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学家博物馆对外开放(学术带头人带你发现科研之美)
作为“学术科研月”重要活动之一,“学术带头人带你发现科研之美”活动,将为我们展示出近年来局属单位科研工作以及科研成果情况。发现科研之美不仅有文字和图片介绍,还有学术带头人亲自讲解科研工作的视频。科研之美,各美其美。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场文博科研魅力的盛宴吧。
首都博物馆科研工作
一、 科研概况
首都博物馆开馆40年来始终坚持“学术立馆,科技兴馆”的理念,统领科研工作的开展。自1981年10月开馆至今,先后组建了专家委员会、科研办公室、学术委员会指导博物馆科研工作;创办了《首都博物馆论丛》《博物院》等学术期刊;2005年建立了文保实验室;这些机构和举措为我馆应用研究、理论研究及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质的保障。
首都博物馆的学术科研立足于博物馆定位,拥有一支具有本馆专业特色的研究人员队伍,涵盖了文物、历史、考古、博物馆、科技等专业研究方向。首都博物馆现有在编人员220名,劳务派遣人员21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9人(含博士后5人),硕士研究生45人,大学本科151人,大学专科及以下的5人;全馆取得职称人员162名,高级职称73名,中级职称72名,初级职称17名;人员年龄结构逐步年轻化,40岁以下中青年成为中坚力量、主力军,学历层次稳步提升。
二、 科研特色
博物馆不同于大学与研究所,它的科研工作需要与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相结合。首都博物馆的科研一直沿着这种思路进行,逐步形成首都博物馆自身的科研特色,体现在:
(一)结合馆藏文物,开展学术研究
馆藏文物研究是首都博物馆科研的基石之一。首都博物馆馆藏文物20余万件,它们特色在于,这些文物集中了北京地区出土文物的精华并反映北京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首都博物馆的大量科研课题正是结合这一特点而展开的。
(二)结合展览陈列,进行历史研究
将历史研究与展览陈列相结合,是多年来首都博物馆科研工作的又一个特点。陈列展览是首都博物馆科研人员对不同学术成果的积极吸纳,体现了科研人员的研究与思考。
(三)结合博物馆发展现状,深化博物馆学研究
博物馆学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门新兴学科,现代博物馆学已经跳出原来只对博物馆基础理论进行研究的模式,而加入了管理学、社会学、策划营销、宣传推广等新内容。
(四)利用现代科技,开展文物保护研究
文物是博物馆生存的基础,而对文物的保护、修复则是建立牢固基础的保障。利用现代科技,开展文物保护研究是首都博物馆在文保工作方面的一个重点。
三、科研成果
2020年-2021年,首都博物馆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在国家级、省部级及其他专业期刊上共发表学术文章247篇,出版《渎山大玉海科技检测与研究》《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专著及图录共18部,参与编订《博物馆设备经济运行及维护规范》等行业标准、地方标准2项,推出“蓟下博谈”等专题讲座59次,完成 “馆藏文物震害风险识别研究”等课题31项,获得《一种纸张脱酸剂组合物及酸化纸张的脱酸方法》等专利2项,修复“清代重彩摩利支天水陆画”等文物85件,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年度博物馆研学课程及线路推介活动最佳课程” 奖等科研相关奖项9个。
五里坨漆棺修复工作
先秦燕文化与长城文化带早期成型研究课题会
智化寺明代彩画信息采集与仿真复原研究
专利《一种中性铝盐施胶沉淀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佛教艺术的鉴赏与研究”课题调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