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天下第一谋士姚广孝(明朝黑衣宰相姚广孝是福州长乐人吗)

明朝天下第一谋士姚广孝(明朝黑衣宰相姚广孝是福州长乐人吗)(1)

姚广孝画像 网络图片

2005年以来,福建文史界有人根据福州长乐姚坑自然村的《姚氏族谱》有关姚广孝的记载,认为明朝黑衣宰相姚广孝的祖居地是福建福州的长乐区,长乐区的姚坑村是姚广孝的祖居地。

还说姚广孝曾随郑和下西洋,甚至说参加的是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其实,这个说法没有正史依据。

明朝天下第一谋士姚广孝(明朝黑衣宰相姚广孝是福州长乐人吗)(2)

福州长乐区文岭镇阜山村姚坑自然村姚广孝纪念馆

笔者查阅了姚广孝的相关资料,根据史料记载,明朝初年名臣姚广孝是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河南开封,原名姚天僖,法名道衍。1335年出生,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三月去世,享年83岁。姚广孝是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反对侄子建文帝的战争)的总设计师。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靖难成功后,燕王朱棣当上了大明皇帝,是为永乐皇帝。根据记录永乐皇帝朱棣事迹的《明太宗实录》记载,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给道衍和尚赐名广孝,此前只有道衍和尚,从此有了姚广孝。

明朝天下第一谋士姚广孝(明朝黑衣宰相姚广孝是福州长乐人吗)(3)

姚广孝 网路剧照

朱棣对姚广孝十分信任,姚广孝不是在朱棣身边就是在太子朱高炽和太孙朱瞻基身边。永乐二年(1404年),姚广孝开始辅佐太子朱高炽,永乐五年(1407年)又开始担任皇太孙朱瞻基的老师。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还下旨让姚广孝担任《永乐大典》的主编,直到永乐五年(1407)修成。从永乐六年(1408年)到永乐永乐九年(1411年)十月前,《明太宗实录》没有出现姚广孝事迹的记载。

永乐九年(1411年)十月,朱棣下旨让姚广孝担任重修《明太祖实录》的主编,《明太祖实录》一直修到永乐十六年(1418)五月完成,而姚广孝于这年三月去世。郑和前两次下西洋是永乐三年(1405年)到永乐七年(1407年)间,根据前面的史料发现,这段时间姚广孝很忙,不可能跟随郑和下西洋。

明朝天下第一谋士姚广孝(明朝黑衣宰相姚广孝是福州长乐人吗)(4)

姚广孝 网络图片

长乐《姚氏族谱》说姚广孝奉永乐皇帝朱棣圣旨秘密参加了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十月)--永乐九年(1411年)六月),这也经不起考证。来看看相关历史记载:

《明史·姚广孝传》提到:帝(朱棣)往来两都(南京、北京)、出塞北征,广孝留辅太子于南京。朱棣于1402年六月在南京抢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后,一直呆在南京,以便稳定政局和人心,直到7年后的永乐七年(1409年)春,朱棣才第一次离开南京回到自己的旧封地北京,留下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监国。

明朝天下第一谋士姚广孝(明朝黑衣宰相姚广孝是福州长乐人吗)(5)

姚广孝 网络图片

永乐八年(1410年),朱棣以北京为基地开展了第一次北伐蒙古,朱棣率领明军在飞云山大战中击破五万蒙古铁骑,蒙古本部鞑靼向明朝称臣纳贡。这些史料完全可以佐证,朱棣第一次回北京和北伐的这两年【永乐七年(1409年)、八年(1410年)】里,姚广孝在南京辅佐太子朱高炽治国理政,根本没有去下西洋。

永乐七年(1409年),姚广孝已经74岁,这个年龄,加上他身体素质本身不好,是不可能下西洋的,就算明朝当时下西洋的战舰有现代军舰的稳定性,也不合适这样的老人长期远航,会要命的。郑和是1371年出生的,当时才38岁,正年富力强。

明朝天下第一谋士姚广孝(明朝黑衣宰相姚广孝是福州长乐人吗)(6)

郑和下西洋 网络图片

关键是,朱棣为何要派一个70多岁的老和尚下西洋?难道是让他去旅游?真没有这个道理。从史料来看,朱棣登基后,姚广孝没有远离过政治中心,姚广孝虽然不热衷参与具体政务,但他是帮朱棣父子出谋划策的高参,是永乐皇帝朱棣、洪熙皇帝朱高炽父子离不开的人,永乐皇帝不至于让高龄的姚广孝远航。

因此,可以推断,长乐区姚坑村的《姚氏族谱》记载错误,或是有和姚广孝重名之人。

附件:

1.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前四次)

2.《明太宗实录》关于姚广孝的记载

附件一:郑和下西洋时间(前四次)

第一次:永乐三年(1405)六月---永乐五年(1407)九月;

第二次:永乐五年(1407年)--永乐七年(1409年)夏;(《明实录》及《明史》均未记载这次下西洋,上述永乐五年至七年的下西洋时间是根据长乐区《天妃之神灵应记》的记载 )

第三次:永乐七年(1409年)九月--永乐九年(1411年)六月;

第四次:永乐十年(1412年)十一月--永乐十三年(1415年)七月。

附件二:《明太宗实录》关于姚广孝的记载

永乐二年(1404年)四月:

命僧录司左善世道衍为太子少师,复其姓姚,赐名广孝。这时候永乐皇帝任命姚广孝为太子朱高炽的老师,开始尽心辅导时年26岁的太子朱高炽。

永乐二年(1404年)六月:

命太子少师姚广孝等往苏湖赈济。

永乐五年(1407年):

皇长孙出阁就学,上御奉天殿文武群臣称贺毕,上召太子少师姚广孝,翰林院侍诏鲁瑄、郑礼等,谕之曰:人之学问常以先入之言为主,朕长孙天资明睿,尔等宜尽心开导。永乐皇帝任命姚广孝为皇长孙朱瞻基的老师。

永乐五年(1407年)十一月:

姚广孝等进重修文献大成书凡二万二千二百一十一卷一万一千九百五本更赐名永乐大典。该书永乐元年(1403年)由解缙主持编修,朱棣不大满意初稿,于永乐二年命姚广孝再修。

永乐九年(1411年)十月:

命重脩《太祖高皇帝实录》,上即位之初命曹国公李景隆等监脩,而景隆等心术不正又成于急促未极精详。上巡幸至北京之初,命翰林学士胡广等重脩至是命太子少师姚广孝重修。《明太祖实录》第三次修纂始于永乐九年,至十六年五月(1418年)书成,历时六年七个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