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文关怀持续改进(从诊疗照护到人文关怀)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疾病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挑战,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从优生到优逝贯穿于人的一生,如何让患者享受到温暖的人文关怀,是护理业发展和变革的方向。”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刘义兰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记者从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获悉,我国首部《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实践规范专家共识》、《病区护理人文关怀管理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据了解,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义兰和首届主任委员潘绍山,组织全国15个省份25家院校领域的人文关怀领域专家,汇集国内外护理人文关怀实践成果及经验,经反复调研研讨,从2019年7月到2022年5年,历经两年多几十次专家论证,形成《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实践规范专家共识》和《病区护理人文关怀管理规范》团体标准,近日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社和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发布,填补了国内护理业的发展和变革的行业空白。

护理人文关怀持续改进(从诊疗照护到人文关怀)(1)

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病区护士们试行人文关怀《共识》和《规范》。受访者供图

刘义兰主任介绍,《共识》和《标准》构建一个集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人文关怀实践。《共识》从医院护理人文关怀的组织管理、环境与设施、人文关怀培训、患者人文关怀、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及人文关怀质量管理6个方面提出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建议框架和内容,《标准》规定了病区的护理人文关怀基本要求、病区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要求与培训、病区人文关怀制度与流程、病区护理人文关怀环境与设施、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程序与措施、病区护理人文关怀质量评价与改进等内容提出医院病区护理人文关怀的管理要求。《共识》和《标准》的发布,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及其所护理对象的人文关怀管理实践具有规范性的指导意义。

对《共识》和《标准》的发布,河南省人民医院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张俊梅表示,人文关怀是护理执业的本质和核心。《共识》和《标准》对护理执业发展变革的指导性很强。她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人文关怀教育教学、临床实践及管理得到进一步发展。2010年起,(原)卫生部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2015年起,国家卫健委开展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等活动,都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医患沟通,对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护理院校加强人文护理课程建设,融入人文关怀教学,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探索人文关怀规范化建设,从人文关怀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关怀培训、试点病房、科研等全方位系统推进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及对护士的关爱不断增强。

河南省人民医院主管护师、老年病病区护士长常陆告诉记者,在大健康背景下,医院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我们也一直在积极探索采取多样化措施实施人文关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全行业范围内缺乏统一的人文关怀制度与规范标准等专业化指导,人文关怀的实施力度和成效也不平衡。《共识》和《标准》的发布,从理念到行为对实现护理业变革的规范性和指导性都很强。

护理人文关怀持续改进(从诊疗照护到人文关怀)(2)

曾多次参与《共识》和《标准》的调研研讨的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护理学会人文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主任护师郭舒婕告诉记者,2020年9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增强主动服务和人文关怀意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尊重和保护患者隐私,关注患者的不适和诉求,并及时提供帮助;2022年5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中再次强化护理人文关怀。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强化人文关怀的背景下《共识》和《标准》的发布,不仅为我国医疗机构护理人文关怀的全面实施提供指导,也为卫生行政部门对护理业开展相关评价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责编:陈龙飞

校对:朱晓娜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