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背景和简介(对于六七十年代)

严格说起来,建国以来城市农村都有吃不饱饭的经历,只是农村经历的时间更长,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六十年代背景和简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六十年代背景和简介(对于六七十年代)

六十年代背景和简介

严格说起来,建国以来城市农村都有吃不饱饭的经历,只是农村经历的时间更长。

建国初期,工农业恢复还是比较快的。但五十年代末期就进入"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那时候城市农村人都吃不饱,城市尤甚。那时有句话叫"七级工八级工不如社员半沟葱"。后来成立人民公社,土地归集体,再加上那时的"浮夸风",粮食先交"爱国粮",缓解了城市人的粮食紧张。但农村人的温饱到改革开放前一直没解决。

所以,对于那年代农民吃不饱的问题确确实实是存在的,并且挨过饿的人大都还健在,他们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有些人对"吃不饱"就是抱着怀疑的态度。他们认为吃不饱现象是不存在的,那时候一家有七八个孩子,不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长大了吗。所谓"吃不饱"应该是吃不好而已,不然的话怎么没有饿死人呢?

对于这种强词夺理的人,我们有必要将"吃不饱"重新解析定义一下。

首先,一部分人吃不饱就叫吃不饱,况且还是大部分农村人吃不饱。

六七十年代,城市人已经能吃饱了,并且在很长时间还以白面大米为主,算吃得好了。所以在这个话题上城市的过来人是没有发言权的。另外,由于地区条件的不同,并不是所有的农村人都吃不饱。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平原地区,城郊地区,耕地人均占有量比较多的东北地区,应该在大部分时间里能吃饱。但这部分地区能吃饱不能否定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吃不饱。

其次,你得了解一下什么叫"吃不饱",你不能说能填饱肚子就叫吃饱。

简单地说,粮食不够吃就叫吃不饱。但是,那时候农民填饱肚子的方式,未经历过的人是难以想象的。

比如说,为了省粮食,午饭吃干,晚饭吃稀;农忙时吃干,农闲时吃稀;让长身体的孩子吃干,成年人吃稀。

为了吃饱肚子,农民经常吃半菜半粮的饭。用野菜、树叶掺上粮食蒸菜窝头。记得那时到了秋季,我们这里的生产队是先分地瓜秧再分地瓜。因为地瓜秧可以掺上玉米渣渣做"渣腐"当饭,能省下粮食度饥荒。生产队为了增加点收入,留下部分地瓜制淀粉,粉渣再分给社员掺上地瓜面滚煎饼。

所以,因为食物没营养,那时候农民很能吃,吃起来个大肚子。即使这样,这顿吃完,下顿不到就又饿了。那时农村人的标志就是肚子大,黑瘦。

凭良心说,这样的"吃饱"能叫吃饱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