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年交流论坛作文(校园里的老外随笔)

一、量厚度

罗伯特来自美国。到中国时,他五十一岁。

按我们的习惯,这一把年纪了,还出国来打工,真算辛苦的。因此,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了,还出国?

他笑说:中国好。

理由是:在中国受尊重;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在中国旅游观光。

我又忍不住问:你为什么不说收入高呢?

老外直摇头:他的收入,在中国算是高的,但折算成美元,与在美国时比,就不高了。原来对比的参照系数不同。

然而,当每个月开工资的时候,我们中国籍的教师们,还是要为同工不同酬而羡慕老外。这时候,老外就故意摆出一副“阔佬”的嘴脸,笑说:“瞧,我是中国聘请来的专家,所以,你们领钱时数张数,我领钱时量厚度。”

世界青年交流论坛作文(校园里的老外随笔)(1)

二、白人的美国

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北约轰炸时,我们愤怒地指责罗伯特:“你们美国人,不是东西!”

罗伯特一脸的惶惑,声明道:“我不是美国人。”

这就怪了:他明明来自美国,为什么说自己不是美国人呢?后来,他解释说:美国的种族歧视是相当普遍的。只有白种人,才自称是美国人,至于有色人种,如黑色皮肤的人、棕色皮肤的人、黄色皮肤的人,是不能自称是美国人的。

我没有到过美国,不知他的话是真是假。但看他一脸的沧桑、无奈与沉痛,我只好沉默。一向充当“世界警察”的美国,也许不会想到:他的公民即使出了国,也还记着在本国本土所烙下的创伤。我不知道是该羡慕美国人呢,还是该同情美国人?

我突然理解了罗伯特为什么非常看重在中国受到的尊重。

世界青年交流论坛作文(校园里的老外随笔)(2)

三、我也要劳保

天冷了,作为一个五十几岁的人,更是不抗冻。学校经过研究,决定给罗伯特缝一件暖和点儿的棉袄,作为新年的礼物送给他。

这点,老外暂时还不知道。过了几天,学校发劳保,老外看见了,问:“所有的人都有吗?”我没有意识到他话中有话,头脑简单地告诉他:这是劳保,每人都有的;但发放的时间不同。有的人发放得早,有的人则迟一些。他听了,立即满怀期待地问:“那么,我的什么时候领?我现在就要。请现在就给我。”真是烧巴子不等热。

劳保自然是没有老外的份儿的。但因为我知道学校正在给他缝棉袄,所以,就耐心地解释说,劳保先要登记,然后去采购,这中间需要时间。请他耐心等待。

他才不耐心等待呢!直接去见领导。领导怎么答复的,我不知道。随后,老外的大厚棉袄穿上了身,如获至宝,喜不自胜,一个劲儿地向我夸赞:“中国劳保,好。”

万没料到,此事却留下了一个“后遗症”。以后,老外一见我们发东西,不论有没有他的份儿,都要。一次,女职工发卫生纸。因为是发一个季度的,所以显得有点多。我没有带袋子,所以就把发的卫生纸分成几小捆儿,准备每次下班时带一小捆儿回家。老外见了,问:“哪捆儿是我的?”

真是贪心!男人要什么卫生纸。于是,我没好气地说:“没你的份儿!”

老外开始数数。天啊!我竟没有想到这一招儿。办公室里算老外在内,有四个人,而我的卫生纸刚好捆成四小捆。于是,老外找到了“证据”,不由分说,提起一小捆儿就走。

吃了这一堑,我就多了个心眼儿:凡是分了东西,拿到办公室先锁起来。

不然,就成了老外也要享受的“劳保”--见者有份儿。

世界青年交流论坛作文(校园里的老外随笔)(3)

四、一根烟抽半天

老外抽烟,讲口味,不讲牌子。经常抽的,是最廉价的当阳货。有一次,我没课,在办公室批改作业。老外点上一根烟,刚抽上一口,上课铃声响了。他掐熄了烟,放在桌上。下课后,他走进办公室,又点上,吸起来。吸了几口,又掐熄了,因为上课铃又响了。

如此往复,下课吸,上课就掐熄。这一根烟,从早晨的第一节课前点燃,中午下班时,还叼在他嘴上。

这样的机会碰见得多了,就奇怪起中国人抽烟的习惯来。我们为什么习惯于把没抽完的烟扔掉?是我们比老外更有钱吗?是我们比老外更文明吗?

一根小小的烟,不仅透露着不同人的不同消费观,而且显示着不同人的不同人生思想观。

世界青年交流论坛作文(校园里的老外随笔)(4)

五、老外还价

克莱坞是一个女老外。

一天早晨,她看见学生们在包子摊前买包子,就凑热闹地挤过去看。学生都走光了,她还在那里看。老板不懂英语,但也想赚点美元或英磅,就试探性地问:“包子,好吃;你的,要不要?”

