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一月二十七号(公元二零一七年五月七日)

历史上的今天 | 公元二零一七年五月七日

作者:文化大爆炸 点击“关注”关注我们


1505年5月7日

明朝皇帝明孝宗朱祐樘逝世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汉族,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言路大开,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在位18年,享年36岁,葬泰陵,庙号孝宗,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历史上的一月二十七号(公元二零一七年五月七日)(1)

法国政治家路易一世·德·波旁(图片和文字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1602年5月7日

中国明代作家李贽逝世

李贽(1527~1602),汉族(一说为回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

李贽的一生充满着对传统和历史的重新考虑,这也是明朝后期社会思想变革的一个聚焦般的体现。

历史上的一月二十七号(公元二零一七年五月七日)(2)

泉州故居中的李贽铜像(图片和文字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1812年5月7日

英国诗人和编剧罗勃特·勃朗宁出生

罗伯特·勃朗宁(Robert Browning,1812年5月7日-1889年12月12日) 英国诗人,剧作家,维多利亚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戏剧抒情诗》、《剧中人物》、《指环与书》等。与丁尼生齐名,是维多利亚时代两大诗人之一。他以精细入微的心理探索而独步诗坛,对英美20世纪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勃朗宁出生于伦敦郊外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颇有艺术修养的银行职员,母亲是德国血统的苏格兰人。勃朗宁青少年时代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而是依靠父亲的藏书自学成才。他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培养了诗歌、绘画和音乐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历史上的一月二十七号(公元二零一七年五月七日)(3)

英国诗人和编剧罗勃特·勃朗宁(图片和文字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1840年5月7日

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逝世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eter Lynch Tchaikovsky,又译为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

代表作品有:第四、第五、第六(悲怆)交响曲,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第一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罗科主题变奏曲》、第一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纪念伟大的艺术家》、交响序曲《1812年》、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意大利随想曲、弦乐小夜曲以及大量声乐浪漫曲。

历史上的一月二十七号(公元二零一七年五月七日)(4)

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图片和文字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1861年5月7日

印度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 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历史上的一月二十七号(公元二零一七年五月七日)(5)

印度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于华拍摄(图片和文字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1945年5月7日

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纳粹德国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间由阿道夫·希特勒和其所领导的纳粹党所统治的德国。纳粹德国有两个官方国名,分别为1933年至1939年使用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德语:Drittes Reich)与1939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国(德语:Großdeutsches Reich)。“第三帝国”一词指的是继承了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第一帝国”与近代的德意志帝国(1871–1918)“第二帝国”的德国。

在1943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后,战争的天平开始向另一方倾斜。德国城市遭到盟军大规模、有规律地轰炸,而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军也面临着资源短缺问题。1945年初,西方盟国自西向东,而苏联则自东向西不断推进。4月,苏军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投降,并签署投降书,纳粹德国宣告正式灭亡。

历史上的一月二十七号(公元二零一七年五月七日)(6)

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党旗(图片和文字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以上,蠢编只分享了几个有较大意义的事件。

事实上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难去获取的信息,但只要感兴趣,就没有什么是不能知道的。

【再次申明,本篇文章资料全部来源于百度百科】

历史上的一月二十七号(公元二零一七年五月七日)(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