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客观评价老子(大白话讲老子一)

疫情期间多了好多读书的时间,我在想受够了各种国学大师的解读、新说、演绎传统经典,为什么不直接自己去读一下经典原著。于是就读了,读过之后的感受是:今天即使是最有名的大学者,对于经典的解读都毫无意义,因为这些经典的魅力产生于每个人阅读他们那一刻。我觉得最有意义的工作就是最直接地告诉读者,这些经典是有用的,是伟大的,提供一些简明的背景介绍足以,而不是故意将这些经典神秘化、高深化,故弄玄虚地抬高自己,装模作样。《读书峰会》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引起读者兴趣,最终还是亲自去看那些值得读的书。

今天我们来看个人认为最牛的书《老子》。

没办法客观评价老子(大白话讲老子一)(1)

《老子》是两千年来文本最牛 对读者最友好的经典

可能很多读者会问,《老子》和《道德经》啥关系?其实很简单,这两者是一回事儿。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有一个统一的命名方式,就是把这位大家的姓加一个子字,看过《芈月传》的朋友都知道,子是一种尊称。《孟子》、《庄子》、《韩非子》这些都是这些大家文章的合集,就像今天的杂文选一样。这些合集里的文章独立成篇彼此通常没有上下文联系。《老子》就是老子的著作,但《老子》比较特别,因为它特别的短,只有《道》篇和《德》篇,后世称其为《道德经》,现在最流行的版本81篇,5000多字。为什么说他对读者友好,81篇5000多字。5000多字只不过是我们现代人大概一个小时的阅读量。文字优美,没有废话,不耽误时间还让你回味无穷,这不是读者最梦寐以求的读物吗?

你真正去读《老子》的时候,一定会有亲近感,因为你发现太多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成语都来自《老子》,比如,“抗病相若,哀者胜矣”,“上善若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宠辱若惊”、“不敢为天下先”等等,就靠着这5000多字,让世界膜拜了2000多年,你能找出第二个文本水平如此之高的著作吗?

没办法客观评价老子(大白话讲老子一)(2)

老子牛不牛?

这个地球上没有人确切知道老子其人其事,如果你听到哪个大师详细介绍老子的生平履历,那不用问一定是遇到骗子了。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今天关于老子的记载最权威的莫过于司马迁的《史记》,但是《史记》中关于老子的记载只有600多字。司马迁只能确定的是老子叫李耳字聃,是周王室的图书馆管理员。至于老子活了200岁还是160岁都是传说。包括老子骑牛出函谷关也更像是传说。所以,今天老子对于我们来说,他就是一段传说。回荡在历史的空间里。

那么,他真的存在过吗?这个是肯定的,因为有《道德经》,尽管对于这本书是不是老子一人所写还存在很大争议,但是,不管怎样能写出这样一部震撼千年,影响全人类的巨著的人就是巨牛!

而给予老子推广力最强的评价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至圣先师孔子。现在的资料基本可以肯定,孔子多次拜见过老子,老子应该比孔子大20多岁。《史记》中记载了孔子见过老子后,对于老子本人的评价。白话翻译过来的大意是: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能跑的兽,可以用网捕捉;能游的鱼可以用鱼线钓;能飞的鸟,可以用弓箭去射。但是说到龙,我不知道它是怎样腾云驾雾云游天地的,今天我见到老子,他大概就是龙一样的人,高深莫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原文,看看我翻译的对不对。)。可以说孔子的评价将老子的地位抬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客观来讲,仅凭5000多字的《道德经》老子配得上这样的评价。

没办法客观评价老子(大白话讲老子一)(3)

子见老子

《道德经》是怎么来的呢?

据最靠谱的《史记》记载,老子看到周朝衰微天下大乱,心灰意冷。于是决定离开首都,西行隐退,在经过函谷关的时候,关令尹喜劝老子说您这么大学问就此隐居是全人类的损失,应该留下您的思想为人类造福。于是,老子写下5000多字的道德经。写完之后,出关而去,消失在天地之间。

老子想要做一个隐君子,他最后的确这么做了,他一生不争名利,但是他的著作、他的思想却影响了全人类2000多年,他真正做到了他说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没办法客观评价老子(大白话讲老子一)(4)

接下来的文章,《读书峰会》将介绍一些《老子》中我很困惑也正是老子牛的地方,欢迎大家赐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