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民进学校(教育初心始终不渝)
|
广州民进青年会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
|
民进广州市委会应邀参加广州质量月启动仪式。 |
1948年8月15日,为扩大民进在香港和华南地区的影响,沐浴着“五一口号”的光辉,在民进创始人马叙伦、王绍鏊、徐伯昕等直接领导下,民进港九分会在香港成立。它是民进在全国建立的第一个地方组织,也是广州民进的起源。
在7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民主促进会广州市委员会(下称“民进广州市委会”)始终保持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的政治本色,在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积极发挥参政党地方组织作用,在广州教育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推动外来工子女教育、农村教育、学前教育等的发展,到近来关注教育大数据、集团化办学,不变的是广州民进始终不渝的教育初心。
进入新时代,广州民进与时俱进,与这座城市一起探索更广阔的天空,助推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从发展夜间经济到培养新型消费,从打造“全球定制之都”到建设“美食之都”,从关注“湾区制造”品牌到重视“湾区服务”……广州民进履职实践不断丰富,参政议政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建言资政的眼光也越来越具有前瞻性。
●撰文 傅鹏
永固初心
关切重点,推动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广州市“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普惠性课后托管服务项目,大力发展普惠性、公益性儿童课后托管服务。此次,广州首次提出实施普惠性课后托管服务项目,得益于广州各区早已开始的对课后托管的一系列探索。
广州在课后托管领域的快人一步,其源头离不开民进广州市委会“点”起的星星之火。
“当时校外托管虽然‘解放’了家长,但鱼龙混杂的市场也埋下诸多安全隐患和社会管理问题。”民进广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梁晓玲说,尽管《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小学午休和课后托管服务财政补助办法(试行)》于2014年就已出台,拟在全市公立小学建立“政府补贴 免费托管”的课后托管服务体系。但在多重限制下,校外商业托管还是家长无奈的选择。
“学校才是解决课后托管的主渠道,未来的趋势一定是校内托管。”梁晓玲表示,2017年越秀区将学生的课后服务作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于是他们对该区进行了深入调研,并于2018年提交了《全面开展学校课后服务 解决中小学生托管难题》这一提案。
解决课后托管的“卡点”需要打开思路,所以民进广州市委会提出建议,多举措支持教师和社会力量多方参与,除了本校教职工,学校也可以政府购买的形式,向第三方机构购买服务,还可以积极引入志愿团体、社区、退休教师、家长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从规范校外托管到开拓校内托管,这一新思路让课后托管的问题成为2018年广州市“两会”的热点话题,此后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2018年5月,广州出台了《广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从越秀到天河、海珠、花都等区,课后校内托管政策陆续出台,不同区的特色也不同,如花都在2018年就探索将单一托管服务为变“三位一体”素质教育服务,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此后,校内托管逐渐为大家所认同。
课后托管提案最终落地惠民,只是民进广州市委会心系教育、关注民生的一个缩影。回顾民进广州市委会历年来的提案、建议,几乎是广州教育发展热点的全纪录:1990年提出《妥善解决在街道领取退休金教师的待遇和管理问题》提案,维护教师权益;2004年提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切实做好我市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提案,获优秀提案,社会反响热烈;2006年提出《抓住机遇、统筹兼顾,推进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提案,获评优秀提案,由政协主席会议督办;2011年关注学前教育,提出《强化政府职能,加快学前教育发展》;2016年民进广州市委会十五届委员会换届成立以来,又提出《关于在新预算法下提高教育财政投入使用效率的建议》等提案……
从关注教师权益到教育财政使用效率,从关注学前教育到关注老年教育,从关注农村义务教育、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发展到建立教育大数据、集团化办学,民进广州市委会关注的视野越来越广,聚焦的问题越来越深。始终能感受到广州教育发展的脉动,始终急教育之所急。教育是民进广州市委会始终不渝的初心。
勇于“跨界”
