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建成墓地在哪(西安出土李建成陵墓)
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董狐。
常言道胜负乃兵家常事,然而胜负之外又有谁会真的在意输家的处境。
史书工笔都不过是皇权的代言。为了守护自己的头颅与权势,寄人篱下的史官们都得听从皇帝的安排去写去记。
这样就出现了许多当权者的政敌被扭曲、被侮辱的情况。即便这位政敌是当权者的亲兄弟,那也难以幸免。
李世民
就像那个被评价为“千古一帝”的李世民,杀兄弑弟谋朝夺位。为了上位,他不仅逼迫父亲退位,还杀了那些挡他道路的兄弟的后人,让他们这些失败者后继无人。
如此残忍的行径一面铺平了李世民的集权之路,一面也为他辉煌的皇帝生涯增加了一个洗不清的污点。
李世民用尽全力地淡化他弑兄的过程,在史书上剔除这些内容,他想要抹除他的兄弟们曾经的存在痕迹,为此甚至不惜对着自己兄长的墓志铭下手。
好像这样做完,他就可以安安稳稳地坐上皇位,将之前的一切都当做没有发生过一样。
剧照
但是一切都是徒劳,他做过什么事情总会留下相应的痕迹供后人查看。正是因为李世民的欲盖弥彰,才让我们有机会见识到一个史书之外的,真实的李世民。
立嫡立长的魔咒嫡长子继承制,古代皇权为了巩固统治,保证皇位传承而推行的制度。这样的制度,既是嫡长子永久的荣耀,也是皇帝的其他子嗣们一辈子的枷锁。
无论是唐太宗、明太宗还是清圣祖,即便身为明君,他们也依旧无法逃脱被人诟病不是嫡长子的命运。
不过其实唐太宗比其他两位还是要强上一些的。因为比起那两位庶出的身份,李世民嫡出的身份在争皇位方面是有不小的优势的。
但是李世民的运气并没有一直贯彻始终。
因为他并非长子,他的母亲窦氏,也就是李渊的发妻窦皇后在生他之前,就有了一个儿子,名叫李建成。
李建成是李渊的第一个孩子,一出生就被给予了厚望,是李家未来的接班人。
这样一来李世民的身份就尴尬了许多。虽然也是嫡子,但是只是次子。在父母的眼中李世民更多的功用,还是辅佐自己的哥哥,开创一个更好的李家的未来。
李世民一开始也确实是这么做的,隋朝末年朝局动荡,上位者昏庸无道,草菅人命。各地都在等待着一位能够救世的大英雄的出现。
李渊原本是隋朝的官员,没有反隋的打算。然而因为隋炀帝的昏庸,轻信小人谗言,朝中一时乌烟瘴气。
加之反隋声势日渐强大,李渊便也随着这股子势力,开始了自己的反隋大计。
而这时候李渊的大儿子李建成和二儿子李世民都已经长大成人,所以在他们看到了现在的时局之后,也非常支持他们父亲的做法。
李渊剧照
这时候的李建成和李世民因为一样的政治理想,还属于是一致对外的同盟战线,他们都在想着为李家闯出一片天。
到底谁才是李家的大英雄,后世的答案没有异议,都一致认为是李世民。
然而很少有人关注到大英雄背后的男人,也就是他的哥哥李建成的事迹。
我们这些后世之人很难知道这些事情的原委,就是因为李世民对于嫡庶的这份计较。
李世民其实没有史书上说的那么豁达,面对兄弟阋墙的这件事,李世民是非常在意且小心眼的。
所有人都知道李世民在阵前效力,创下了许多的战功,一时风头无量。
然而能让李世民如此毫无顾忌地闯荡的原因,其实是因为李建成坐稳了大后方,替他支撑着。
不过这些事,李世民一开始是意识不到的。
那个时候的李渊是非常器重李建成的,随时随地都带着他,让他辅政理国。
李渊一开始招募义军建立自己的势力,是李建成立下军法,整肃三军,才有了这后来强大的势力。
剧照
在行军途中李建成也与将士们同衾而卧,同甘共苦,属于是非常得人心的领头人。
所以说一开始无论是李家的门客还是信任他们的民众,都是很信任李建成的。也正是如此,后来的李建成在朝臣文官之中是非常有威望的。
无论是反隋还是抵御匈奴势力,李建成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包括攻克长安,坐镇朝堂的时候,李建成也是为李渊提供了许多的助力的。
