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四大特点(西安独特在何处)

原创: 关中尧

一般人说起西安,都会提到它是我国历史上十几个朝代的古都,有大小雁塔、钟鼓楼、古城墙城河等很多古迹;还知道有凉皮、肉夹馍、泡馍等许多地方美食小吃;尤其是去年以来炒热的网红打卡之地雁塔南路不夜城步行街深受年轻人的青睐。

作为旅游热点城市,西安现在满街走的是天南海北来此的游客,满耳听闻的是四川话、河南话、吴侬软语和客家白话。当然也有一些落户不久的新西安人,初来乍到颇感不适,比如就业薪酬不太高,后代就学多费周折等。这说明西安还有待提升自己的宜居程度,在向国际化大都市目标迈进的路途上仍须努力。

出生10个月随父母来到西安,在这里读小学、中学,以后下乡当知青从事农业劳动,后入伍到部队,天南海北转了一圈,退休后晚年定居西安。说实话,其实并没有落叶归根呀!人脉宽广呀!故土难舍呀!等等那些朝思暮想的传统心态。

地球上的好地方多着呢!瑞士的湖光山色和阿尔卑斯雪峰下幽静雅致的小镇犹如世外桃源令人陶醉;佛罗伦萨满城雕塑的艺术氛围和贵族气息使人流连忘返;沿着伏尔加河买舟漂流注目俄罗斯母亲河两岸独特的风光好像穿越在列夫托尔斯泰时代;极目东非肯尼亚广袤的原始平原观赏那些自由奔跑的野生动物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天人合一。在国内,谁都知道北京雄伟壮丽、上海魔幻新奇、杭州温婉秀妍、南京龙盘虎踞、、、、、、,不过那是别人的家园,自己是爱不起的。

无论是种庄稼还是放牧牛羊,人类都是逐水而生存的,水孕育了文明。埃及尼罗河文化孕育了埃及七千年的文明,长江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如果没有水,还有我们今天的什么呢?

这就不得不先说西安的水。西安现在喝的自来水是全国省会以上大城市中最好的水,这一点就连许多西安人也未必知道。回家看看家里的水壶锅底就明白里边是没有水垢的,再咂摸水的味道甘甜爽口而无异味,心里就清楚了。当然也会有人不服气,会说他家的水不好,一点也不奇怪,那是二次三次转换供水过程被污染了的缘故。市上有关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定期定时在南郊大水厂取样检验,各项指标标明水质优良的程度可以直饮,但供水终端由于各种管道、水箱的清洁程度不同会有差异,因此并不宣传西安自来水可以直饮的骄傲。

旧时偌大一座西安城,只有西门大井和甜水井街区的水可以饮用,其他地方打出井来皆是咸水苦水,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上,人和牲畜拉水车咯吱咯吱的走过,成为一景。

新中国西安市政府成立了自来水公司,在西门外抽取地下水经过过滤装置给市民供水。上了年纪的人一定还记得热水瓶、钢精壶里边都有厚厚的一层白花花的水垢,这样的情景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和改革开放后人员流动的增加,西安的自来水越来越不够用。1995年西安遭遇60年不遇的大旱,夏天因缺水而引发水荒,满大街能看到居民提桶排队在水站焦虑等水的场面。

受影响的不仅是居民还有工业和服务业等。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水,那将是一座脏城臭城死城。西安市政府住在西安城里,看到西安缺水的困境,城市的管理者当然为此忧心忡忡心如火燎。

西安的出租车司机曾流行一句顺口溜:西安有个崔林涛,修的二环没立交。当时二环没立交是事实,但他们错怪了主政西安的崔林涛同志。崔林涛工人出身,由国防工业系统转至管理城市。适逢改革开放初期,那时西安财政缺钱,能把二环修起来就很费劲儿了,修立交谈何容易呢!回到西安的水上来,还不得不提这位没钱为二环修立交的崔林涛。

