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编和考博怎么同时准备(怎么比考公还卷)
考博,怎么比考公还卷?!
来源:本文转载自青塔人才,已获得授权
微信平台编辑:周悦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高校的考博复试逐步启动。从通过审核的情况来看,今年考博的竞争似乎更加激烈。
在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3月3日发布的“关于2022年博士报名资格初审结果及考试通知”显示,今年武汉体育学院一共有481名考生通过了博士入学考核初审。
一年前,武汉体育学院通过审核的人数为357人,一年之间,考博报名人数上涨124人,增幅近35%。同时武汉体育学院的招生人数也迎来了扩招,从一年前的15名增加到33人,但总体的报录比依旧高达15:1。这意味着每15个候选人中,只会有一个人能够挺到顺利入学。这一报录比甚至超过了不少考研专业以及考公岗位的报录比。
不过,在考博卷起来的同时,博士也迎来扩招。去年,不少高校在研究生录取工作结束后向社会公布了当年的研究生招生情况,不少高校都创下了历史上的新高,不仅是录取人数,同样还有报名人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均创下了录取人数新高
部分普通本科高校的考博报名人数、报录比以如此高的幅度上涨,只是当下考博形势的一个缩影。
更卷了,博士数量也更多了
最近几年,就业市场的不景气使得不少准备求职的硕士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其中就有一部分人“被迫”选择了这条对他们而言注定艰辛的道路;而疫情则让不少原计划出国读博的硕士毕业生转向国内读博的赛道。这让国内博士的报考人数迎来了一轮上升。
同时,以“双一流”高校为代表的不少高校的直博和硕士免试读博分去了大量名额,使得留给申请考核、普通招考的名额逐步缩水。而随着参与考博竞争的人数增加,“申请考核”的要求也水涨船高。此前就有手握三篇一区一作SCI,却没能如愿上岸的例子。
换句话说,就是考博这件事变得更“卷”了。
但在就业、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下,博士招收的绝对数量在近几年还是迎来了一波上升:2016年,我国博士生招生人数为7.73万,而去年,这一数量来到了12.58万人——5年内增长62.7%。
人多?分流警告!
扩招,某种层面上正推动着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由追求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向,尤其当“博士延毕”“超期退学”不再是新闻的时候,提升质量则成为一种更加迫切的要求。
2019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就明确提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
一年半之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则再次重申要“完善和落实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养方案进行分流退出,做好学生分流退出服务工作,严格规范各类研究生学籍年限管理”,并“制定各类各层次研究生培养方案,做到培养环节设计合理,学制、学分和学术要求切实可行,关键环节考核标准和分流退出措施明确。”
不少高校也在国家层面政策出台后进行了相应的跟进。比如清华大学就在去年年初发布相关意见,“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充分发挥资格考试、选题报告、最终学术报告、学位论文答辩等培养环节的质量把关作用,加大分流力度。坚持以学位论文作为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就业引导。”
考试、报告、分流、论文......读博宛如一场漫长的“打怪”游戏,有人最终打败大Boss获得胜利,也有人在中间的关卡就Game Over。
读博还需审慎
1981年,我国博士招收人数还不足1000。
40年后的2021年,博士的招生数量已增加到1981年前的138.8倍。这一数据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一代代博士同样也在国家的科教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博士的含金量并不低,但与40年相比,两者的含金量似乎很难画上等号,更何况读博本就是一件机会成本极高的事情。
在当下谈论读博,不仅要有对于未来的设想,更需要有理性的规划。
比如是否需要冒着毕不了业的风险去追求博士学位带来的高附加值;再比如对于自身竞争力、年龄以及就业环境的研判......
不少人读博的最终目的是进入高校工作,然而高校的招聘门槛也在逐年太高:几年前博士成为辅导员还会被投去鄙夷的目光;而如今,清北、哥大博士想成为辅导员或许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竞争。
因此,考博、读博早已经不仅仅是卷不卷、能不能毕业的事儿了,仔细考量自身实际、谨慎做出选择恐怕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青塔人才(公众号:cingta-job)提供各大高校科研人才招聘启事,也长期关注人才人事政策、科研工作、青年教师发展等内容,帮助青年学者以更高的视野和更新的思路获得更快成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数字经济智库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的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知名青年学者黄日涵、储殷等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门平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