老外笑笑,低声用汉语问:“多——钱?”

老板高兴起来,一边热情地介绍,一边用手势比划:“大大的便宜!一块钱五个。”

老外掏出钱包。老板以为她要买了,喜出望外。

然而,让老板大跌眼镜的是,女老外细声细气地问:“一元六个,卖不?”

六、最好的礼物

克莱坞要回国了,学生们舍不得她,纷纷提出要给她送礼物。问:“你最喜欢什么?”

她回答:“面包。”

学生大笑,太便宜了。说贵一点儿的。

她回答:“古董。”

学生吓一跳:没有。没有。别太贪心了,说别的。她耸耸肩,说:“照片。”

学生们摇摇头,拿出早已买好的纪念卡、玩具、装饰品、好吃的等礼物,送给她。

克莱坞显出为难的样子,礼貌地说了声谢谢。

后来才知道:克莱坞的行李超重,在中国买的很多宝贝都不得不处理掉。在飞机上,为超重的行李所购的“货票”,可以买一大堆她更需要的东西。

这真是:友谊诚可贵,机票价更高。若为省钱故,礼物皆可抛。

世界青年交流论坛作文(校园里的老外随笔)(5)

七、老外也“色”

老外是喜欢女生还是喜欢男生?大多数男生不平地答道:女生。为什么?老外也色。

证据一:运动会上,我们男生要跟老外赛跑,老外不答应;女生要跟老外赛跑,老外一口就答应了:这还不色?!

老外不承认,说:“我是怕输。输给男生,没面子;输给女生,很幸福。”

男生反驳:鬼才相信这话!

证据二:上课发奖品,总是给女生的多,给男生的少。女生说:谁叫你们总是输!

男生不服,吐吐舌头,做着鬼脸说:我们没你们会拉关系。一堂课,总是你们缠着老外说这说那。

“那叫对话。上外教课就是要多开口!”女生辩解道。

八、我愿为你花掉我所有的钱

下课了,普通班的几个女生围着老外,想趁机练练口语。一番笨拙的客套后,老外用极富抒情的语调对其中一个女生说:你好漂亮!我愿为你花掉我所有的钱!

立刻,有人不平,有人羡慕,有人羞红了脸;还有人生起气来:你调戏我们!别以为我们是坏女孩!

实验班的女生们赶紧过来劝解道:别当真!老外特爱赞美别人,特别是赞美女生!这是他们的习惯——老实说,这样的话,我们的耳朵早就听起茧子了。别以为老外真的会为你们花钱。老外小气得很,你让他花一分钱请客,他都不会愿意的。

放学后,一群女生见老外在小卖店里买烟,便起哄道:老外,请客。老外,请客!

老外非常爽快,满口答应:OK!OK!

小女生们喜不自胜,赶紧说:我要雪糕!我要冰淇淋!我要苦咖啡冰棍……

小卖店老板见生意来了,高兴得大开冰柜,让这群女生随意挑。

岂料,老外拿了烟,早走到店外的大路上,正在招手叫出租车呢!

见状,小卖店老板立即说:老外的烟钱,明天再找他要;现在谁吃的东西,谁付钱!不付钱,一个也别想溜!

世界青年交流论坛作文(校园里的老外随笔)(6)

九、只奖,不送

经常有学生给老外送礼物,但很少见老外主动给别人送礼物。

他不给,你主动找他讨,任你说破嘴皮,他横竖是不给的。

一次,老外买回一大袋小地球仪,准备当奖品发给学生。一个老师的小孩看见了,便想让老外送一个玩玩。老外不肯。小孩就把当老师的母亲请来。同事不好意思开口,便让我“代劳”。

我对老外说:这是本校老师的孩子,你送一个吧。反正你的地球仪最后都要送出去的。

老外仍是不肯。

我责备老外道:“你真不给面子。一个小地球仪值多少钱?现在,人家求到我,你不给,人家就会认为是我没尽力。”

老外想了想,说:“你让那小孩子说五个单词,我就给他一个。”

这不是成心为难人吗?一个上幼儿园的小孩,哪会说什么英语?

但是,既然老外肯送了,那就赶紧想办法吧。我现场教小孩说简单的英语单词。好在小孩很伶俐,一教就会。不到五分钟,五个英语单词全会说了。老外除了白送一个地球仪,还高兴地亲了亲小孩的脸蛋。

事后,我问老外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说:白送东西给人,是对人的一种侮辱。因为,“送”的意味是施舍,即把对方当成乞丐;而那小孩很可爱,绝不应该侮辱他。只有在别人取得了成绩时,我们才能把东西奖给他,这是对人的一种鼓励。作为一名教师,永远只能“奖”,而不能“送”。否则,就违背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坚守的道德。

我原先对他的责备,此刻都变成了敬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