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鱼为什么不会泛滥(食人鱼如此凶猛)

食人鱼为什么不会泛滥(食人鱼如此凶猛)(1)

转载自 朝文社(ailishi777)

拜几十年来多部欧美大片所赐食人鱼凶残嗜血的各种景象曾给多少影迷们留下了恐怖记忆那么真实的食人鱼有没有影视片里那样残忍?

01

食人鲳

食人鱼的学名叫做食人鲳

在全长约6751公里

拥有一万五千多条支流的亚马逊河里

有20多个品种

这种鱼能在26度左右的淡水里繁殖

雌鱼每次产卵可达4000粒

幼鱼只用18个月就可以成熟

繁殖速度十分惊人

其外貌乍一看去却也十分“讨喜”:

食人鱼的长度

多在25公分左右

全身多为灰绿色

臀鳍多为鲜红色

十分光彩照人

因此还常被当做“观赏鱼”来饲养

但美丽的外表下,却是恐怖的攻击力

最重要的武器就是牙齿

它的牙齿是倒三角形

且上颚有六颗大牙

下颚有六颗小牙

咬合时就如绞肉机一般

哪怕坚硬的铁板

它也能咬出牙印

它的唇上方有嗅觉细胞

对血腥味异常敏感

只要有一滴血滴入水中

它们就会成群结队猛扑过来

食人鱼进食从不咀嚼

直接吞

食人鱼为什么不会泛滥(食人鱼如此凶猛)(2)

它们从不单打独斗

特别是在攻击大鱼等猎物时

战术也很明确——

先咬断对方尾部

然后在大鱼身上撕扯下鱼肉

其他的食人鱼再轮番冲上

迅速把猎物吃光

02

惨剧制造者

南美许多国家的媒体报道说,

一头牛跌落进亚马逊河里

大概不到十分钟

就会被啃成白骨

一支西班牙科考队

也曾在亚马逊河上目睹震撼一幕:

一只猴子从树上跌落入亚马逊河

转眼就被吃成骨架

1976年2月

巴西马瑙斯市亚马逊河渡口

食人鱼制造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惨案:

一辆载有38名乘客的观光车跌入亚马逊河

立刻遭到巨量食人鱼的围攻

三个小时后

观光车被救援人员捞起后,

车上

只有血肉模糊的尸体与森森白骨

食人鱼为什么不会泛滥(食人鱼如此凶猛)(3)

这样的惨像

在亚马逊河沿岸并不罕见

失去手脚的渔民

被咬去手指的洗衣妇女

......

“凶手”自然是食人鱼

03

神鱼

值得一提的是

制造了无数血案的食人鱼

常被亚马逊河沿岸的一些部落奉为“神鱼”

有些部落在修筑城寨的时候

还特意在护城河里放养食人鱼

以防御敌人的偷袭

如此一来

凶残且繁殖力强大的食人鱼

也就遍布亚马逊流域各地

04

天敌

食人鱼饭量极大

繁殖速度极快

还常被居民“人工饲养”

那么河里的其他生物

岂不要被食人鱼吃个精光?

事实是——

食人鱼水中捕食

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食人鱼嗜血且游速快不假

但它们捕食猎物时的攻击距离

只能在25米内

而且亚马逊河水浑浊

能见度常在1米以下

这就大大限制了食人鱼的捕食能力

此外

食人鱼也有惹不起的天敌:

亚马逊河里特产的刺鲶

就善于用锋利的脊刺对抗食人鱼

电鳗一次释放的电波

就能瞬间电死数十条食人鱼

足够饱餐一顿

05

浑身都是宝

当然

食人鱼的最大天敌还是人类

对于土著居民来说

食人鱼不难抓

他们只要把当地特产的毒藤皮捣碎撒入河中

一次就能轻松捕捉数十条食人鱼

食人鱼为什么不会泛滥(食人鱼如此凶猛)(4)

食人鱼堪称“浑身都是宝”——

颚骨,是沿岸土著制造剪刀的上好材料

牙齿,常被用来制造箭簇

......

06

入侵

食人鱼再凶残

也只是亚马逊河流域食物链中的一环

处于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下

它非但没有“泛滥”的机会

相反缩影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但倘若换一个全新环境

才是真正的细思极恐

在这个问题上

中国就有过多次惨痛教训——

比如

同样生活在亚马逊河流域的“清道夫”,

上世纪末曾在中国金鱼市场上红极一时

然后在多省水域里泛滥

这种看似袖珍且公益无害的鱼

却能疯狂吞噬鱼卵

导致本土河鱼大量减少

原本只有20厘米的清道夫

有的竟“吃”到一公斤重……

食人鱼为什么不会泛滥(食人鱼如此凶猛)(5)

食人鱼也曾在21世纪初的中国引发恐慌

当时许多食人鱼以“观赏鱼”的名义进入中国

同样在多地市场公开售卖

少数“专家”还宣扬“食人鱼不主动攻击人”

2002年底

及时发现问题的有关部门紧急行动

对全国各地市场进行大检查

发现即进行销毁

2012年

西南某市内的江河里

也出现食人鱼并咬伤市民

当地迅速展开了四天的紧急捕捞行动……

07

警惕

对于“外来物种入侵”这事儿

有关部门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

一直不遗余力

因为哪怕一念之差的疏忽

就有可能是惨痛的代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