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兄弟情深(青未了六月六请姑姑)
烟台二中刘郁林
“六月六,请姑姑,不戴‘姑姑’臭了头。”这是流传于家乡的一句歌谣。这里的“姑姑”是指“姑姑花”。每年农历六月六这天,姑娘们头上都带上一种叫做“姑姑”的花串,花儿是浅浅的粉绿色,带着淡淡的花香,开的一串串的,类似紫藤萝,只是紫藤的每一朵花都是圆鼓鼓的,而姑姑花却是扁平的,好似榆钱的形状。这种开满姑姑花的树在农村的路边、河堤上到处可见,非常高大,因为它结出的果实捣碎后,有一种淡淡的臭味,因此得名臭椿树。
记得每到这一天,早晨起来,就会看到母亲的红漆梳妆匣子里,总有几串粉绿色的姑姑花,姐姐们自己梳辫子,她们自己就可以把两串漂亮的姑姑花编在两条又粗又黑的麻花辫里,对着镜子,一会把大辫子摆弄到胸前,举起辫子嗅嗅花香,对着镜子嫣然灿笑;一会又把大辫子甩到身后,走起路来故意将两条辫子甩得高高的,那两串姑姑花就在姐姐的肩头跳起了舞蹈,美美的样子,诱人得很,令我羡慕。 而我没有大辫子,因为小时候,自己不会梳头,再加上那个时候头上总爱招虱子,所以父亲总给我剪一个小时候很流行的菜帮子头。六月六的早晨,母亲就用一个黑色的卡子在我的前额处夹住一串美丽的姑姑花,我也学着姐姐们照着镜子臭美一顿,美美地甩甩头。一不小心就会把姑姑花甩到地上,一地的姑姑花瓣,每一个花瓣就是一朵单独的小花,又像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地上翩跹,娇俏美丽,但飞不起来,而发卡上只留下一根长长的叶茎和几朵零星的花。这时母亲再给我重新戴上另一串姑姑花,并且告诉我再弄掉就没有了,因为开姑姑花的臭椿树长得很高很高,摘姑姑花时很费劲的,所以这一天我就会小心翼翼,不敢再甩头,像个小木偶,就像儿时演出时,画好了妆,就极其不自然,连嘴都不敢闭合,咕嘟着小嘴,惟恐弄掉口红和胭脂。
这就是儿时的六月六,戴上美丽的姑姑花,穿上漂亮的花裙子,小朋友们就兴高采烈地出门玩耍了,不约而同地来到我家门前的大槐树下,这时候的大槐树长得绿荫如盖,浓荫蔽日,蝉声密布,调皮的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大槐树的树杈上,早已坐上了一个头戴姑姑花的看似文静的小女孩。小伙伴们也争先恐后地爬上那棵古老的大槐树,说着只有我们自己懂得的故事。
不一会,小红家就来客人了,她姑姑拐着小篓回娘家了,小蒌里有小红喜欢的人造棉花裙子;小英子的奶奶也在喊英子回家,,小英子姑姑的挎包里,有小英子喜欢的蝴蝶结发卡;娟娟站在树上,老远就看见姑姑骑着大金鹿车子回来了,一骨碌地从树上下来,幸福地坐上姑姑的自行车回家了,姑姑包裹里散发出的肉香在风中飘散…….
热闹的大槐树渐渐冷清,树上的蝉儿叫累了,不再动情地歌唱;中午的炊烟慵懒地踱出烟囱,祖母家的风箱却格外得响亮;丽丽、玲玲……都在姑姑的笑声里,撒娇地躺在姑姑的臂弯里,享受着姑姑带来的幸福。
而我依然坐在那棵大槐树的树杈上,眺望着远方,眼里蓄满了一汪湖水,“我的姑姑你在哪里呢?”不知道什么时候,头上的姑姑花又掉了满地的花瓣……
祖父走出家门,伸开双臂把我从树上接下来,亲亲我,抱我回家;祖母掀开锅篦子,白白胖胖拾着花边的肉包子在向我微笑,祖父说下午领着我去粘知了,记得那时的我又开心地笑出了声,格格的!
