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不能吃什么东西(正月初七人日节)

今天是正月初七,是“人日节”,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胜日”等有着吃七宝羹,吃面条,登高赋诗等习俗。从大年初六开始,很多人认为年过完了,一切的禁忌基本上都消除了,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正月初七必须牢记老传统“四吃三忌,一不做”,如意顺遂!

正月初七不能吃什么东西(正月初七人日节)(1)

先来说说什么是“人日”节

先来说一个传说吧。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后,大地上出现了一位神灵叫女娲。那时候大地上只有女娲一个人,女娲觉得太无聊了,于是就用黄土捏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结果这些动物刚放到地上,立马就活了过来。看到这一切,女娲很是高兴,于是在第七天,她用泥土和水造出了好多小泥人,这些小泥人一到地方就活蹦乱跳起来,女娲更高兴了。

从此,人和动物都有了生日。正月初一是鸡的生日,正月初二是狗的生日,正月初三是猪的生日,正月初四是羊的生日正月初五是牛的生日,正月初六是马的生日,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

为了纪念和感恩女娲造人的伟大创举,人们把正月初七定为“人日节”。“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再来说一说人日节的习俗,老传统“四吃三忌,一不做”指的是什么?

正月初七不能吃什么东西(正月初七人日节)(2)

四吃三忌

一吃:大年初七吃面条。早上起床,千万别忘了吃一碗妈妈做的手擀面,这在民间也叫“栓腿儿”。让细细长长的面条栓住腿儿,寓意顺顺利利,健健康康。

对于吃面,民间还有说法。那就是人们在正月初七,正月十七,正月二十七都要吃面条,而这三天分别对应的是小孩,中年人,老人。按照惯例,谁过节日谁就必须吃面条,为了不让孩子被抓走,健康成长起来,所以正月初七这天,家长们记得必须给孩子吃面条哦。

正月初七不能吃什么东西(正月初七人日节)(3)

二吃:大年初七吃煎饼。初七占人,人日要尊敬每个人,在北方有的地方要吃煎饼。圆圆的煎饼,象征新年圆满结束,生活美满。寓意新的一年步步高升,越来越好。

对于做煎饼,人们也是有讲究的。一般做煎饼在外面做,这样的话,摊煎饼产生的热气袅袅升空,能够把晦气给熏跑,因此又叫做“熏天”。

正月初七不能吃什么东西(正月初七人日节)(4)

三吃:大年初七吃七宝羹。采七种菜蔬和米粉作羹。其中,芹菜能祝你“勤奋”,青葱能祝你“聪慧”,生菜能祝你“生财”,春菜能祝你“青春永驻”,大蒜能祝你“生活精打细算”,韭菜能祝你“生命长长久久”,再夹些芫荽,可以祝你这一年元气满满。

根据民间传统,这七种蔬菜代表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七的七天,吃七宝羹,寓意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正月初七不能吃什么东西(正月初七人日节)(5)

四吃:大年初七吃捞鱼生。这一天,聚合一家大小,进行捞鱼生的仪式。捞鱼生以生鱼条或三文鱼等可以生吃的雨为主食材,搭配腌姜丝和水果丝。

由一个人发号施令,大家开始用筷子将大圆盘中的各式材料高高的夹起,一边夹高一边以广东话说:“捞起!捞起!捞到风生水起,一年好过一年”据说谁能告诉把鱼盘种的材料夹的高,谁来年就会赚得越多。

正月初七不能吃什么东西(正月初七人日节)(6)

一忌:初七忌吵架或打骂孩子。大年初七是人日节,是一个大吉大利,非常有运势的日子。因此这样的日子里,要避免吵架或者打骂孩子。

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如果父母在这一天吵架,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年,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会很容易和街坊四邻发生口角之争。

正月初七不能吃什么东西(正月初七人日节)(7)

二忌:忌看病请医生。今天是人日节,根据民间传统,这一天是人的生日,人的一举一动和自己的运势息息相关。

因此,如果不是特别急的病痛,千万不玩去医院看病或者看医生。如果这天去了医院,那么会没有运势,这会导致自己一整年多灾多难,精神恍惚。

正月初七不能吃什么东西(正月初七人日节)(8)

三忌:忌更换被褥和衣物。因为这一天是人日,这一天人们不能去更换被褥和衣物。否则意味着一无所有。

因此,这一天哪怕再有洁癖,也不要更换被褥或者去洗自己的衣物,不然会导致自己悲伤洗得一干二净,整不好就是一无所有的象征。

正月初七不能吃什么东西(正月初七人日节)(9)

一不做

一不做:不能吃太血腥的东西。初七是人的生日,为了表达对女娲造人的尊敬。因此,面对诸如鸭雪,鸡雪,猪血之类比较血腥的东西,这一天最好一点不沾,可以让自己福气满满,如意顺遂。

综上所述,大年初七还是有一些禁忌,尊重民间传统,可以保佑我们这一年的大吉大利,顺遂如意。对于大年初七的习俗,你是怎么看待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