斑锈逼真,色泽肖似天成。长保存,颜色不变。现在潍坊已成为全国重点仿古铜器产地之一。其代表作有“长信宫灯”、“毛公鼎”等,“毛公鼎”原件是清朝同治年间在陕西出土的西同青铜器,曾被当时潍坊金石学家陈介祺收藏,后流失国外。为使这件真品重现,解放后老艺人靠手头上的拓片和其他资料的借鉴,着手研究和复制工作,终于在1982年复制成功。这只仿制的毛公鼎,内壁铸有铭文497字,保持了原件的风貌和神彩。“长信宫灯”是本世纪六十年代末在河北满城出土的西汉文物,也是一件艺术水平极高的 珍品。其造型是一位面目清秀的坐状宫女,手托圆筒带罩的灯台,灯台底部可以盛水。点燃油灯、时,油烟可以通过连接灯罩和宫女手臂、身躯及盛水底座的圆管而渐渐消失,起到了很好的消烟除尘作用此外,“马踏飞燕”“文王鼎”、“鸡鱼炉”,以及那些小巧玲珑古朴精一致的“观世音”.“笑面神佛”等,都仿制逼真,畅销国内外。现在潍坊已经把仿古铜艺术和木器嵌银工艺相给合。制作出更多的产品。如“四扇博古挂屏”。

临朐铁花

潍坊土话叫什么(潍坊的民俗及其土话方言)(10)

打铁花的民间娱乐活动,主要在冬季举行,元宵节形成高潮。

打铁花都在黑夜举行,地点多选在村边野外。

表演打铁花有技术精到的师傅,用具为三至五座铁匠炉,五把长把铁勺,五把长把木板,三至五只手拉风箱,三口黄粘土锅,30至50斤木炭,生铁屑、铜屑、铝屑各15斤,谷糠10斤。表演开始,把铁、铜、铝末放在粘土泥锅内,用木炭抽风箱烧烤,待金属末融化,烧炉师傅用铁勺舀金属汁,倒在放有谷糠的 长木板上,打铁花师傅飞跑进打花场,操起木板颠两颠,把金属汁扬向半空,不待汁液落地,抡起木板猛力捍打,只打得灿烂的火花满天飞舞。四五个打花师傅跑来跑去,接连不断地一板一板把铁花打向天空,红的、蓝的、银的、金的火花映得天空村镇一片辉煌,观众则欢呼喝采,打花活动可持续10到15分钟。这一项古朴而壮观的娱乐活动真可谓勇敢者的表演。

安丘大鼓

潍坊土话叫什么(潍坊的民俗及其土话方言)(11)

安丘大鼓主要分布于安丘市境内,是在东路大鼓的基础上,经安丘艺人不断改编创作而形成的一种曲艺新形式。

清末民国时期,东路大鼓已在安丘广为流传,1963年,安丘县曲艺队成立后,除演唱优秀传统书目外,还改编创作了一批新书目,并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安丘大鼓基本唱腔。其曲调吸收了地方戏曲和民间小调的营养,调性清晰、结构完整、板式齐全、曲牌较多。安丘大鼓由多人化妆登台演出,用多种乐器伴奏,能够像地方戏曲一样表现较为复杂的故事情节,深受广大群众喜爱,随着各种媒体的宣传和曲艺队常年不懈的演出,安丘大鼓传遍了安丘的村村户户,赢得了社会的公认,群众评论说:“安丘大鼓安丘味,满口腴腮真带劲”。它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宣传教育作用,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安丘大鼓主要由东路大鼓传承而来,内容多为世代流传的历史故事。有的揭露社会黑暗,抨击贪官污吏;有的反映人民疾苦,歌颂反抗与斗争;有的表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总体上是以传统道德观念惩恶扬善,思想上是健康向上、有益于教化的。安丘大鼓演唱的优秀传统书目和创作改编的新书目,多以我国传统美德“忠孝仁义”为标准,提倡人心向善,除暴安良,其教化宗旨与当前“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

