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虎一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马虎一说)

“马虎”一说----------探究“马虎”之渊源

人们都喜欢用“马虎”来形容某人办事草率或粗心大意,这个俗语的背后,原来有一个传说(故事)。 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上述故事的最大的bug(问题),为什么“马虎”读音在生活口语中(读”妈妇”),特别在字典中的解释均不一致呢?《汉典》:

马虎一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马虎一说)(1)

同本字典,同一界面,词语“马虎”的拼音 一会儿标注为: mǎ hǔ;一会儿在“词语解释”中又标注为 马虎 mǎhu 。

马虎一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马虎一说)(2)

马虎一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马虎一说)(3)

看下列草书:

马虎一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马虎一说)(4)

马虎一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马虎一说)(5)

马虎一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马虎一说)(6)

马虎一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马虎一说)(7)

上述草书乃是何字?带着疑问,继续往下看。

妈妈这个词的由来如下:

“妈”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广雅·释亲》——妈,母也。由此可见,“妈妈”一词并不是由西文音译过来的。当然,最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广雅·释亲》中,也出现了与对“妈”相对应的“爸”。《广雅·释亲》:爸,父也。王念孙曰:“爸者,父亲之转。”

很明显,“妈”和“爸”是同时出现的,并且都不是音译过来的。从“妈,母也”中,我们可以看出,“妈”最早不叫“妈”,而是叫做“母”或者“妣”(唐代以后,“妣”这个字不再泛指母亲,而是专门用来指代去世的母亲)。

先秦时期的《诗经·小雅·蓼莪》中这样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秦汉之际的《尔雅·释亲》中也提道:“父为考,母为妣。”“母”这个字呢,最开始出现在商朝的甲骨文上,其甲骨文字形,是“女”字加上两乳,象征哺乳女性之形。

后续出现的称呼“母亲”,也正是随着甲骨文“母”字的正式出现而水到渠成的。看到这里,“妈妈”最早的称呼,比较正式的便是“妈”,“母”,“妣”这三个字了。其中,“妈”这个称呼,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不管是在今天,还是在古代,被广泛使用的就是“妈”这个称呼。

可能是古人觉得叫“妈”不太顺口,“妈”这个称呼被使用了大概1000多年后,于是,我们最熟悉的称呼,“妈妈”终于出现了。关于这个称呼,曾经学界有观点认为,“妈妈”这个词是西文音译过来的,当然,这种观点自然是错误的,“妈妈”这个词在南宋时期就被用来指代母亲了。

南宋诗人汪应辰(此人被称作历上最年轻的状元)曾经写道:“维年月日,爹爹妈妈以清酌、时果、庶羞之奠……”也正是从宋元时代开始,随着小说、杂剧等半白话文体的出现,口语化的表达才变得比较常见了,

于是“妈妈”这个词开始出现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宋末元初俞琰所撰《席上腐谈》中:“今人称妇人为妈妈。”元末戏曲作家高明《琵琶记》中:“喜爹妈双全,谢天相佑。”

“妈妈”一词,很明显,乃是生活中的纯粹口头语言。

1937年,陈独秀《中国古代语音有复声母说》一文就已探讨过汉语中对“妈妈”的称呼:

““父母”之字同一语源……盖以初民如婴儿,其始皆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婴儿最初且只知有乳,并不知有母,诚如俗语所谓“有奶便是娘”也。婴儿“妈妈”索乳之声,后遂并以称母,故欧洲小儿语,英德人呼母及母乳均为 mamma,法国人母曰 maman,母乳曰 manelle,中国南北多处俗语,母及母乳均曰 mama……

甲骨文:婦(妇),

马虎一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马虎一说)(8)

《合集》14205:

马虎一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马虎一说)(9)

《合集》18060:

马虎一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马虎一说)(10)

马虎一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马虎一说)(11)

甲骨文,

马虎一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马虎一说)(12)

帚(婦去掉“女”旁),目前通常解读为:甲骨文

马虎一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马虎一说)(13)

:婦(妇)的简化字;其读音到底如何呢?

生活中,不知何时开始,本地的方言,“妇”人,粗鄙的语言,读妇为马:老婆(妇人),谓“马马”; 并且本地一些特殊范围内(目前依然如此),口头称谓母亲,“妈妈谓马马”。妈妈一词,就有两种读音:1通常的读音“妈妈” 2“妈妈(音马马)”。“妇”,自然至少,就有两种读音:马和妇。

马虎一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马虎一说)(14)

上述草书,猜出来了吗?下面的草书,又是何字?

马虎一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马虎一说)(15)

你能分辨清楚吗?如果分不清,或者不想分清,那就“妈妇妈妇”了!

故而,马虎马虎,即“妈妇妈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