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更换(摩托车重新整顿)

有人说:“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环境的改变是中国飞速崛起的标志之一。人们的出行方式在短短几十年间从双腿到自行车、再到摩托车、电动车。直到现在小汽车遍地,公共交通也全方面赶到了前面,不管是天上的飞机、海里的轮船,还是地上高铁,只要你想就可以一天跨越全中国。摩托车似乎已经彻底走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近期却传出了摩托车整顿的消息。

摩托车更换(摩托车重新整顿)(1)

在国内交通环境刚刚起步的阶段,摩托车的出现是人们出行最佳的选择,它的价格比汽车更低,速度也更适合我国当时国民的生活需求,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人们出行的时间与速度。在摩托车最为风靡的时候,人们沉浸在它带来的便利之中,忽视了伴随着摩托车普及同时增长的意外事故和死亡率。

摩托车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许当时人们注意到了,但是作为交通工具升级中必然会出现的阶段,人们对摩托车的接受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毕竟当时安全性更高的汽车可属于稀有物品,十分昂贵,并非一般家庭可以负担。

摩托车更换(摩托车重新整顿)(2)

随着国内交通环境的提升,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速度也加快了,在摩托车普及后,汽车也快速占据市场,成为了家家户户的首选,而在交通管理部门加大了对交通环境的整治之后,摩托车也开始减少。

摩托车之所以会在大众眼中退场,一方面是国家对摩托车的全面限制,让摩托车的使用场景减少,没有用武之地,摩托车自然就没有市场了,另一方面是比摩托车更加安全的电动车推出市场,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

摩托车更换(摩托车重新整顿)(3)

在很多人印象中,摩托车似乎快要彻底消失了,但是市场上数据公布后,却让无数人大吃一惊。有数据显示,中国2021年摩托车新注册数量高达426万,比起2020年多了93.2万。也有相关机构的调查数据表明,截止2021年上半年,中国个人拥有摩托车数量992.84万辆,这些数据似乎和大众心中摩托车被淘汰的印象完全不符。

摩托车其实确实在逐渐退出市场,相比摩托车,电动车在国内的数据更加客观,由联合国电动车出行研究所提供的《电动车出行白皮书》这份报告中可以发现,中国电动车个人化超过2亿,日均出行7亿次,很明显,相比起摩托车,电动才是当前普罗大众出行最常用的工具。

摩托车更换(摩托车重新整顿)(4)

摩托车和电动车之间的数据对比,其实和国民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有关,现阶段城市中对危险性更高的摩托车都实行了一定的管制措施,相比之下,电动车的小巧方便,危险性更低等优点就凸显出来。而且和摩托车相比,电动车更适合女性娇小的身姿,很适合在女性群体,因此也成了很多家庭的首选。

目前摩托车出现最多的场景应该就是农村和部分交通环境还未得到改善的偏远地区,一方面是这些地方的经济条件并不好,不足以让所有家庭都更换汽车,另一方面就是当地的交通环境不好,汽车体型太大很多路况都不适合

摩托车更换(摩托车重新整顿)(5)

而电动车的动力较小,在一些崎岖路况不好的地段是难以前行的,因此摩托车才在这些地区沿用至今,而城市中的摩托车买家往往是选择一些特殊、有纪念意义的高价摩托车作为收藏,上路次数极为有限。

摩托车从巅峰时期走到如今市场受限的地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关于它的限制政策也是缓步实行的,人们的愿意其实是想保证摩托车的安全性,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但是时至今日,部分政策也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因此才有了重新整顿一说。

摩托车更换(摩托车重新整顿)(6)

有权威机构曾调查发现,摩托车造成的意外事故非常多,死亡率之高和汽车也比也是天差地别,每10万个摩托车和汽车的驾驶者中,死亡人数分别是450和0.19。鉴于摩托车存在的危险性,摩托车的报废时间被定为13年。摩托车管理方面,规定将所有的摩托车归于一类,对于驾驶证也是统一发放,内容上没有差别,不像汽车根据汽车的类型、排量、吨位等都有明确的分类。

摩托车更换(摩托车重新整顿)(7)

面对这种现状,中国摩托车商会的常务副会长李彬就表示,支持摩托车报废年限的取消,并且希望能对摩托车驾驶证分类。之所以会有这两个建议,一方面是因为如今的摩托车的制造工艺大幅度提升,摩托车的安全性、耐用性有了一定的保障;另一方面摩托车也有很多的种类,生活中很多摩托车驾驶者并不是擅长所有的摩托车,驾驶证分类有助于降低因驾驶技术受限带来的事故风险。

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在带来风险的同时,也确实能够满足一部分出行需求,既然短期内无法清退,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来提高摩托车的管理力度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无论如何,现代人的交通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在管理上也更加人性化,相信不久之后,摩托车也会迎来更加符合大众需求的调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