为解决西安饮水问题,市里领导四处踏勘,最终选定周至终南山下的黑河作为西安新的水源地。黑河发源于秦岭太白高山之巅,是渭河南岸最大的支流,水质清澈甘甜,距离适中,是西安得天独厚的理想水源。经过数年的艰苦奋斗,克服了许多困难,太白雪峰的融水流进了西安,西安人终于不再为水发愁。

应该给崔林涛同志再编一个顺口溜:西安市长崔林涛,黑河引水有功劳!今天西安人喝的是全国最好的自来水,不能忘记崔林涛,不能忘记一班曾经的城市管理者,在中央的关怀下,在国际金融组织的支持下,带领广大工人农民士兵和成千上万青年学生的引水工程建设者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打下了基础。

用西安的自来水泡茶,除了茶香别无其他异味,口感虽然赶不上虎跑甘泉,但其他任何大城市的自来水是无法相比的。如今著名的“农夫山泉”的灌装地就和西安自来水同源。

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缺乏基本饮用水服务的人口高达8·44亿之多,其中大部分居于非洲。缺乏洁净饮用水的人口那就更多了,仅国内就屡见不鲜。所幸,西安人能喝到好水,实在有福。

其次,还要说说西安的气候。如果能在全国南北转一圈住几天,最好在当地工作学习生活过,你就会发现气候问题对于宜居的影响多么重要。我等当过铁道兵、工程兵的人流动性强,足迹遍布天南海北,常年住在搭建的帐篷和铁架子简易房中,对驻地气候是十分敏感在意的。对比之下,西安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极端旱涝威胁,海拔高度大概只有四五百米左右,而海拔每升高1000米空气中的含氧量就减少10%。西安的干湿度比较适宜人体感觉。没有经历的人才会身在福中不知福呢!

江南人定居在西安,回到老家已经不适宜那里春末炎夏湿热的气候;来自寒区的人们在西安越冬,哂笑有些西安人下雪捂得严实,他们提起半年都是冰天雪地的家乡言及西安,实在年年是暖冬。

如果不信,冬天去乌鲁木齐、哈尔滨,下了飞机火车就像进了冷库。看看那里的人们是如何过冬的,就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冬天了。

人人都说江南好,小桥流水,鱼米之乡,殊不知梅雨季节衣裳晾不干、被窝湿淋淋,若果是冬天,江南那种湿冷真叫渗透骨髓,人人“老虎下山一张皮”,室内室外都穿着羽绒服,哈着气,搓着手是司空见惯的标准体态。

而西安的干燥又不似帝都那样厉害得手脚皴裂呼吸系统感觉明显。西安湿度常年在50度左右徘徊,晚上洗衣隔夜干,热天汗水也淌得爽快,桑拿天也有但不多;冬天取暖期不很长,过去有个烟筒炉子就能凑合过冬了,现在城市供热系统不断扩展,暖气进入了千家万户。

当然,我说的是一般情况了,不包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何况如今经济条件好的人,住在那里都无所谓了。

地域性的大气候注定是无法改变的。西安并不是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而是没有极端天气或者说极端天气很少,不像有些地方热到持续高温空调不制冷,冷到雪盈一尺冰封不解冻。

第三要说得是西安的地理位置,它处在我国的中心区域接近中心点。这有什么意义呢?

大家都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时的声音:、、、、、、滴,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X点整。北京时间是我国的标准时间,而这个时间是从哪里发播出来的?很多人并不知道,以为既然是北京时间那就是来自北京吧?