与时俱进,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是做好民生保障的基础。随着民进广州市委会与广州共同成长,广州民进会员们在专注教育领域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广州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情况。“跨界”的背后是民进广州市委会与时俱进的结果。
2019年12月在广州开幕的第二届世界生态设计大会上,公布了全球首个“定制之都”,广州市获选为“定制之都”案例城市之一。民进广州市委会副主委徐兆东、广州民进企业界会员联谊会会长何冠斌受邀出席了这次盛会。
这源于2019年初举行的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会上徐兆东代表民进广州市委会作了题为《建设“全球定制之都” 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大会发言,同时民进广州市委会以此为题提交集体提案,该提案由何冠斌执笔。
“全球定制看中国,中国定制看广州。”何冠斌表示,大规模个性定制已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而广州在定制家居领域优势突出,所以提案针对性地提出建设全球“定制之都”目标,树立“广州定制”品牌,推动广州制造向广州创造转变。
看中广州发展新赛道的提案引发了广州各界的高度重视。如今,“打造全球定制之都”被列为《广州市推动综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行动方案》主要任务,被写入广州市“十四五”规划及2035远景目标。民进广州市委会的建议成为政府工作的任务,充分发挥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
从定制之都开始,民进广州市委会陆续提出美食之都、直播电商之都等契合城市发展的新定位、新目标,专注于实体经济,为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2020年6月,民进广州市委会又提出《建立“湾区制造”品牌评价体系,助力广州制造强市建设》的提案,目标是建立湾区标准,打造一个地区制造业的公共品牌。
民进广州市委会参政议政的视野也与时俱进,日趋全域化、国际化,伴随着广州城市能级的不断提升,与广州这座城市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一线样本
八和会馆“新生”
社会各界守望相助留住粤剧人的精神家园
如今,永庆坊已经带着岭南乡愁走向世界,恩宁路也从居住区变身年轻人喜欢的网红街,除了李小龙故居、粤剧博物馆等热门“打卡点”,有“粤剧祖屋”之称的广东八和会馆也修葺如初,于2020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
“八和会馆是粤剧人的精神家园。”民进广州市文艺基层委员会会员,原红豆粤剧团副团长苏小玲介绍,八和会馆创建于1889年,曾是粤剧行业会馆,每年华光祖师诞辰,世界各地的粤剧华人朋友络绎而来,八和会馆也是祖国联结海外华人华侨的精神纽带。
如今焕然一新的八和会馆依旧保留了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古老木大门。“这是八和会馆的镇馆之宝。”苏小玲表示,战争年代原“八和会馆”全被炸毁,只有会馆大门丝毫无损,这扇门见证了传统粤剧艺术历史,意义非同寻常。
重新开放的八和会馆令粤剧人心驰神往,但此前却因年久失修、筹集不到足够的修缮经费而陷入困境。2018年,八和会馆得到市文广新局80万元拨款,指定用于会馆修缮;会馆先后四次举行筹款义演,筹得60余万元;而工程预算为200多万元,修缮馆址仍有100多万元的经费缺口。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是粤剧的传统。”苏小玲说,除了粤剧人,民进广州市委会还拥有一大批优秀书画家,在危急时刻,他们多次向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捐赠作品,为基金会募集资金。
有鉴于此,为传承传统文化,助力振兴粤剧事业,2018年12月,民进广州市委文艺基层委员会、广州开明画院与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广东八和会馆联合举办了“和·岭南情韵”系列活动,陈永锵、叶献民、陈永康、卢有光、曾光等37名民进文艺基层委会员、广州开明画院画家捐出37幅书画作品。
“当天,著名画家陈永锵先生还上台出演,著名画家与粤剧艺术家同台让人印象深刻。”苏小玲介绍,作品全部被爱心企业、热心人士内部认购,所得款项137万余元主要用于八和会馆后续修缮。此后,八和会馆修缮工程顺利推进,并于2020年4月通过竣工验收。
八和会馆的修旧如新只是开始,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广州民进将继续发挥磅礴的力量。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目前广州民进主界别会员占75%,其中现有特级教师13人,中小学正、副校长60人,国家一级美术师9人,国家一级演员、编导9人。先后涌现出许崇清、廖奉灵、黄永光、江东、陈永锵、梁凤莲、欧凯明等一批在教育、文化方面卓有影响的优秀会员代表。
沐浴着民进优良传统和岭南文化的熏陶,广州民进一批批代表性人才茁壮成长,他们将继续发挥所长,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历史回顾
情系教育 心怀广东
数十年不懈探索,服务群众教育需求
广州市荔湾区龙津东路822号之一,大门入口处挂着“广州市侨光财经专修学院”的牌匾,看似普通的一所院校,实则是广州民办教育的“常青树”,他历经40余年的发展,不断发展壮大,为广州培养了大批的实用性人才。
