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评析200例(教学设计经典案例10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评析200例(教学设计经典案例10篇)(1)

请大家关注我们的头条号,我们每天都会更新教师招聘各类考试的资料。

安徽说教师-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专业培训品牌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扰、诊”等 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弹”,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 的事例。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 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展示交流珍惜生命的名言。同学们讨论了珍惜生命的名言,相信你们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19 课,去寻求生命的真谛。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创设情景,蓝猫鼓励大家学好生字。

看、听、想。

1.课件:“目”字的演变:

观察、齐答。

个别读,齐读。指名答。

齐读。

(图)这是什么?(古时候的字)这像什么?经过

二、认读 12个生

几千年的变化,变成了“目”的样子(谁会读?)。

你们想想“目”是怎么变过来的?

(一)学习“目”

2.“目”就是指眼睛。我们就可以想眼睛的样子来记

“目”字。

3.再读 3 遍。

(二)半扶半放

学习“鸟”字

指导用同样方法学习“鸟”字。

同上。

(三)指导自学

1.课件:“日”字的演变,谁会读?

2.你用什么办法记住“日”字?

个别读、齐读。

指名答、齐读。

(四)小结学法同桌自学交流

1.想东西的形象记汉字。

2.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 9个汉字。(课件:9个字

的图—古汉字—生字逐个出示)

分小组学习:我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老师巡视指导。

(五)汇报,反复认读

1.卡片出示汉字。

2.用喜欢的字组个词、造句。

3.指导分小组学习:发一套生字卡片。

4.巡视。个别读(1 遍)。

个别说。

一人读,三人听。 要求:读准字音,人人过关。

开火车读、齐读。

三、课中游戏(也是复习)

1.游戏:“一指就中”(课件:图和字都同时出现), 顺序:口、目、耳、目、耳、口。

2.加加减减:(课件8)“日加一笔”“日减一笔”“木加一笔”变成什么字?(相应出示:目、口、禾)

3.跟我学:(课件)小鸟小鸟飞,小兔小兔跳,小羊小羊咩咩叫。(录音范读)

同学们读得真好听,我还想再听一遍。

4.猜一猜。(课件:彩图──日月火。)

5.我会连。(课件:P48 的题目。)

(展示学生答案)你做的和他的一样吗? 谁认识这些字?请你读?

老师没有教,你怎么会读?

我们用同样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学习这几个字:

“牛、龟、果、弓、瓜、眉”。(课件展示演变过程: 图—古汉字—现在的字。)

读得好的奖“笑脸”。

请都学会的当“小老师”带读。

学 生 大 声 读 出 这 个字,并指脸上相应的部位。

个别说。齐读。

学生听一遍后齐读, 自编动作。

再读。

指名答。齐读生字三遍。

学生在书上连线,边连线边试着读一读。对答案,不一样的请赶快更正。

个别读。

讲学法、齐读。 学会哪个读哪个。齐读。

四、小结

课件:蓝猫说,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游戏,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爱动脑筋,和我一样聪明可爱!哈哈哈!

后面,还有更精彩的活动等着我们呢!下节课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注:加框的字为生字,下划线的字为 应 注 拼 音 的字。)

1.导入:上节课,同学们的表现让蓝猫竖起了大拇指,希望这节课继续努力。

2.听故事、找生字。

故事里藏着上节课认识的 12个生字宝宝,请你把它们找出来。

课件、录音(小娃娃说):十月一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乡下玩。乡下真美呀!禾苗乐弯了腰,

小鸟在竹林中唱歌,羊儿在山坡上吃草。我抱着小

听、看、找。

指名答,课件相应的将找出的字变颜色。

─ ─ 我 小 ( 小 声 跟读)。

─ ─ 我 大 ( 大 声 跟读)。

齐读三遍。

兔子坐在木凳上。小兔子耳朵长长的,眼睛像

红的宝石,口里不停地吃着萝卜。我轻轻地摸着它白白的毛,它用温柔的目光望着我,好像在说:“欢迎你!”

