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亨县哪个乡镇最好?凭什么册亨被称为
内容摘要:在中国先秦古籍中,对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的诸多民族,统称为“百越”。布依族是“百越”较大的一支,称“骆越”,是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土著民族,聚族而居,自成村落。在中国先秦古籍中,对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的诸多民族,统称为“百越”。布依族是“百越”较大的一支,称“骆越”,是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土著民族,聚族而居,自成村落。元代始有“仲家”一说,明清时期被称为“仲苗”“仲蛮”“青仲”等,民国又有“水户”之称。布依族现有人口319万余人,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中排名第十。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占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和黔南依山傍水的河谷地带和平坝地区,以农业为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1953年8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根据本民族意愿,正式统一用“布依(Buxqyaix)”为族名。“布”是“人”的意思,“依”是族名专称。
布依族传统村落册亨板万
2010年11月13日,在册亨县举办的首届“布依族文化年”盛会上,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省布依学会会长王思明亲自题写“中华布依第一县”授予册亨县,黔西南州政协原主席、时任册亨县委书记陈国芳,代表册亨接受了这一殊荣。授牌仪式之后,引发部分县市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和争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按照2009年的人口统计,如果以市州级布依族总人口计算,排名第一的黔南布依族人口为119万,黔西南排名第二,为86万,册亨作为黔西南的一个县,并不占优势。如果以县域布依族人口计算,独山县布依族人口为19.5万,高居第一。都匀市为19万,望谟县为17.5万,罗甸县为15.9万,册亨当时布依族人口比罗甸还少几百人,排名仅仅第五,也谈不上优势。
布依族使用的布依族语言按照语音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土语区。第一土语区使用人口最多,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和黔南的南部,第二土语区使用人口其次,主要分布在黔南北部和贵阳郊区,第三土语区使用人口最少,主要分布于贵州省的西部地区,而布依语的标准音(相当于汉语的普通话)却是以望谟县复兴镇使用的布依语音来制定的。因此从布依语来看,显然占优势的是与册亨毗邻的望谟县。
长期以来,布依族都被认为是只有语言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现行的布依文是1956年国家组织语言专家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创制的,这种认识一直到2009年在荔波县发现的布依文古籍被国家确认为“国宝”后,布依族才被正式承认为中国18个具有自己传统民族文字的民族之一。因此从布依古文字看,黔南州的荔波县显然又比册亨占据上风。
布依族形象被人民币使用,仅有一次,为1980年第四版贰角纸币,这版贰角纸币左边为布依族少女形象,右边为朝鲜族少女形象,尽管现在各方对左边布依族形象的模特身份存在争论,一说是贵州的布依族,一说是国家民族文化宫的土家族讲解员,但模特身上的服装却没有任何异议,属于镇宁县扁担山地区的布依族少女服饰。因此,从国家发行纸币流通这种作为对布依族最广泛的宣传层面上看,按今天的话说,册亨又“时运不济”于镇宁。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分量最重的我国单一的布依族自治县。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以前,册亨是我国唯一的单一布依族自治县,1965年11月26日,当时属于兴义地区的册亨县,改设成册亨布依族自治县,为我国唯一的单一布依族自治县,当时很多报纸、刊物都报道了这一消息。但当我们翻开历史,册亨作为当时我国唯一的单一布依族自治县没有问题,但此前并非没有先例。1954年6月,罗甸县人民政府改称罗甸县布依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次年11月,又改称罗甸布依族自治县人民委员会,直到1956年8月,原属安顺地区的罗甸改隶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才取消布依族自治县名。尽管罗甸作为单一布依族自治县维系时间才两年零两个月,但作为我国第一个单一的布依族自治县却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问题来了,册亨作为布依族聚居的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众多县市之一,在上述诸多原因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是依靠什么获得“中华布依第一县”殊荣,难道仅仅是因为举办“布依族文化年”的东道主优势?既然是“第一”,那有哪些方面是“第一”呢?笔者没有见到当初相关的申报材料,不敢妄加猜测,但随着研究之深入,逐渐拨云见日,可见其中端倪。
