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变蟑螂信徒一夜情(上帝变蟑螂信徒一夜情)
开门见山,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新出的恐怖片。
影片上线后获得影评人的一致好评,烂番茄新鲜度91%,还拿下了英国独立电影奖的17项提名——《圣人莫德》。
剧情开场即高能——
昏暗的房间内,一位护士蜷缩在角落中,在她面前,是一张满是鲜血的病床。
而躺在床上的病人,早已死去多时。
原来,这里刚发生过一场恶性医疗事故。
护士在给病人做心肺复苏时,由于精神过于紧张,用力过猛压断了病人的肋骨,尖锐的碎骨刺穿了病人的心脏。
血淋淋的场面,无法改变的结果,接踵而至的谴责,都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
迷茫无助的护士因此开始信仰上帝,成为了一名虔诚的信徒。
为了让上帝宽恕自己的罪过,她决定彻底与过去告别,化名莫德,成为了雇主阿曼达的私人护理。
阿曼达今年49岁,是位小有名气的舞者,可如今已是癌症晚期,时日无多。
虽然身患绝症,但她烟不离手、酒不离口,时不时还要花钱找个人来一起逍遥快活。
作为一名虔诚的信徒,莫德对她的做法一直颇有微词。
虽然两人的生活方式和性格完全不同,但在相处的过程中,阿曼达向莫德敞开了心扉。
一次偶然的机会,阿曼达把莫德叫到身边聊天。
这是她第一次向莫德展现自己的脆弱和对死亡的恐惧。
而看到洒脱的阿曼达也有无助的一面时,莫德也积极地开导她。
阿曼达得到了莫德的安慰,似乎安心了不少。
她亲切地称莫德是自己的“小救世主”。
正是这句话,让迷茫的莫德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她要拯救阿曼达堕落的灵魂,只有这样,她自己才能得到救赎。
于是,她倒掉了阿曼达的酒,迫使她戒掉酒精;
吃早饭时带着阿曼达一起祷告,让她感受上帝的指引;
甚至还偷偷找到了妓女,让她不要再纠缠阿曼达......
每次做完这些事后,莫德都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她觉得自己离拯救阿曼达的灵魂,又近了一步。
但她似乎忘了,自己的这些行为早已越界。阿曼达渐渐疏远了她,也不再跟她说话。
莫德能感受到阿曼达的冷漠,但却无能为力,只在心里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
这颗种子很快就生根发芽——
在阿曼达的生日会上,她邀请了许多人来家里作客,之前的那位妓女也盛装出席,在一群宾客之中,莫德显得格格不入。
后来聊到赶走妓女的事情,阿曼达表示莫德只是想拯救自己的灵魂,一旁的宾客便开始调侃莫德“小救世主”的称呼,还给她穿上了修女的服装。
这一幕让莫德自尊心受损,当场打了阿曼达一巴掌。
打完后她也直接丢了工作。
此后,她浑浑噩噩地去酒吧里买醉、跟陌生的男人共度春宵。她的信仰开始动摇,希望能通过这些东西麻痹自己,不再陷入到那段恐怖的回忆之中。
直到上帝又给了她新的指引……
在感受到“神迹”后,莫德变得更加虔诚,更加疯狂。
她将自己的鞋垫用钢钉刺穿,再赤着脚踩上去,通过“受难”来感受上帝的存在。
她再次想起了自己的使命:要拯救阿曼达的灵魂。
于是,她打扮成圣人的样子再次来到阿曼达的门前。
然而,美好的幻想被阿曼达打碎——她表示自己从未像莫德一样感受过上帝的存在,以前对她的所有回应,都不过是捉弄她的把戏而已。
这番话彻底击垮了莫德,愤怒的她亲手将阿曼达杀死。
离开阿曼达的庄园后,莫德并没有陷入自责,满身血迹的她再次获得了“上帝的指引”。
在她的眼里,自己杀掉的,不过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异教徒;而自己则是嫉恶如仇的卫道士。
她甚至感觉自己长出了天使的翅膀……
随后,莫德来到海边,在人们的注视下将助燃剂倒在身上,点燃了自己。
那一瞬间,她再次看到上帝的指引,身上散发着圣洁的光芒。
所有人都对着莫德下跪。
可残酷的现实,很快就戳破了这一切幻觉。
影片在莫德痛苦的挣扎中戛然而止。
不难看出,这是一部宗教意味浓厚的恐怖片。
与其说是恐怖片,不如说心理惊悚的成分更高。故事的主线非常简单,但导演却通过精心设计的镜头语言,营造出沉浸感极强的惊悚和压抑氛围。
首先,影片通过光影与构图的暗示,刻画了莫德走向自我毁灭的心理过程。
开场的医疗事故,莫德蜷缩在角落中,整个画面阴暗冷绿,意味着病人的死亡让莫德陷入深深的恐惧和绝望。
当她成为阿曼达的“救世主”时,画面变得温暖明亮,暗示莫德获得了“上帝的指引”,一个人沉醉在得到救赎的幻想之中。
在阿曼达的生日会上,当所有人都在为阿曼达庆生时,只有莫德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阴影之中,标志着她在这一刻正式黑化。
而片尾再次来到阿曼达家时,她还在幻想着拯救阿曼达的灵魂。
那时她的脸一半在灯光下,一半在阴影中,表现出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得到最终的回答后,愤怒的莫德杀死了阿曼达。
随后她整个人走进了黑暗中,彻底陷入疯狂。
这一系列光影调度,不仅描绘了莫德内心的变化,也为后续剧情做出铺垫,暗示着她的悲剧结局。
此外,影片对符号的运用十分大胆颠覆,对恐怖氛围的营造也可圈可点。
比如“上帝”这个角色,明面上被剧中人看作“引领者”、“拯救者”,实际上却总是与蟑螂同时出现。
比如莫德得到“上帝的指引”时,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灵光一闪、醍醐灌顶,而是像被人掐住脖子一样,抽搐无措、几欲窒息。
导演给这种状态起了贴切又讽刺的名字,叫“神性高潮”。
这种对神性的粗暴颠覆,给《圣人莫德》增添了一丝邪气,让不少观众感到细思极恐。
同时,影片中还有许多关于宗教方面的彩蛋和隐喻。
比如莫德佩戴的项链,是抹大拉的玛丽亚。
书中记载,玛丽亚曾是一位妓女,后来被耶稣感化,成为耶稣身边最忠诚的信徒。
莫德也希望自己像玛丽亚一样,得到救赎,弥补那场医疗事故中犯下的过错。
还比如莫德成为阿曼达的“小救世主”后,阿曼达送给她一本叫《威廉·布莱克》的画册。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著名的诗人和版画家,他跟莫德一样,也是一名虔诚的教徒,并且经常沉浸于自己的幻想之中。
布莱克说他曾看见过缀满天使的大树,见到过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中的古圣先贤,还给他们画过画像……
就像莫德也一直深信,自己是真的“感受到了上帝的指引”。
然而,同样“魔怔”的两个人,命运却截然不同。
一个成了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将自己感受到的一切,变成艺术创作的源泉;
另一个,却成了被信仰洗脑的木偶,沉醉在自我感动之中,滑向黑暗的深渊。
我想,这层关于威廉·布莱克的指涉,也很好地道明了影片的内涵——
光明和黑暗就如同天平的两端,信仰可以给人救赎,也可以让人堕落。决定走向哪一边的是自己,只有内心强大,才能不被信仰反噬,在自以为崇高的道路上迷失自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