3.游戏:

我大(老师大声带读)── 我小(老师小声带读)── 卡片出示 12 个生字。

4.生字宝宝藏起来了(卡片放背后),等它出来时

教学目标:

《菜园里》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四个字。认识3个偏旁

“艹”“辶”“ ”和一个笔画“ ”。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通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了解儿歌内容。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 们的一些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交流等方式,尝试自主认字,总结汉字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识记生字、写好“心”“风”是难点。

主要教法、学法: 1.教法:从本课集中归类识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尝试、情景教学法,引导、讨论、合作等方法综合运用。

2.学法: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受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 根据这一特点,让学生尝试自主认字,四人小组合作识字,交流识字的学法,让学生在“看看、摸摸、读读、议议、画画、说说、比比、演演、做做、教教、帮帮”的学习过程中,牢固地识记生字,提高识字效率。

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在教室四周摆放上蔬菜,有“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等。在每种蔬菜旁插上表示蔬菜名称的字词卡片(要注拼音),然后在每 种蔬菜分放上一个盒子,盒子里准备若干表示这种蔬菜名称的字词卡片(数量与学生数相同)。 2.多媒体课件一组。

3.让学生画一张自己喜欢的蔬菜画,并想办法写上蔬菜的名字。(可以是一种蔬菜,也可以 是多种蔬菜。不会写的字可以请家长帮忙。)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出示课件图,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师当堂板书:菜园里)谁来读一读?看到“菜”和“园”,你有什么好办法再见面就能认识它们呢?

二、创设情景,自主识字

菜园里的蔬菜五颜六色、光泽诱人。大家喜不喜欢?你看,载着新鲜蔬菜的汽车开到我们教 室里来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分组自由下座位,看看、摸摸这些菜,再读读卡片上的字,记住 它的名字,确认自己记住了,就从旁边盒子里取一张字词卡片。等到把所有的蔬菜名字能记 住了,你就回到座位上。

(1)教师任意出示一种蔬菜,让学生从自己面前的字词卡片中挑出表示这种蔬菜名称的卡片,举起来带大家读一读。谁记得快,读得准,就由谁领读。

(2)老师再出示生字卡片,谁会读谁就起立读,进行巩固生字的练习。

(3)让没起立读的同学把生字卡片读给大家听。大家给这些同学找出进步点。 三、自学儿歌,朗诵擂台

菜园的美景让我们赏心悦目,优美动听的儿歌更让我们入迷。

1.借助拼音,自读儿歌。

课件出示儿歌中的生词,让学生边读儿歌边动笔对生词或不理解的地方圈圈、点点、勾勾、 画画、拼拼。让识字这一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

2.小组启思,合作识字。

把自己画出的字词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让组员一起想办法帮帮、比比、记记,看谁的记字办 法好。

3.师生讨论,扩展词语。

先让学生说说认识屏幕上的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再让小组代表汇报记字方法。哪个小组 想出的记字办法好,让大家认可,就可争得小红星。

4.认记偏旁,了解规律。

这些生字中哪些偏旁我们没学过?学生找出“草字头、走字底、风字旁”大家识记。本课中 草字头的字出现较多,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了解草字头字的构字规律)

5.抓住关键词,突出重难点。

抓住关键词着重引导理解,突出教学难点。如“捉迷藏”一词,可让学生先说说是怎么玩这个游戏的,然后读书上的有关句子。告诉学生我们吃的萝卜是植物的根,是埋在地底下的, 走到萝卜地里,只能看到绿色的叶子,看不到萝卜的,萝卜就像躲起来跟我们玩“捉迷藏” 呢!接着问一个问题:“你还知道哪些蔬菜在和我们捉迷藏?”让大家各抒己见,了解其他蔬菜的特点。