上世纪70年代末,在蓬勃开展的职工教育中,广州民进会员谭文峰举办了一所私立文化补习学校,他有华侨背景,故为学校起名“侨光”。1985年民进广州市委会将其接收过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侨光财经成人中专。改革开放之初,广州紧缺专业财务人员,侨光开设专业课程,组织专业认证考试,当时在中山纪念堂出现万人排队入场的壮观场面,见证广州迈入改革开放大潮的一个剪影。侨光陆续建立了“四位一体”(中职、电大分校、专修学院、普通高中)的办学体系。时至今日,侨光的财经专业依然颇负盛名,特色不减。
同样在广州改革开放之初,上世纪80年代,广州民进第二中学支部、市教育学院支部18名民进会员,自愿筹集2810元举办了一所名叫“培才”的文化技术学校。这就是现在民进广州市委会举办的广州市培才高级中学的前身。
民进广州市委会40余年如一日支持侨光、培才发展,使得这两所学校成为党派办学的旗帜。
侨光、培才办学的40年历程,也正是广州民进发挥界别优势开展社会服务的最佳写照,民进广州市委会每次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都能切准时代脉搏,正是源于民进广州市委会经年累月的教育实践。回溯历史,会发现广州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广州民进都占据不可或缺的位置,都有自己的“代表作”。
早在创办侨光、培才之前,民进广州市委会就于1962年创办长堤夜中学,来满足当时高小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社会青少年的学习要求,为国家建设事业培养后备力量。长堤夜中学也成为广州第一间民办夜中学。
从长堤夜校到侨光财经专修学院、培才高级中学,民进广州市委会为广州改革开放源源不断地培养人オ,此外,广州民进还有一批会员在民办教育事业中辛勤耕耘,会员所创办的岭南教育集团、卓越教育机构、穗华教育集团、华夏职业学院、亚加达国际学校等均是广州民办教育的品牌。
同时,广州民进还曾经为广州教育基金募集千万元款项,解决了教育经费紧缺的问题。
于1989年成立的广州市教育基金会,至今流传广州民进的一段佳话。在上世纪80年代,教育经费不足掣肘着广州教育的健康发展。1988年初夏,广州民进会员、书画家张克坚、卢有光、程家焕在一次造访中共广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李文燊的交谈中,提议在广州书画界征集作品义卖,以此向社会公开募集教育基金。此举得到广大书画艺术家的热烈响应,在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内,穗、港、澳160多名书画家献出了自己的优秀作品参加义卖。从1988年7月教育基金会筹备工作组成立起,仅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就征集到名家书画作品213件,通过义卖,募集到教育基金人民币643万元、港币664万元,合共1300余万元,为往后几年教育基金的迅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州民进的影响力已经随着广州的脚步从全市走向全省。民进广州市委会多年来坚持在民进广东省委会的领导下,开展十年揭阳教育帮扶,十年从化吕田支教助学,连续两期河源教育结对,为广东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工作成果
近年工作亮点一览
70多年来,沐浴着各级中共党组织和民进上级组织的关怀,广州民进不断发展壮大。2016年6月民进广州市委会换届成立十五届委员会,选出了以李小琴为主委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五年来班子团结奋进,带领广大会员取得了新的进步。
·组织建设:保质增量发展会员,共发展会员490人,年发展率4%,年净增率3.26%。平均年龄38.3岁。其中,博士4.1%,硕士22.7%,本科63.5%;教育文化等主界别占比68.4%。截止至2021年6月,广州民进现共有会员2655名。
·参政议政:建言资政提质增效,共征集调研课题287项,立项课题119项,其中重点课题41项。在广州市各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座谈会及市政协界别、经济、民生座谈会等重要协商平台上共作专题协商发言24次,提交市政协集体提案34份。其中,市领导督办重点提案6件、市主要领导督办提案1件、市领导批示提案7件,获评市政协优秀提案7件。
·社会服务:“开明行”品牌逐步形成,完成10年揭阳支教,揭阳市高考成绩逐年提高。助力河源教育发展,完成为期2年“百位名师结对培养项目”,组建由60名优秀教师组成的导师队伍,与河源市的60名教师一一结对;启动为期3年的“开明支教·校校结对提升项目”,广州市6所优质学校与河源6所学校一一结对。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为揭阳支教助学投入60多万元,为河源教育帮扶项目投入共40万元。
70年来,沐浴着广州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春风,广州民进积极发挥参政党地方组织作用,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民进广州市委会主委李小琴表示:“成绩属于过去,我们将不忘初心,朝着高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地方组织的目标不懈努力!”
本版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