按2009年的人口统计,册亨县布依族人口为15.8万人,虽然在县域布依族人口中排名仅仅位于第五,但因为册亨总人口基数少,布依族人口占比高达75%,比排名第二的望谟县高出11%,比县域布依族人口最多的独山县高出14%,根据1952年我国通过的《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这份文件,对乡(村)、区、县等地实行民族自治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民族人口占比,从这点来看,册亨县布依族人口占比一直稳居全国第一,应该是获得“中华布依第一县”最为重要的原因。日前,笔者又从册亨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了解到,截止2017年,册亨布依族人口占比又有所提高,达到76%。
册亨位于南北盘江夹角地带,全县3个街道办、10个乡镇、156个村(社区)使用的地名,大部分是布依族的古语音地名,主要使用者(山上的平地)、坝(嘴或出口)、浪(郎,山堡或山梁)、洛(落,树下或树脚)、岜(八,岩石山顶或山上)、平(坪,平坦的地方)、央(秧,布依族自称或他称比较偏僻的地方)、昂(垭口)、纳(田地)、团(坛,寨子)、冗(院落或院坝)、达(他,河流)、板(村寨)、巧(头或头顶)、告(陈旧或破旧)、弄(树林或森林)、尾(小河或小溪)等不到20个字的近音字或谐音字,作为县域地区现今行政区划正规使用的布依族地名达到50%以上,这在全国也是排名第一。
唐代以来,彝族的土司、土目制度控制盘江地区长达千年,直到明清时期布依族建立的封建领主制度——亭目制度的盛行才改变彝族土司统治的格局。亭目制度即是分亭设甲,以甲统亭,以亭统寨。“甲”是军政合一的组织,亭是甲的下级组织,由甲首诸子或兄弟担任,一般每甲辖三五亭或十数亭不等,兼有统兵、征赋、治安保民等职责,故亭目又称“兵目”。每亭辖二三寨或十数寨不等,寨中掌权者,为“寨老”或“乡约”。这种制度的基础是“亭”,亭的首领称为“亭目”,因此习惯上称为“亭目制度”。根据目前的调查情况看,册亨近年来先后发现的光绪十九年(1893)的八达乡规碑、道光二十七年(1847)的秧项马黑永垂千古碑、道光十七年(1837)的冗渡镇岜磨村者冲寨立碑安民碑、咸丰四年(1854)的秧坝镇大板用村宜哨寨乡规碑、道光二十八年(1848)的垂芳千古碑、同治元年(1862)的坝江乡规碑、同治六年(1867)的秧佑禁碑以及宣统三年(1911)的八窝板陈协同防匪合同、宣统二年(1910)的者六众寨合气协防合同等石碑合同保存完好,这些乡规民约碑作为明清布依族集聚地区“亭目制度”最重要的历史证据和实物佐证,册亨在数量上又是名列第一。不仅如此,根据清《兴义府志》册亨的地理堪舆图显示,现今属于兴义南盘江镇的巴结亭、者安亭,属于安龙万峰湖镇的岜皓亭,属于贞丰沙坪乡的这年亭,在当时都属于册亨地区“甲首”的管辖范围,足以说明在清咸同年间,册亨地区布依族“亭目”势力范围之广和制度之完善,当为南盘江北畔之最。
册亨甲亭分布图
布依族村寨是存载布依族历史、文化、民俗、传统最为基础和最为重要的平台,一般依山傍水而建,周围有茂密的树林或竹林环绕,一般是数十户至上百户为一寨,通常一姓或数姓聚集而居。根据现今仍保留在行政区划中的布依族古语音地名判断,历史上册亨地区的布依族村寨在500个以上,从县域地区的角度来看,数量惊人。作为反映村寨风貌的主体,传统建筑形式主要为“干栏”式(吊脚楼)、石头(板)房和夯土(土坯)房,尽管随着城镇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这些传统建筑的生态和环境正受到巨大冲击,发生剧烈变化,但册亨地区布依族三种最重要的建筑形式均有保存。如弼佑村、边坝村为传统的“干栏”式(吊脚楼),岜凡村、冗渡村、坡赖村、者术村为传统的石头房或石木结构的青瓦顶房,乃言村、者布村、板万村、外磨村为传统的土坯房或土坯加吊脚楼结构房,这些村寨环境古朴幽静,古树众多,传统建筑保存较好,为册亨县布依族的历史、文化、民俗的延续性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正因为如此,时至今日,在册亨的村寨、乡镇,乃至县城大街,随处可见身着布依族服饰的老人、青年男女和小孩。蓝、青、黑三种服饰主体颜色已然成为流动在册亨地区的一道亮丽风景。在册亨的布依族村寨,传统的生产工具如犁、耙、镐、挖锄、薅锄、钉耙、摘刀、柴刀、撮箕、箩筐、引水竹筒、木水桶、挞斗、水碾、水磨、石碓、风车、簸箕等随处可见,一些大型的传统工具如榨油机、榨糖机、水车等,依然有不少村寨留存至今。布依族传统的“三月三”“四月八开秧门”“六月六”“十月初八折刀粑”等民族节日,在册亨的各个村寨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传统的布依戏、高台舞狮、布依傩仪、布依哑面、转场舞等至今依然为布依儿女喜闻乐见,其中作为历史上布依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戏种布依戏,在册亨县得到最好的保护和传承,被授予“全国布依戏之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布依族转场舞,2014年以9000余名布依族同舞创世界吉尼斯之最。此外,布依族文化理论研究在册亨也取得丰硕成果,历年来出版的相关书籍资料多达百种。
册亨中华布依博物馆展厅一角
2017年11月25日,中华布依博物馆在册亨县隆重开馆,让三百多万布依族同胞拥有了更大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这也是册亨对中华布依第一县最好的诠释。相信依托布依族聚集的秀美山间田坝,鳞次栉比的传统建筑,相映成辉的青山绿水,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等优秀的资源和环境,中华布依第一县册亨有望作为布依族地区发展的一块试金石,让布依族那抹历史的深蓝,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越来越光彩。
二审:彭原清
三审:魏浩然
(责任编辑 龙昱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