6.运用游戏,巩固生字。

出示生字课件,做开火车的游戏,看哪组的火车开得快。火车没停的小组可得一颗小红星。 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营造展示成功的机会。 7.朗读摆台,体验成功。

先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提示学生看看图,做做手势动作,把各种蔬菜瓜果的特点表现出来。 四人小组请每组一名平时朗读有困难的学生朗读,其他人做动作。比赛前,请小组成员一起朗读儿歌,帮助这位选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顿,其他人练习表演,通过手势、动作表现出蔬菜的特点。

朗读擂台赛。在比赛时,注意点拨,肯定学生朗诵的精彩之处,并让大家评议:说说哪位同 学读得好,哪个小组表演得好。最后评出最佳朗诵能手、最佳合作小组。

四、运用生活经验,扩展识字

1.小组交流。

每人在四人小组中出示自己准备好的自己画的蔬菜画,带领小组同学认读名称。再交换画, 尝试认读生字,看谁认得快,学得多。

2.成功展示。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并领着大家读蔬菜的名字。再把画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把菜的名称 读一读,认一认。看谁认得多,评出“识字大王”。

五、作业

放学后随父母去菜市场,认识更多的蔬菜瓜果。

把新认识的蔬菜瓜果用彩笔画下来,写上名称,然后贴在教室里的展板上,布置一个“蔬菜 瓜果园”。

一、复习

第二课时

1.运用生字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巩固识字。

2.自由选择朗读课文,给学生创造一个尝试成功展示的机会。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尽可能多地讨学生参与评价)。

(1)你喜欢读哪里?请向大家展示。

(2)你觉得他哪里读得好?哪个词读得好?说说理由。

(3)你哪里读得比他还好。能和他比试着读吗?

(4)谁还想读,站起来一起读。二、体验交流,展示评比

1.在四人小组中说说放学后随父母去菜市场尝试买蔬菜瓜果的体验,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 并教组员认读它们的名字。

2.各组把参展的作品贴在各组的墙报上,并由“讲解员”把各组的墙报向大家介绍。

3.全班同学参与评价,评出优秀板报。三、练习写字,重点指导

1.仔细观察课后四字格里的四个字,想想每一笔在四字格里的位置,说说怎样才能写好每个字。

2.你能写好哪个字?写好这个字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谁还有不同意见?(学生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的四字格里范写)

3.重点指导写好“心、凤”。

(1)“心”字里的哪个笔画你没学过?有没有同学认识这个笔画?(随机出现“卧勾”)整体观察这个“心”字,看看三个点的方向、位置、高低有什么不同?

再看“卧勾”,它像什么呢?(一个人正躺在床上,抬头弯腿在锻炼身体呢。)

怎样才能写好它呢?(随机边范写边讲清写字要点:起笔轻,运笔渐重,到勾之前要顿一顿再勾)

学生自己描红、临写,体会写“心”字的要领。

(2)再看“凤”字,整个字像什么?(被风略略吹开裙摆的裙子)

写好“风”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学生交流。老师边点拨边范写:“撇”尖与“横折弯钩”的钩底持平,都朝外略斜,写里面的“撇”时要像柳叶轻拂,写“点”要注意与“卜、心” 的点进行比较)

4.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回个别指导。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 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

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4.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5.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深入研究,品味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

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 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

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 3000 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

四、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

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1、《黄冈》第 2 课

2、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的资料

3、同步课外阅读

《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 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 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五、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舍、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

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3.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20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 元二: 王维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护府

(2)强调题目读法 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

(孟浩然)

(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王维,字摩洁, 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再饮完。 解释: 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 出他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 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三、练习

比比谁的反应快

1., 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

3.浥这个字读。

4.柳树的颜色是。

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

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同学们反应都很快,有兴趣的下课后自己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课外拓展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

今天我们学习又学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 辛渐》

五、总结

一首简短的古诗,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生字书写本。

3.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评析200例(教学设计经典案例10篇)(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