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北极的感受(让我独自在北极住了三个月)

住北极的感受(让我独自在北极住了三个月)(1)

住北极的感受(让我独自在北极住了三个月)(2)

Zhé周是沉重又焦头烂额的一周。

在Zhé周的新闻里,我们分别看到了超出人类救援范围的土耳其地震,极易诱发emo情绪的4小时极端通勤,还有放弃了生活管理的极简女王近藤麻理惠、忙着和专家一决高下的ChatGPT。

铺天盖地的新闻,难免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不过幸运的是,一直连轴转的我们早已学会了对负面情绪进行自我管理。如果你也和我们一样感到压力山大,不妨试着用以下推荐分散一下注意力吧。

本期推荐包括:探讨社会价值、勇闯未知极夜、探索孤独本质的书籍,用月亮描绘爱情的歌曲,无需节食就能瘦身的英剧,带你逛gai的成都UP主。

住北极的感受(让我独自在北极住了三个月)(3)

《蚁群》

住北极的感受(让我独自在北极住了三个月)(4)

这两天,ChatGPT火了,人们很难不去思索: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社会将去向何方?今天,就应景地推荐一本带有科幻色彩的反乌托邦小说。

《蚁群》的时间设定为22世纪,第三次世界大战已让整个北半球付之一炬,幸存者迁徙到南半球重建人类文明。故事就发生在位于非洲的501城,此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已经达到令人咂舌的高度。

一方面,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无比方便快捷。人们说的每一句话,都能通过墙壁、椅子、水杯、玻璃窗,以及四周的一切物体,将命令传给系统。无需单独的屏幕,智能隐形眼镜就可以将检索到的内容直接投射到视网膜上,仅自己可见;但另一方面,系统也能通过人类随身佩戴的智能隐形眼镜和智能耳机,获取你所看到、听到的一切内容。501城的1000万名公民,就是系统的1000万个移动的耳目。

看过美剧《疑犯追踪》的观众,应该对这种“你正在被做成表”的场景并不陌生,《蚁群》则在这种设想基础之上更进了一步,系统可以监控人类的行为,下一步则必然是指导人类的行为。

在501城,货币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积分。通过智能设备记录并上传的个体行为数据,系统会计算出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值,即“社会价值积分”。一切物资有优先级地按需分配:先由人们自己提出需求,再根据每个人的积分高低来决定满足的程度。

工作、生育、消费、社交……一切现代人类社会活动都在贡献或削减积分,系统冰冷无情但又一视同仁地运转着,直到反叛者“虫”的出现。

关于书名,作者曾专门作出解释,“蚁群代表的是一种社会逻辑。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其组织的严密高效,常令人类赞叹。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人类不是蚂蚁”。

或许,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不应忘记,人是目的,而非手段。

zhe是来自张大红的推荐。

《极夜行》

住北极的感受(让我独自在北极住了三个月)(5)

“你来自太阳,还是月亮?”

假如黑夜长达半年,你能忍受吗?日本纪实作家、探险家角幡唯介,近年来每到冬季就会去北极,目的就是体验受困于极夜的未知闭锁空间。

最初,他被“你是从太阳来的”还是“从月亮来的”这个格陵兰岛上小小村落的传说吸引,于是做了整整数年的准备,拒绝GPS,仅靠一条狗和食物,就试图去感受北极圈内长达半年的黑夜和恐怖。在他看来,旅行就是去冒险,去寻求一场胜负未卜的较量。

他在那样漫长的黑夜中度过了三个多月,经常丧失时间感,不知道自己几点醒来又是几点入睡。“这里没有声音,也没有风,连光也只有那么零星点点。那里只有我、冰雪、星辰、明月,以及我的狗。”这一部非虚构作品,可以让你如临其境,超越对现实的想象,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又充满奥秘的黑夜。

zhe是来自白公主的推荐。

《旁观者》

住北极的感受(让我独自在北极住了三个月)(6)

