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野生象群为什么迁移(云南野象群粪便统统捡走)
17日上午10时,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沈庆仲,刚刚参加完关于玉溪北移亚洲象群的一场调度会,又赶到象群凌晨途经的线路,作实地踏查。
在大象酣睡的甸末山下,除了知了的叫声,四周一片安静,让人难以想象,不到直线200米外,就踞守着一群庞然大物。“因为附近山势陡峭,大象在上山时选择了修好的路。” 沈庆仲边走边说。
土路通往山顶,此行的目的是采集大象粪便样本。
路上散落着凌晨大象上山吃过的玉米秸秆和玉米叶子,大象爱吃的“扫把草”茂盛地长在路边。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大象遗留的粪便,这些容易被常人忽视的东西,在沈庆仲看来都是宝贝。
“大象食量很大,粪便量也很大。一头大象每天要拉次数不等的粪便。因为它消化能力比较弱,每天有许多半消化食物被大象排出体外,粪便里富含植物纤维、种子以及各种有机营养成分。我们每隔几天会采集一次大象粪便,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粪便判断象群的身体是否健康,二是查看象群的食物构成,三是通过化验粪便,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象群之间的遗传关系。” 沈庆仲说。
据介绍,在2019年12月成立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专家们通过采集此次北迁亚洲象群的粪便,开展宏基因组测序和微生物培养研究,可为野生象保护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拿出随身携带的塑料袋,沈庆仲对遇到的每堆粪便都认真查看:“你看这头象昨天吃了很多粗纤维,甚至有可能吃了树皮。大象的粪便原本不臭,但最近它们吃的玉米比较多,所以有点臭。”
沈庆仲说,从粪便可初步判断,象群虽然经过长途跋涉,但身体还是很健康。“这一路大象很不容易,跨越不同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它们强大的适应能力为我们研究亚洲象提供了新的参考。”
把每堆遇到的粪便都取样打包后,沈庆仲越来越接近大象休息的地方,卡点的工作人员前来提示,只得结束手中的工作。
“有点遗憾,今天没有采集到幼象的粪便。”沈庆仲说,回程中可根据外观、形状稍作留意。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董思韵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科技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