也正是如此,李渊对这个儿子是非常满意的。
这时候的李渊是非常安心的将李建成当做继承人看待的,然而他不知道,兄弟俩的嫌隙就是因此埋下了种子。
李建成再厉害,其实出场的机会也不会很多。作为坐镇后方的人,李建成是要一直陪在李渊的身边的。
这样虽然很得李渊的关注,但是比起李世民来说,还是缺少了将领与民众们的关注的。李建成早期的那些努力,早早地就淹没在了李世民的累累战功之中了。
李世民身为将领,战功无数,很多人都觉得唐朝是因为有了他才有了未来。所以在兵将与民众心里,李世民也是有着非常高的地位的。
对于李渊来说两个孩子的快速成长都是他的骄傲,是他未来成功的希望。然而对这两个孩子来说,这一切一味着是明争暗抢,血雨腥风。
剧照
李建成觉得自己的二弟有想要夺权的想法,对他生出了许多的意见,而李世民这边如此多的努力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也是十分的难过。
而且他也在思考,如果未来李渊百年之后李建成上位,这李家以后不会有他李世民的立锥之地。
心里很明白这些道理的李建成和李世民开始生出了许多的嫌隙,李渊面前他们还强装一下兄弟情深,等离开了李渊的视线,他们就开始了拉帮结派,斗狠耍阴的阶段了。
李建成拉着自己的另一个兄弟李元吉多次算计李世民,甚至暗害与他。
李世民也并非熟视无睹,他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一面收敛锋芒,一边寻找机会攻击李建成兄弟。
其实这些事李渊都看在眼里,但是当时的他做着自己的皇帝梦,没有时间管这些兄弟阋墙的“小事”。
在他看来这些事历朝历代都层出不穷,实在不至于在现在这时候拿出来说事。
皇权背后的血案确实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正是因为李渊的“绥靖政策”,导致了事件的全面发酵。
原本只是家族之内的小小问题,等到了李渊真的登上了皇位,开始了治国,那就是升级成了皇权之争了。
原本只是兄弟之间的小心思,突然就剑拔弩张了起来,这一次真的是要命的事情了。
称帝之后的李渊没有论功行赏,而是一味地沉溺在嫡长子继承制的论调之中,立了自己的嫡长子为太子。
618年李渊称帝之后就把李建成立为了太子。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李建成就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了。
这时候失去了先机的李世民,更是惶惶不可终日。
剧照
李建成位置稳固,势力又强,按理说李世民是根本没有机会去和自己的亲哥哥抢什么的。
再加上皇子一脉也多是支持李建成的,李世民当时属于是孤立无援。可是即便李世民谨小慎微的行事,哥哥也是忌惮于他的。
李世民很明白,原本的李建成最多是防着他一点,不会做出什么太出格的行为。而如今的他们两兄弟,要争得是皇位,那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了。
自己现在军权在握,李建成登基之后,为了自己的皇权稳定,第一个要除去的就是自己。
李世民想的其实没错,如今的李建成也确实做着这样的打算。李建成先是收服了被李世民重创的起义军,让自己立功,再借此名义上奏李渊收回李世民的兵权。
其次李建成借着李世民功高震主的说法,多次进言李渊要求更换大将。这一举一动都是为将李世民架空做准备。
然而李世民天命所佑,李渊尝试任用的裴寂首次出征便大败而归,李渊为了朝局的稳定,不得不重新任用起了李世民。
看着手中重新收回的兵符,李世民也开始有了别的心思。他在想如果自己不先下手为强,等到李建成登上了皇位,他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李世民剧照
等到那个时候丢盔卸甲被人算计着丢了性命,还不如现在去拼搏一番。即便后面的名声不好听,但是总归是自己掌握了主动权。