今天和大家推荐一本在书店蹭完的图像小说——比利时作者本·吉塞曼斯的《旁观者》。书中讲述了一位中年男子的生活,独来独往的他最大的爱好便是流连在博物馆的画作前,仔细观摩心仪的作品。

你一定会被开篇密密麻麻的重复图像震撼到,87页的小书中有着许多这样的重复,作者不紧不慢地展示着主人公在画作前的徘徊、尴尬的小动作、平静自洽的生活。

这位总是沉默着的男人,聊起博物馆也能聊一整页,尽管和搭便车的乘客各讲各的、句句不离博物馆,让人哭笑不得。

“个体存在的本质就是孤独的。”若能找到自己内心的向往,这样的孤独也不是那么糟糕,如同乘客所说:“当然了,博物馆也是世界的一部分。”偌大的世界中,安放孤独的灵魂,一个角落就足够。

zhe是来自KYLA的推荐。

住北极的感受(让我独自在北极住了三个月)(7)

《月亮代表谁的心》

住北极的感受(让我独自在北极住了三个月)(8)

月亮代表谁的心音乐:陶喆

最近开始翻出陶喆的老歌来听。《黑色柳丁》是我心中的“神专”,尽管是20年前发行的,但直到现在专辑里的每一首歌仍然耐听。非要评一首我最喜欢的,还得是这首。

看歌名就知道,这首歌和著名的《月亮代表我的心》肯定有点联系。陶喆在一次采访中说,他觉得月亮有阴晴圆缺,怎么可能代表爱人的心呢。所以他就改编了那首歌,保留了经典的旋律,同时也在原版的基础上加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只能说不愧是他,改编后的编曲实在是太惊艳了。前面情绪层层递进,到结尾部分加入和声直接升华,悠远浪漫的意境就这样被轻易地描摹出来。

zhe是来自Yuki的推荐。

住北极的感受(让我独自在北极住了三个月)(9)

《伦敦生活》

住北极的感受(让我独自在北极住了三个月)(10)

新的一年你减肥成功了吗?推荐一部瘦身英剧,无需节食运动,只要吃饭时同时服用。

“为什么要在铅笔后面配套橡皮擦?”

“因为人们会犯错误。”

女主在伦敦经营一家豚鼠主题的咖啡厅,生意异常惨淡。和传统的奋发图强的主角不一样,女主毒舌、抠门,还喜欢随手顺走别人的东西,就算对家人和男朋友,也没有什么温情,常常冷嘲热讽,从不袒露心声。

这部剧开始的几集极尽嘲讽在伦敦这种大城市里可悲的生活方式:物价高昂,人情淡漠。后面才开始慢慢揭开女主自己的秘密。铅笔后面安了橡皮擦,错误可以马上得到改正,而女主犯的错误却再也没办法弥补了。到了剧集的最后,女主也没有和自己和解。

这部极其致郁的英剧让北上广深漂们看到了孤独的自己,又有多少人也有无法掌控自己生活的无力感?每当有人在吃饭时打开这部剧,世界上就少了一个大口干饭的快乐干饭人。

zhe是来自查理的推荐。

住北极的感受(让我独自在北极住了三个月)(11)

等蘑菇

住北极的感受(让我独自在北极住了三个月)(12)

B站UP主“等蘑菇”的镜头聚焦于成都的大街小巷,记录各种各样的成都青年的有趣生活方式。

她自封为“野生市井观察家”“成都市一级逛gai运动员”,看完她的视频居然觉得她给自己的“浮夸”title是中肯的。

全职摆摊聊天的青年、裸辞后和女友一起推车卖手挞柠檬茶的小哥、明明是95后却成为广场舞领队的健身教练……她视频里的这些成都青年看似“离谱”的生活,拥有着令人羡慕的自由和洒脱。每个人都舒适地生活在自己的时区里,不急不慢,不骄不躁。

找选题的时候也会想,自己要不要去广州的街头走一走,看完UP主等蘑菇的视频,我相信每个城市都生活着带着自己本地腔调的酷青年。

zhe是来自曾宝气的推荐。

住北极的感受(让我独自在北极住了三个月)(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