儿时,每一年的六月六,我都是这样度过的,因为我没有姑姑,也没有叔叔,祖父祖母只有父亲一个孩子。我童年的记忆里,没有姑姑的蝴蝶结,没有姑姑漂亮的塑料凉鞋,更没有姑姑的亲昵和疼爱……
长大后,才知道,六月六,是出门的姑娘回娘家的日子。谚语云:六月六,请姑姑。这一天,不论多忙,不论多远,嫁出去的姑娘都要携夫将雏回娘家,在姑娘的篮子里,一定有一块肉,因为“六月六,要吃闺女一刀肉”,这是风俗。一大家子在炎热的夏天团聚,热情似火,其乐融融。最开心最幸福的就是那些有姑姑的孩子们!
后来啊,才知道,这个节日是有典故的。
传说春秋战国时,晋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一年晋国遭灾,狐偃外出放粮,说好六月初六日回家过寿。女婿决定乘狐偃祝寿之机,刺杀丈人,以报父仇。女儿探知此事,赶回娘家报了信。狐偃放粮归来,看到民间疾苦,后悔未听亲家忠告,痛恨自己做错事情。狐偃真心改过,翁婿更加亲近,臣民又恢复对狐偃的敬重。后狐偃每年六月六,必将女儿、女婿接回家中团聚,牢记改过自新的日子。传到民间百姓效仿、相沿成俗,也都在这一天请回闺女,应个消仇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
溯其原因,晋南盛产小麦,六月六日前后,小麦已经收打完毕,正处在一个农闲阶段,是探亲的绝佳时期。民间就有“六月六,走罢麦”的俗语。六月六姑娘回娘家,要用新产的小麦面粉,蒸一锅包子。民谣云:“六月六,看谷秀,碗大的包子一包肉。”
今天又是六月六,家乡的臭椿树又开满了花,不知道在树下钩花的人是谁,不知道当年头戴姑姑花的小伙伴们都在哪里。我只知道当年那棵承载了我快乐童年的老槐树依然挺立在那里,洒落一地的清凉;我知道那槐树上的蝉声依然叫个不停;我亦知道从树上抱我回家的祖父、蒸大包子的祖母,还有父亲、母亲都已离开,故乡的柴门再也没有犬吠!
难怪刘希夷诗云:“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张若虚却言:“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今天,我也成为他人的姑姑;今天,我也知道物质的丰裕不再让人像我儿时那般期盼姑姑的礼物,但我依然想念着一如当年的我翘首期盼姑姑回家的侄子和侄女,他们都在各自的城市里成家立业,安身立命。侄女亦做了侄子孩子们的姑姑,他们左手右手各牵着一个小儿女,我幸福着他们的幸福,我感慨着生命的神奇,因为他们延续着我们的根脉。再看看眼前已经大学毕业但依然娇惯自己如同孩子、奶声奶气喊着姑姑的女儿,我的眼角绽放了一抹含泪的微笑!别忘记,六月六,请姑姑!
作者简介:刘郁林,烟台二中高级教师,毕业于鲁东大学中文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烟台创作基地副秘书长。2014年开始散文创作,目前已在《山东文学》《当代散文》《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年选》《赣西文学》《齐鲁晚报》及人民网、中华人物网等全国、省、市媒体发表散文、随笔160多篇,作品先后入选《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年选》《胶东散文年选》(2018 、2019),荣获国内报刊网站征文大赛奖10余次,2017年在华龄出版社出版散文集《丽人行》(与人合著)。相继在《联合日报》《当代散文》发表和推出《二中的冬天》《二中秋色》巜二中的春天》《二中的夏天》散文系列。多次被评为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作品《烟雨朦胧水帘峡》获2018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创作大会优秀作品奖。目前,二十三万字的散文精选集《昨日的风,已吹过》将由出版社正式出版。
作者:刘郁林 单位:烟台二中
职业:高级教师
电话:18769449413
地址:烟台市高新区创新路57号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