也就是这个想法,让李世民动了易储夺位的心思。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终于是忍无可忍的李世民为求自保在玄武门选择发动政变。
李世民亲手射杀了自己的大哥,结束了自己兄弟的一生。李渊眼睁睁地痛失了自己的儿子,却也无可奈何。
李世民干掉了对他有威胁的兄弟们,正式坐上了太子之位,后来的他虽然没有杀了自己的父亲,但是也逼着自己的父亲李渊退了位,自己坐上了大唐的皇帝之位。
带着为了夺权弑兄逼父的污点,李世民正式坐上了皇位,开始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贞观之治”。
成了皇帝的李世民,一直树立着自己勤政爱民、听从纳谏的皇帝形象,然而面对李建成的事情,李世民就没有办法表现的这么豁达了。
55个字的墓志铭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休养生息,听取民意,使得大唐获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国泰民安的景象,也得到了许多百姓的爱戴。
剧照
然而也有一小部分人,从李世民上位以来,就抓着他弑兄的问题做文章。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自信自己行得正坐得直的李世民,因为这么一件事头上一直悬着一把剑,自然是不好受。
虽然李世民自认为师出有名,但是弑兄杀弟的事实就在眼前,容不得他多做辩驳。
为了能够改变民众朝臣对自己的印象,李世民能做的就是淡化这件事情的痕迹。本来就是沉迷在权利之中的人,肯定不会由着史官留下什么对他不利的言论。
李世民一登上帝位,一反祖制,开始了皇帝把持历史,改变史书的先河。李世民要求史官们尽量避讳玄武门事件,尽量不要在史书之中留下相关记载。
而同时有关李建成的尸骨,李世民虽然为了名声没有给自己的哥哥挫骨扬灰,但是也没有大操大办,只是草草了事。
身为唐朝的第一位太子,李建成的墓葬没有得到任何的优待。就连墓葬中最重要的墓志铭,也只用了寥寥的五十五个字就介绍完了他的一生。
李建成的所有功绩与努力,都在这场夺嫡之战的尾声之后,变成了一张白纸。
墓志铭之中,只有简单介绍了李建成的生卒年以及死亡地点,其余的无论是丰功伟绩还是奸佞行径,都进行了回避,完全没有呈现。
后世的人们再提起李建成,就只有那些演义话本之中残暴无能、卑鄙刁钻的形象了。
这些形象,也是李世民非常乐于看到的。因为只有将李建成塑造成一个无用、无能、无耻之人,他的上位才能更加的名正言顺。
这样做不是因为李世民有多恨自己的哥哥,只是为了自己的权利稳固,不给后人立下把柄。
为了自己的身后名,其他人的牺牲都不足为惧,这就是成功者的态度,也就是所谓的成王败寇。
为了自己的天子之位,李世民甚至不惜毁掉多年的手足情感,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天命所归的明君。说起李世民的人设真的是非常的复杂而多变。
在他自己的塑造之中,他是一个虚心纳谏、勤政爱民、英勇善战、百年难遇的好皇帝;而在对外的方面,他又是手腕强硬,多次出兵攻打的好战皇帝;
而在家庭关系之中,李世民用尽全力去掩盖自己犯下的错误,掩饰自己作为皇帝洗不清的道德缺陷。
到底那个才是真正的李世民我们不知道,功过是非可以评判,但是为人处世终究只能道德约束。
而我们这些后人能做的,就是摆事实讲证据,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虽然因为李世民的这番操作,李建成墓失去了许多的历史研究价值,不过正是因为李建成的墓志铭可以让后人看到一个更全面的李世民,这也算是历史研究的一大幸事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