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翔的鸡髓笋(馋痨坯来吃吃看味道)

原创: 观复魔宝

小时候,外婆做饭的时候我很喜欢凑到旁边看着,因为外婆总会说“馋痨坯,来吃吃看味道”(沪语,意为小馋猫,来尝尝味道),然后我就可以假借试吃为名,吃到刚出锅最美味的那一口。多少幸福的回忆呀,当记忆远去,味道却可以穿越时空,让口水再多流一会儿。

中国人的文化里离不开一个吃字,《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其中的民以食为天便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南翔的鸡髓笋(馋痨坯来吃吃看味道)(1)

那么古代年夜饭吃什么呢?

宋朝年夜饭非常丰富,鱼鸡荤素,其中必不可少的主食为馎饦[bó tuō](手擀面羹)、春盘配屠苏酒,由长辈向晚辈敬酒,敬酒顺序自幼至长。

馎饦其实就是面条,用菜羹或肉羹煮熟的面条。把面条放入沸腾的羹汤,一会儿就熟了,很方便。擀面杖早在先秦就被发明出来,但一直用于做饼,用擀面杖做面直到北宋才出现。

春盘,最初叫“五辛盘”,为韭菜、油菜、芫荽[yán sui](就是香菜),此三样,洗净撕开不切断,在盘子里摆出好看的造型,拌以腊八腌渍的大蒜和荞头,在这堆蔬菜中插一根线香,线香顶端黏一朵纸花即可,因为这盘菜用五种辛香发散功效的蔬菜,所以名为“五辛”。

南翔的鸡髓笋(馋痨坯来吃吃看味道)(2)

五辛盘

这个盘在隋唐时期颇为流行,唐朝人除夕祭祖,供桌上必放此盘,祭祀之后,拔掉盘子中间的线香和纸花,转移到年夜饭的餐桌上,家人一起分享,可以祛病,保来年百病不生。

到宋朝,好用萝卜和生菜或用猪肉和主食制作春盘。《岁时广记》里说,宋朝宫廷曾将腊肉蒸熟,切成细丝,在盘中摆出花型,或将油饼、馓子、麻花、馒头摆入大盘,叠出金字塔形状,中间插有金银丝扎成的花朵。

在宋朝,春盘是多功能的。既可用于祭祖,又是年夜饭的一部分,到了初一的早晨,还可以用来“馈岁”,亲朋好友之间互相馈送。到了立春那天,春盘还是每家每户的主食。

南翔的鸡髓笋(馋痨坯来吃吃看味道)(3)

观复猫 令狐花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各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里的“春风送暖入屠苏”,也就是全家共饮屠苏酒的意思。腊月初八将数种药材包于红色小袋中,吊入水井浸泡一夜,隔天早上,先从井里打出一碗水倒进酒坛,至除夕饮用。宋代没有蒸馏酒,酒精浓度本来就不高,再往酒坛里勾兑泡过药材的井水,度数自然就更低,所以女性和小孩都可以饮用。

与我们今天晚辈敬长辈不同,宋代的这碗酒,是长辈敬晚辈,年龄越小,辈分越低,次序越在前,这点也很有意思。因为这样,有个叫郑望之的宋人也有一首诗调侃这件事:

可是今年老也无?儿孙次第饮屠苏。

一门骨肉知多少,日出高时到老夫。

意思是说我郑望之是家里年龄最大的长辈,全家有百余口人,饮酒时,先从最小的开始,等轮到我时,已经大年初一日上高头了。

南翔的鸡髓笋(馋痨坯来吃吃看味道)(4)

观复猫 马都督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各不同,时代在变,“吃”这个主旨是不变的。现代来说,虽然每个地方甚至每个家庭都不一样,但总有一样必不可少的过年吃食。很多人说是饺子,饺子必须有,特别是北方,因为饺子象征元宝,甚至会在饺子里包入硬币、花生、糖块、辣椒等,吃到的人意味着今年会财运亨通,添福增旺。

然而做为一个魔都宝宝,我的印象里好象只有汤圆,就算饭菜吃得再饱,汤圆是一定要吃的,团团圆圆,一年到头幸福美满,讨个好彩头。除了汤圆之外,还有一整条鱼是必不可少的,年年有余。

南翔的鸡髓笋(馋痨坯来吃吃看味道)(5)

年夜饭之所以称之为年夜饭,那一定是在年三十晚上吃,配合着春晚,一家人有说有笑这样的美好氛围,这是我之前浅薄的认知。偶然听来自北方的同事说起,在他们那里,中午那一顿才是吃得最好的,晚上的话是一顿饺子。原来我是望文生义了,中国地大物博,习惯各有不同,团年饭吃的时间很多样,下午、中午、上午,甚至极少数是早上吃的。以前这顿饭必定是全家大小留在长辈家中吃,这几年为了方便,很多也有在饭店里面吃的。

所以,这顿饭我更愿意称呼它为团年饭,团圆饭,因为什么时间吃,在哪里吃,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团圆。吃不是问题,吃什么也不是问题,问题是和谁吃。虽然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但这顿饭还是要吃的。美食家蔡澜说,最简单的小面里也有乡愁的味道。一年到头的这一顿大餐,吃的不仅是可以回味的美味,更是一份久违的团圆,杯盏交错间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传承和魅力所在。

南翔的鸡髓笋(馋痨坯来吃吃看味道)(6)

企业单位也一般都是在这个时节开个年会吃个饭,很多地方会用到一个词,“尾牙”,为什么年会要叫成尾牙呢?

《宋史·礼志》:“军前大旗曰‘牙’,师出必祭,谓之祃[mà]牙”。古代出兵时要祭拜军旗之神,祈求旗开得胜之意,因为旗竿上一般以象牙为饰,故称牙旗。祭旗是要有贡品的,有肉,祭完后的胙肉可以分给大伙吃,称为“打牙祭”。

很多东西都是军队首先研制成功后下放到民间的,比如微波炉等等。‘祃牙’习俗也由军中传播到民间,慢慢由古代祭旗礼演变成民间及商场上的“牙祭”。每月初二、十六都要做“牙祭”。一个月两次,一年共有二十四次。

人说商场如战场,商场在新的一年开市首日,就要行开牙之大礼,谓之开市。在台湾的传统里,牙祭的对象会稍稍有些不一样,祭的是土地公,头牙的日子则是二月初二,土地公圣诞。

年底十二月十六日最后一次“牙祭”,又称为“尾牙”,祭神完毕以后,以祭肉分给店员。古代民间生活清苦,平日以蔬食为主,祭神日才有机会吃肉。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八回描述:“平常每日就是小菜饭,初二、十六跟着店里吃牙祭肉”。台商、港商年底时会依照习俗,请员工吃“尾牙”,就由此而来。

南翔的鸡髓笋(馋痨坯来吃吃看味道)(7)

商代 玉雕卧猪 观复博物馆藏

最后,祝各位看官牙口棒棒的,吃得胖胖的,新年快乐,“猪”事如意。

参考资料:

李开周 《过一个欢乐的宋朝新年》

观复文物摄影:观复胡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