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传祥有哪些品质(吕晓禾时传祥精神)
建党百年之际,新京报推出“星火燎原——影视中的党员形象”系列访谈。集结老、中、青三代演员,他们都曾因角色与党员结缘,受到党员精神的洗礼,并以此形成一生自觉奉行的信念,在表演道路上严于律己,砥砺前行。
跨越百年时光,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通过演员们的讲述,我们试图还原那段峥嵘岁月,以优秀党员形象的树立,弘扬新一代党员精神。
电影《时传祥》中,吕晓禾还原了淘粪工人时传祥的工作状态。
1959年10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群英会”现场,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握着全国先进生产者时传祥的手说:“你淘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时传祥激动地表示:“我要永远听党的话,当一辈子淘粪工。”自此,“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淘粪工人时传祥的事迹享誉全国。
2003年,在时传祥去世的第28年,电影《时传祥》在他的家乡山东省齐河县举办首映仪式。影片以时传祥的人生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三代人价值观念的碰撞,演员吕晓禾在片中再现了时传祥平凡却熠熠生辉的一生。在吕晓禾看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简陋的厕所没有了,淘粪工没有了,但电影《时传祥》和时传祥的精神,至今对社会仍有启发性意义,“我们国家有一大批这样的劳动者,包括环卫工人、义务劳动者,在默默无闻地做着好事。现在的年轻人应该看到这样的精神。”
时传祥工作时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时传祥
(1915年9月20日-1975年5月19日)
时传祥1915年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大胡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15岁的时传祥逃荒到北京,受生活所迫当了一名淘粪工。新中国成立后,时传祥进入北京市原崇文区清洁队工作。在此后的十多年里,他无冬无夏,挨家挨户淘粪扫污,几乎没有闲暇时间。时间一长,他不仅成了百姓尊敬和信赖的朋友,还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
1956年时传祥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次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975年5月19日,时传祥在北京病逝,终年60岁。2009年,时传祥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并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接到《时传祥》邀请,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让吕晓禾印象最深的是,时传祥总是风雨无阻地给人淘粪;厕所里的大便都溢出来了,但他仍然不怕脏、不怕累。淘完后,他还会帮大家修厕所。
1952年时传祥加入北京市原崇文区清洁队。那时老北京的平房众多,人口密度大,茅坑浅,粪便常溢出来。但不管坑外多烂、坑底多深,时传祥总会想方设法淘干扫净。他一勺一勺地挖,一罐一罐地提,一桶一桶地背,每天淘粪背粪,右肩磨出了老茧。这段故事曾被记录到当时的语文课本中,也是上世纪40年代生人的吕晓禾对时传祥的最初印象。
而刘少奇接见时传祥那年,吕晓禾14岁。他依然记得,中央领导接见淘粪工人的事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全国的新闻简报铺天盖地。“(时传祥)在我的心中扎下了很深的根。”也因此,当电影《时传祥》向吕晓禾发出邀请时,花甲之年的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角色。
曾有报道称,吕晓禾拍摄每一部新片时,都会先到实景地体验生活。劈柴、烧火、干农活、修理工具、出兵出操练射击,他几乎样样在行。而拍摄《时传祥》前,吕晓禾则多次去其家中拜访时传祥的老伴及其儿女。试图从他们的讲述中更细致地了解时传祥是怎么来的北京,怎么在北京淘粪,淘粪时都发生过什么。
