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沟通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亲子教育如何通过沟通)
你和孩子之间的语言交流,还多吗?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当你告诉孩子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你的孩子根本不予理睬;当孩子闹情绪、发脾气时,尽管你耐着性子讲事实、摆道理,但是基本没有效果。
孩子为什么如此地难沟通呢?
建议转换一下角色来理解这个问题,假设你是孩子,当你遇到问题,情绪极度低落时,有一个人,他无视你的感受,甚至否定你的感受,只是一味地站在高处指点和评论,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这就是问题所在。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看重的是结果,而孩子在意的是此时此刻的感受。
当孩子不开心的感受遭到否认或忽略时,通常会变得更加难过。因此,尊重并接纳孩子的感受是开启沟通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曾经的小宝贝、小心肝,变成同住屋檐的陌路人,一边是内心的失落,一边是对孩子心理问题的担忧。
之前,叶一茜也在微博上吐槽,和女儿森碟聊天,“每一句都是ending”。
叶一茜本想了解孩子看完电影之后的感想,没想到,是这样的:
真的是要多尴尬,有多尴尬;要多无语,有多无语。
仿佛一片热忱,撞了一座冰山上。
网友们表示,叶一茜和森碟的聊天模式,像极了他们和父母。
著名主持人、亲子教育专家王小骞曾总结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内心都要经历4扇关键之门:感受之门、事件之门、成绩之门、打招呼之门。
同样的,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四扇大门。
当父母成功推开这4扇门时,就拥有了高质量亲子关系的基础。
第一扇门:倾听之门
当你特别在意一个人的时候,倾听反而变得不那么容易。
因为你可能比当事人更加紧张和焦虑,希望第一时间帮助他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全神贯注的倾听可能是对他最大的尊重。有时候,简单的“嗯”或“噢”也好过频繁地提问。
在我们安抚孩子的时候,并不一定要马上找到原因,过多的询问有时候反而会给情绪不佳的孩子更多的压力,反而是倾听会让他们更加自然和放松。
倾听,就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第一道屏障。
父母不会听,孩子自然不会说。
善于沟通的父母,首先要做孩子语言的“翻译官”。
第二扇门:关心之门
知乎上,一位妈妈讲述:
“最享受的时光,是儿子放学后,拉着她滔滔不绝地分享,在学校里发生的一切。
某某同学上课讲话被罚站;谁谁今天没来上学;体育课上,老师让他们跑步,累成狗......”
妈妈表示,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她心里似乎总有一个很难填满的洞。
有了儿子后,她才渐渐明白。
小时候,家里开了个杂货店。
父母总是忙着进货理货、招呼客人,她告诉妈妈小花拿了她的橡皮擦,小强抢了扯了她的头发,老师今天没布置作业......换来的,总是妈妈的一句:
“我忙得晕头转向,不要拿你那些小破事来烦我。”
父母与子女之间,最伤人的莫过于此。
孩子的世界很小,父母眼里“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实,就已经是他们的整个世界。
当孩子向父母敞开他内心世界的大门时,聪明的父母懂得找到进门的路;糊涂的父母,却无形中,一次次让孩子听到“砰”的关声门。
孩子的世界越来越大,父母的世界越来越小,千万别让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只剩下成绩。
把孩子的“小事”当成“大事”,才能真正架起亲子关系的桥梁。
第三扇门:夸赞之门
如何赞美孩子?
有的时候,孩子不仅会自动屏蔽掉我们的要求,就连我们的赞美也会选择性忽视。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是我们通常喜欢用“评价式的赞赏”来表扬孩子,诸如“聪明”、“漂亮”、“完美”、“最棒的”……
这些词太过空洞,一方面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对自己的关注不够走心,另一方面,孩子对自己其实有客观的评价,过度的赞美只会让他们羞愧甚至灰心。
那是不是我们就不再夸奖他们了?
当然不是。
你只需要把“评价式赞赏”转化成“描述性赞赏”就可以了。
什么是“描述性赞赏”呢?
就是描述你所看到的,进而描述你的感受。比如,当孩子把他画的画拿给你看时,你可以这样说:
“这幅画你画得很认真,我能想象到你有多么的专注。”
“我喜欢你画的这个太阳,它给我一种快乐、温暖的感觉。”
描述你看到的和你的感受,不仅肯定了孩子的努力,还帮助他们相信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有了继续努力的勇气和动力。
只有父母善于鼓励和表扬,孩子才愿意袒露心声。
第四扇门:孩子的心门
律政剧《黑色灯塔》中,作为法官的父亲杨柏青,平常工作特别忙,每次答应儿子的事,总是因为工作食言。
久而久之,儿子在和爸爸之间,竖起了一道厚厚的墙,阻隔了爸爸的语言与示好。
有一天,儿子生日,爸爸带着愧疚,提前了很久,和儿子约好,要好好给他过生日。
结果,那天又因为工作,耽误了。
等他回到家时,已经接近12点。
爸爸带着内疚,兴致冲冲地去厨房做好菜,把晚饭变成宵夜。
儿子躲在房间不出来,是妈妈做了好久思想工作,儿子才出来。
然而,坐到餐桌上,儿子一言不发,狼吞虎咽地吃着爸爸做的菜,只说了一句:已经过了十二点,今天不是我的生日,又掉头回房了。
其实,每个孩子的“心门”,从来都不是突然关闭的,也不会因为某件事,而将父母关在“心门”之外。
每次的无话不说,遭遇的都是沟而不通、视而不见、否定打击。
渐渐地,最亲的人,变得越来越陌生。
幸运的是,电视剧中的杨柏青懂得向同事求助,在同事的帮助下,他把儿子带到法院,去亲身体验父亲工作的环境。
从小到大一直渴望接近父亲的儿子,在看过工作时的父亲后,给予了他最大的支持。
回到家后,儿子打开心门,与父亲和解。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
“当你需要咨询时,你去找谁呢?
不是去找一五一十告诉你该怎么做的人,你会去找一个聆听者,那个你认识最善良、最宽容,最不想控制你的人。”
于孩子,父母就应该是这样的人。
良好的沟通关系,就是亲子关系的基础。
父母要耳朵听得见孩子,眼睛看得见孩子,喜也好,忧也罢,都是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都值得鼓励和赞美。
因为,孩子需要的,始终是:
父母的爱与接纳。
总结
“听”与“说”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但在当下许多家庭中,父母还会秉承“我说你听” 的传统观念,这导致很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困难。
父母教育孩子一个最大的障碍就在于,父母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平等的对话。
学会倾听,与孩子共情比指责和说教更加有效。
当我们真的能够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孩子,你会发现,只有足够的真诚和尊重才能够打破壁垒,让亲子间的沟通越来越顺畅,让我们与孩子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来源 | 本文来源于男孩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