螨虫在身体上爬有痕迹(上千只螨虫在我们脸上交配...)
封面设计:SUMMY
|文:李云 排版:SUN 审核:杨希川
螨虫有很多种,比如我们熟知的尘螨、疥螨、粉螨和蠕形螨等。
很多朋友对用各类产品去除脸上的蠕形螨非常热衷,所以今天我们请皮肤科李云医生来给大家介绍下蠕形螨。
▌什么是蠕形螨?
蠕形螨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从出生、成长到耍朋友,惬意的交配,然后到死去,都是在我们人类的毛囊和皮脂腺当中完成的。
我们可能很难想象,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无数的蠕形螨在我们面部啪啪啪的场面该是有多么震撼,这或许是很多屌丝(包括我)穷极一生都无法想象的。
虽然它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只有几周的时间。目前已知的蠕形螨有120种,寄生在人体内的有两种,一种是毛囊蠕形螨,寄生在毛囊,另外一种叫做皮脂腺蠕形螨。
顾名思义,寄生在皮脂腺,对,就是用它们的房间号来命名的。
▌为什么蠕形螨会在皮肤里寄生?
具体的原因不是很清楚,但彼此之间可能有某种互利的关系,所以才能和谐相处,共同维护皮肤表面的微生物屏障的和谐健康。
虽然蠕形螨通常是无害的,但对于某一些人可能会引发蠕形螨病。
比如宿主的皮脂腺过度分泌、螨虫的大量繁殖,使皮脂腺增生肿胀,加之虫体死亡以后的崩解物和虫体的代谢产物的刺激,可使得局部产生免疫炎症反应。
另外和宿主的免疫功能也是相关的,比如免疫功能低下较免疫功能正常群体更容易发生。
▌蠕形螨和痤疮的关系?
既然蠕形螨可能刺激皮肤引起炎症反应,那痤疮也是一种炎症反应,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些关联呢?
我相信很多人对此也是存在疑问的,平时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提问:医生你看,医院给我开了个单子,查到有蠕形螨,是不是螨虫引起的痤疮啊,要杀螨不?
蠕形螨是正常皮肤毛囊皮脂腺单位中的一种常见的寄生物,高达80%-90%的人群可能都存在蠕形螨微生物。
我们不能因为皮肤上可以检测到蠕形螨就武断的认为蠕形螨参与了痤疮的发病。
就好比一个长相比较猥琐的人正好手上拿着你丢失的钱包,你就认定他是偷包贼,未免过于武断了,可能是他恰好捡到,等着失主过来找,也有可能是小偷把钱拿走以后将钱包丢在地上,他刚好捡起来,又或者说他见义勇为从小偷手上把钱包夺回来了,凡事要讲证据,不能主观臆断。
▌三个推测
那蠕形螨和痤疮到底有没有一腿呢?
关于研究蠕形螨和痤疮关联性的研究是非常少的,而且目前已发表研究的结果也是不一致的。
2006年《欧洲皮肤病学和性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认为:蠕形螨的患病率和寄生虫密度与寻常痤疮无显著相关性。当然作者也指出:因为研究没有考虑到皮脂腺蠕形螨,所以我们也无法得知关于它和痤疮之间关系的结论。Baysal et al. (1997)也认为蠕形螨感染和寻常痤疮之间没有关联性。
然而,Zhao et al. (2011)在《浙江大学学报》发表了一篇关于:蠕形螨感染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文章认为:蠕形螨感染可能与寻常痤疮有关,蠕形螨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油性或混合性皮肤的皮脂腺增生似乎更有利于蠕形螨繁殖。
Zhao et al. (2012)又在同一杂志发表了关于:蠕形螨感染和寻常痤疮之间关联性的meta分析。文章指出:发现蠕形螨与痤疮之间存在关联,尽管这种相关性并不像蠕形螨和玫瑰痤疮之间那样强。
对,尽管目前有学者提出,蠕形螨可能在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尚存在争议,尚无定论。
之所以认为蠕形螨在玫瑰痤疮中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可能是源于抗蠕形螨药物对于玫瑰痤疮有改善作用。
因此,目前尚不清楚蠕形螨是否会引起玫瑰痤疮,或者玫瑰痤疮是否会引起蠕形螨的大量繁殖。
之所以有学者认为蠕形螨可能参与了某些皮肤疾病的发生,比如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痤疮等,可能是通过以下机制实现的(可不看,直接跳过):
1. 蠕形螨可能会机械式的堵塞毛囊孔或者毛囊皮脂腺导管;
2. 螨体覆盖着坚硬的外骨骼,螨的外壳骨架的存在就像像异物一样,有助于形成肉芽肿;
3. 当蠕形螨破坏上皮屏障时,它们的抗原会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并诱发IV型超敏反应。蠕形螨和/或相关细菌的废物可能通过迟发型超敏反应机制激活先天免疫系统或刺激免疫系统,这种超敏反应可能是痤疮发展的触发因素。
▌结论
当然,上述这三点仅仅只是推测,关于蠕形螨是否参与了痤疮的发病,是否影响了痤疮的进展,目前尚无定论,需要更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来论证。
另外,对于痤疮来说,不需要针对痤疮皮疹进行蠕形螨检测,因为它不影响痤疮的治疗和管理。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以为脸上长了“痘痘”就是痤疮。
寻常痤疮、蠕形螨毛囊炎、丘疹脓疱性玫瑰痤疮以及药物性痤疮样疹等皮肤疾病的临床特征是比较相似的,一定要注意鉴别诊断。
如果诊断是错的,那么后面的治疗都是跑偏的,当然不管是诊断还是治疗,这么专业的事情肯定是需要交给专业医生来做的,而不是翻几篇微博,自己做做功课就能弄清楚的,切记。
参考文献:
[1] Zhao YE, Guo N, Xun M, et al.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factor analysis of Demodex infestation (Acari: Demodicidae. J Zhejiang Univ Sci B. 2011;12:998–1007.
[2] Zhao YE, Hu L, Wu LP, Ma JX. A meta-analysis ofassociation between acne vulgaris and Demodex infestation. J Zhejiang Univ Sci B. 2012;13:192–202.
[3] Baysal V, Aydemir M, Yorgancıgil B, Yıldırım M.Akne vulgaris etyopatogenezinde D. folliculorum’ların rolününaraştırılması Türkiye Parazitol Derg. 1997;21:265–8.
[4] Okyay P, Ertabaklar H, Savk E, Erfug S.Prevalence of Demodex folliculorum in young adults: relation withsociodemographic/hygienic factors and acne vulgaris.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06;20:474–6.
[5] Akçınar UG, Ünal E, Doğruman Al F . Demodex, spp. as a possibleaetiopathogenic factor of acne and relation with acne severity and type[J].Advances in Dermatology and Allergology, 2018, 35(2):174-181.
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以下是今日的拓展阅读▼
今日互动
大家会买除螨的洁面产品吗?
喜欢文章的话,请点一下「在看」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