潍坊风筝

潍坊土话叫什么(潍坊的民俗及其土话方言)(12)

潍坊风筝经过历史演变和横向传播,逐渐形成了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起飞灵活的传统风格与艺术特色,和京式风筝、津式风筝等交相辉映,鼎足而立。

风筝的故乡在中国,而潍坊的风筝,在中国的风筝史上则自成一派。它以选材讲究,造型精致,色彩鲜艳,式样美观而扬名中外。特别是潍坊国际风筝会,牵动了全国和世界风筝爱好者的心。

潍坊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也有她自己的独特风格,同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并称为中国三大民间画市。潍坊年画取材于农村生活,反映农民的理想、希望、寄托着他们丰收富裕、消灾祛祸、安居乐业的意愿,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嵌银漆器是潍坊独有的手工艺品,曾在一九一四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最优等奖。嵌银漆器由艺人们用特制小刀小剪小锤,按照设计的图样,在硬质的红木上雕出细沟,再顺着细沟嵌入细如发丝的金丝或银丝,然后涂以数遍大漆,推光而成。嵌银漆器色泽庄重清雅,线条洒脱简练,是绘画、镶嵌与雕刻的巧妙结合。

看了桃核雕刻《赤壁夜游》,无人不为艺人的精湛技艺而叹服。在一个不大的桃核上,雕了六个人物和酒桌、酒壶、蓬门、风旗、锚链等多种器物,连蓬门两边的一副对联,在放大镜下也清晰可见。真是神夺天工!

土话和方言

白酿啊囊——别那样啊

你待咋起啊?——你要干什么去?

不大娱作——不太舒服

夜来后杭——昨天晚上

今晴起来——今天早上

早晨头上——明天上午

老噶臣子——麻雀

多怎?——什么时候?

爷罢、半混、潮啊——白痴

奇好——很好

害卡列——口渴了

卓嘎故啊——太小气

蹦噶瓦古——不用委屈

哈水,哈酒——喝水、喝酒

困毛浪了——睡迷糊了

插粘煮——熬玉米粥

我奇乔——我很生气

韩噶活啊吧——还做朋友吗?

疫赖——恶心

白胡咧咧——别胡说八道

扁食——水饺

聂半别——那一半

不隆过——没时间

也楼盖——额头

波罗盖——膝盖

你待咋半?——你想干什么?

白张啊囊——别这样啊

俺得(dei)为的——我故意的

姑地——蹲着

你烦人恶(wu)啊吧——你很烦人

你白雇拥行啊吧——你别乱动弹(多指扭动)

我带砸煞你连韩——我要揍死你

你白拥我——你别推我

木果采——没注意

作(zuo一声)业——闯祸

料个尼找水哈——到处找水喝

后(hou一声)咸——太咸了

窝应——呕吐、想呕吐的感觉你噶使的啊吧——你舍不舍得?

奇字儿——很高兴

白几系我——别打扰我

不过——鸽子

你过这过过——你这个人

卓酿啊囊——这个不是很好解释啊表示有点过分的意思

窄住,挤吧——地方狭小

了了的国事——事情一般情况

祖声社儿啊——说句话啊

出拉哈(ha四声)气——滑下去

胡大样啊——了不得了

草鸡——受不了的意思

牙琛——菜或者米里有杂物,吃在嘴里的感觉

叫人噶好绝啊——被人骂的挺惨

草鸡社了———很烦恼的意思

迭部党的阿——没时间,没空

找外快:----找茬儿

椅样---蚂蚁

截留---知了

扎古扎古--治治

我饥困脸——我饿了

帕股——窝头

白捞我——别骗我

昏立卓——横着

顿地--懂得

凿趁---明天

大沉沉--很沉

愉做--舒服

安养--表示惊叹,吃惊,比如:安养,我地娘来!

不糙--不错

及我--给我

绝(三声)--脚

腚--屁股

决--骂

拐珠子--胳膊肘

料处尼--到处

捻(nian三声)儿--地方

倚赖:用来表达其他的人或者事令人恶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