让吕晓禾印象最深的是,时传祥总是风雨无阻地给人淘粪;厕所里的大便都溢出来了,但他仍然不怕脏、不怕累。淘完后,他还会帮大家修厕所。而时传祥的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家人,其子女告诉吕晓禾,父亲曾跟他们说,未来他们都要去淘粪,都要走这条路,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家人口中的时传祥,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人生经历,但正是这种生活细节和从一而终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吕晓禾塑造人物有很大的帮助。
至今都不知道,自己演得像不像
电影上映后,吕晓禾曾再次走访时传祥的家乡山东齐河县,一进村子,不少老人都簇拥出来,一眼就认出吕晓禾是电影里时传祥的扮演者。
吕晓禾出演过不少主旋律题材作品,例如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的连长梁三喜、《大进军——解放大西北》中的彭德怀等。采访中,他也提到了《孔繁森》《刘胡兰》等主旋律作品对自己的影响。从表演上而言,吕晓禾认为,越是伟大的人物,演员只要在形神上像一些,观众很容易就能被带入进去。但想要演好时传祥、焦裕禄、孔繁森这些平凡的基层党员,却并非易事,“首先,要还原出人物真正的思想品质,他的精神,他的内心,他的素质,还要让观众感觉到亲切、实在,而不是摆摆架势。”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吕晓禾饰演连长梁三喜。
在电影《时传祥》中,吕晓禾便坚定地把自己藏在角色后面。生活中的时传祥没有什么习惯动作,就是背粪、淘粪,为了让自己的举手投足像一名真正的淘粪工,吕晓禾曾多次参观北京环卫局,翻阅了大量记录上世纪中国淘粪工人工作状态的文字和视频资料。在剧组,即便没有他的戏份,吕晓禾也总是背着一个沉甸甸的道具粪桶,在院里来回溜达,练习“背粪”。
1958年,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体现对清洁工人劳动的尊重,不仅规定他们的工资高于别的行业,还把送粪的轱辘车换成了汽车。运输工具改善后,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把过去七人一班的大班,改为五人一班的小班,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自己则每班背90桶。电影中,也还原了拉粪车改为汽车的桥段,“当时时传祥特别激动,要把这样的感觉演好很不容易。”
电影《时传祥》剧照
到现在为止,吕晓禾都不知道自己演的时传祥像不像。后来,他曾再次走访时传祥的家乡山东齐河县,一进村子,不少老人都簇拥出来,一眼就认出吕晓禾是电影里时传祥的扮演者。“我的思想没有时传祥那么高尚,但形象上至少在作品中达到了神似的要求。”
把“真诚对人”奉为人生准则
在吕晓禾看来,教育人者,自己要先受教育,而演员也应当遵循这个原则。想要演一名具有时代代表性的模范人物,自己首先要被这个角色所感动,要学习他的精神。
回忆起这部近二十年前上映的电影,吕晓禾仍记得触动最深的那一场戏,是时传祥冒雨给一个老太太家淘粪,并帮她修好厕所。老太太心疼时传祥,从屋子里给他端了一瓷缸子热水,里面还放了白糖。但等老人出来时,时传祥已经走了。她在门口流着泪说,“他连一口水都没喝。”
这场戏与此前剧情形成鲜明对比。那是1949年前的旧社会,淘粪工人是最被人看不起的职业。有一次时传祥淘完粪想讨口水喝,别人嫌他脏臭,拿了一个喂猫的破碗给他盛了一碗凉水,水里竟然还漂着几根臭鱼刺。
从“粪花子”到“环卫工人”,在吕晓禾看来,这种新旧社会的强烈反差,反映了时传祥作为普通劳动者,内心对党的感谢,对人民的重视。“从受人压迫的挑粪工,到后来成为劳动模范,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淘粪工人,时传祥一直抱着感恩的心态,每天脑子里只想着一件事——为人民服务。我也想演出他对党的淳朴的感情。”
吕晓禾
在吕晓禾看来,教育人者,自己要先受教育,而演员也应当遵循这个原则。想要演一名具有时代代表性的模范人物,自己首先要被这个角色所感动,要学习他的精神,才能完美地塑造、传达。
吕晓禾也将时传祥“真诚对人,热爱事业”的精神奉为自己一生的准则,“扮演党员形象后,自己的素质也要有提升和飞跃,这是应该的。”
新京报资深记者 张赫
首席编辑 吴冬妮 校对 赵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