错!北京时间来自西安。

北京时间是位于西安市东边临潼区的国家授时中心发出的,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1966年经国家科委批准筹建,1970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短波授时台试播,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发播标准时间和频率信号。七十年代初,为适应我国对高精度时间频率信号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又增建长波授时台,1986年通过国家科委组织的国家级技术鉴定后正式发播标准时间、标准频率信号。

可不能小看此地发出的北京时间只是现在几点了,那可是大有学问并关系到国家大事的重要标准。自七十年代初正式承担我国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任务以来,它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特别是以国家的火箭、卫星发射为代表的航天技术领域、常规及战术、战略武器试验等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的授时服务,多次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和总装备部贺电嘉奖。

遗憾的是它叫北京时间,不叫西安时间。而英国格林尼治时间是以发播时间的天文台所在地格林尼治小镇命名的,距离伦敦20公里,天文台地址搬离此地后,仍然叫原名。

在西安北边临近的泾阳县永乐镇还有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这是国家坐标系的基准点,在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地原点又叫大地基准点即国家水平控制网中推算大地坐标的起标点。这是人为界定的一个点,利用它我们可以精确地知道自己的地理位置,否则GPS全球定位系统对于我们就没有意义。

建国初期,我国使用的是从前苏联测过来的坐标系统,原点是苏联波尔可夫天文台,这种状况与我国的建设和发展极不相称。从1975年开始我国组织科学家搜集分析大量资料,对郑州、武汉、西安、兰州等地进行了专业性的实地考察,最后将我国大地原点确定在西安附近的泾阳县永乐镇。我国西汉时期长达1000公里的超常建筑基线就从此处经过,2000多年前测定的建筑基线与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基本一致,相差也就2分经度的距离。古今测量史这一巧合令中外科学家惊叹不已。也说明西安的地理位置多么神奇。

正因为地处我国中部核心区域,居住生活在西安,作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一般市民来说,以天色的变化感受时间的概念比较适应。东部地区天亮的很早,大约四点多就天色微明,天亮的早,天黑的也早。有一年在北京呆的时间较长,初冬起始,下午四点多天色就暗了下来,其实离下班时间还早,但心理感受很不习惯,每逢此时,下意识便有些慌慌不可终日的感觉。

当年下地劳动就是看天色上下工,天亮了敲钟下地,天空转暗,日头降落,顿觉心懒体乏,意味着该收工回家吃饭了。尽管早已不扛锄把做庄稼了,但农耕文化在灵魂中根深蒂固。

还有一年在乌鲁木齐待的时间比较长,新疆和内地时差两小时,早上十点才上班,晚上十二点满街人还在跳舞歌唱,时间概念导致生物钟的运转很不习惯。内地八点上班有公干打来电话,岂不知新疆才六点,军营正吹起床号。日子过得胡里颠倒,经常闹笑话。

西安的时间和天色就比较合拍,一般早六晚六除了冬夏以外,日出日落基本差不多。所以感到国家授时中心放在整个国家大陆的中部位置的西安,不偏不倚,很适合中国的国情,也使西安人的居家生活习惯和生物钟运转与西安发播的“北京时间”最同步。

最后一点其实可以不说,因为问题既大又复杂,几句话说不清。但不说又觉得言犹未尽,这就是西安的包容性问题。西安人不排外,甚至在生活中还会羡慕尊敬外地人,总觉得自己偏安西部,见识短浅,喜欢听外来人讲外边的世界涨知识。

西安民风总得来说还是淳朴的,没有南方有些地方强悍刁蛮,外地人问路都会得到善良真诚的回答。包容性还体现在餐饮上面,在西安能吃到正宗地道的川粤沪汉浙闽大菜和其他流行的小吃,但在外地就很难吃到西安味道的饭食。造成这个原因有外地人整体对西安餐饮接受度的问题,也有西安餐饮广泛走出去的战略还有待加强的必要。

如同卖兰州拉面的往往是青海人一样,外地卖肉夹馍凉皮也往往不是陕西人。余年不多,图个吃喝。味觉的记忆最难改变。守在西安,也就是守着一口家常饭的锅。

其实人人都说家乡好,哪里好哪里不好只是相对的。看重西安也只是自己的一种感觉,并不勉强别人接受。历史上十多个朝代定都于此,军事上易守难攻,至于其他因素,漫长的时间就是检验的标准。

生长于斯,小家子气难免,说的是井底之言,谨希量纳。

西安四大特点(西安独特在何处)(1)

西安四大特点(西安独特在何处)(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