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大山十五载只为心里那片绿(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

新华社西宁10月11日电(记者骆晓飞 周盛盛)10月,关家山村秋意渐浓。一条笔直宽阔的柏油路从村里延伸出来,路两侧整齐排列的柳树逐渐褪去“绿装”。76岁的村民马成玉正在自家院子里忙碌。

今年是马成玉从山上搬下来的第十个年头。对他来说,这十年的变化难以想象。

“以前我们世世代代都住在远处的大山上,交通闭塞,日子也过得艰苦。”

关家山村地处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蔡家堡乡,丘陵、沟壑和山脉起伏交错。“房在崖下,路在天边!”住在山上的人们只能靠天吃饭,长久以来都在温饱线上挣扎。

坚守大山十五载只为心里那片绿(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1)

这是关家山村搬迁前的旧貌。(新华社发 马文明摄)

困顿于深山并不是长久之计,2012年,经多轮调研后,县里决定在蔡家堡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山上住了一辈子,能搬到哪去?”“建新房谁掏钱?”“搬下去靠啥吃饭?”村民们提出很多问题,为此,100多名干部组成10支工作队,挨家挨户讲政策、摆道理、算收入账,终于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短短几个月,马成玉家就从山上搬到了毗邻公路、土地平整、自然环境优良的山下河谷地带,一家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蔡家堡乡党委书记吉玉锋介绍,十年来,蔡家堡乡共计9个村1523户居民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同时,新村落的道路硬化、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也陆续启动。

坚守大山十五载只为心里那片绿(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2)

这是2022年10月11日拍摄的关家山村新貌。(新华社发 马文明摄)

如今,全乡1523户居民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卫生厕所、天然气,95%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光纤宽带也成为村民们的“标配”……

要想让村民们住得心安,必须找到有奔头的产业发展道路。为此,蔡家堡乡整合9个搬迁村中央扶持资金450万元,打造以“党群服务中心、便民集贸中心和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为主体的集贸市场,年收益达30余万元。

搬出大山后,村民李扶业选择去附近的建筑工地务工,工资每天180元;妻子经过培训,成为家政公司的一名保洁员,每月也能拿到3000多元。去年底,李扶业两口子算了一笔收入账——土地流转的租金加上两个人的工资,一年下来收入近9万元!

坚守大山十五载只为心里那片绿(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3)

2022年9月29日,村民在田地里劳作。(新华社发 马文明摄)

同时,蔡家堡乡结合当地马铃薯特色种植业,积极扶持打造“北山洋芋”品牌,大力推广马铃薯全膜覆盖栽培技术和“河湟洋芋”产业发展。并采取“支部引领、村民入股、合作经营”的模式,逐步形成了马铃薯种植、窖藏、加工、销售一站式服务,小土豆种出了大名堂。

“我们大家伙儿要更加努力,好日子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关家山村党支部书记石成录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