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大宋江山(大宋风云第一卷)

重整大宋江山(大宋风云第一卷)(1)

本连载分六卷

  第一卷《金戈铁马》,主线为宋太祖开国,宋太宗两伐契丹,至真宗即位结束。  第二卷《共治天天》,主线为澶渊之盟,真宗、仁宗、英宗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第三卷《衣冠南渡》,主线为王安石变法,宋室南渡。神宗、哲宗、徽宗、欽宗。  第四卷《王朝偏安》,主线为岳飞等抗金,孝宗稳定偏安局势。高宗、孝宗朝。  第五卷《权臣当道》,主线为韩侂胄、贾似道等权臣当道。光宗、宁宗、理宗。  第六卷《崖山悲歌》,主线为蒙古崛起,宋蒙大战,文天祥等。度宗及南宋末。

  小说笔法,在正史的基础上,力求通俗、轻松。


一切,都要从一个叫石敬瑭的人说起。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节度使拥兵自重,谁也不服谁。其中,以朱温和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实力最强。

而后,村霸出身的朱温灭亡大唐,建立了梁朝,史称后梁,五代十国的序幕正式拉开。

好景不长,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又很快攻灭后梁,恢复唐朝(史称后唐)。

这时的李存勖,像极了900年前的刘秀。王莽篡汉,朱温灭唐。刘秀打着“汉”的名号诛灭王莽,李存勖顶着“唐”的旗帜打败朱温,历史惊人的相似。如果刘秀能中兴汉室,我李存勖也能再造唐朝。然而历史也没那么相似,李存勖也不是刘秀。

首先,李存勖姓李,恢复李唐王朝,看似很合理,其实不然。李存勖这个李姓,是大唐赐予的国姓,跟唐朝皇室一点血缘关系也没有。“唐”这个名号只不过被他拿来收买天下民心。

其次,李存勖前期有着刘秀一扫六合的霸气,登基后,完全没了刘秀匡扶天下的雄心,他开始堕落了,日日沉迷于享乐。他最喜欢看伶人唱戏,兴致高的时候还亲自穿上戏服,登台表演。

天下纷争,诸国林立,没有收复的地方那么多,他也置之不顾。宠幸伶人到最后,他干了件非常愚蠢的事,居然将两个喜欢的伶人封为刺史,这个官职很大。赏罚分明是一个皇帝最重要的素质。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劝谏刘禅“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就是在强调这点。众多拿命跟随他打天下的将士奋斗了一生,都得不到这个职位。现在两个伶人仅仅唱个戏,逗他开心,就能做到刺史,那我们算什么?不患寡而患不均。终于众叛亲离,叛乱了。为了平叛,李存勖慌乱中上阵,混乱中他身上多处受伤,只好逃跑。讽刺的是,最后被一个叫门高的伶人一刀刺死。也算死得其所。

继承李存勖的,是李克用的养子、李存勖的兄弟李嗣源。李嗣源倒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一改李存勖的一些错误政策,废除伶官,打击贪腐,整肃军队,任用贤良,国家政治逐渐清明,后唐开始有点盛世的苗头。可惜的是,他当上皇帝的时候已经60岁,在那个自然死亡年龄普遍60多的年代,他也很快迎来大限。7年后,李嗣源去世。

李嗣源有四个亲儿子,老大死于战乱,老四太小,老二在和老三李从厚争抢皇位过程中被杀,所以老三李从厚最终胜出,继承了老爹的大位。亲兄弟都死了,江山算是坐稳了、、、、、、等等,李嗣源还有个养子李从珂。李从珂自小跟着养父打仗,是李嗣源手下第一猛将,早已聚集起了自己的一支力量,时刻威胁着李从厚的皇位。在那个年代,养子地位不同于今日,地位一点都不低,是有继承权的。在李从厚和李从珂争夺皇位的时候,另一个人也蠢蠢欲动,那便是李嗣源的女婿、李从厚的姐夫、我们本篇的主角——石敬瑭。

石敬瑭,太原人,家中排行老二。他小时候据说跟别的小孩不太一样,很深沉,不爱说话,别人在玩童年游戏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呆在角落里研究兵书。长大后,石敬瑭就从军了。他勇冠三军,表现优秀,不但武力值高,还很有谋略,很快就得到时任代州刺史的李嗣源的赏识。李嗣源不仅重用他,甚至一激动,还把女儿也嫁给了他。当时的晋王李存勖也素闻石敬瑭之名,把他招到身边领军。从此石敬瑭人生开挂,跟着李存勖东征西讨,屡立战功,好几次救李存勖于危难之中。

李存勖打败朱温建立后唐,以石敬瑭和李从珂功劳最大。李存勖因内乱死后,又是石敬瑭建议李嗣源兴义军讨伐叛逆。李嗣源继位后,更是给石敬瑭加官进爵,让他位极人臣。

现在李嗣源也去世了,其子李从厚和养子李从珂自然都看重实力派石敬瑭。

李从厚这个人,上马不能打天下,纸笔不能治江山,比第一猛将李从珂差太远,但谁叫他是亲儿子呢。

后唐应顺元年(934年),李从厚听信大臣的建议,决定削藩,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他其实就是冲着李从珂来的,想一举清除掉这个皇位最大威胁。计划制定了后,举兵讨伐李从珂,大军把李从珂驻地凤翔围得水泄不通,试图逼迫他投降。

李从珂立马成了瓮中之鳖,突围无望,看起来只有投降一条路了,但投降又不能保证不会掉脑袋。就在这时,出现了奇葩的一幕。只见李从珂登上城墙,脱光衣服,露出满身创伤,二话不说,扯开嗓子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给城下李从厚的大军讲述自己的过往,讲述如何追随先帝南征北战打下江山,讲述自己与先帝的感情,讲述李从厚如何薄情寡义,最重要的,也是他着重强调的——就连我李从珂都落得如此下场,诸位可以想想自己的结局。

城下兵将很多都曾跟随他南征北战,这次本来奉命前来围剿他,但看他这么一通表演,也觉得他“说的在理”。李从厚对先帝的养子都如此绝情,那我们算个啥?不禁后脊发凉。反了,爷们反了,谁当皇帝不是当。局势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反转,朝廷军临阵倒戈,跟着李从珂浩浩荡荡杀回洛阳。

李从厚傻眼了,这跟说好的不一样啊,剧本里没有这种情况的应对方案。李从厚选择逃跑。途中正好遇见率军入朝的姐夫石敬瑭,李从厚一把鼻涕一把泪跟姐夫讲完这些天的变故,末了,问姐夫:有没有什么办法扭局势。石敬瑭想了想说:这个,我先跟刺史商量一下。先将李从厚安置在驿站。刺史觉得李从厚已经没有复起的希望了,石敬瑭表示赞同。随即便派指挥使刘知远引兵进入驿站,将李从厚的随从侍卫全部杀死。而后,石敬瑭率军赶赴洛阳,去向李从珂邀功。

这年四月,李从珂取代李从厚,即皇帝位,史称唐末帝。李从珂以赐毒酒的方式结束了李从厚的生命。至此,李姓皇室已经没有人能来争抢大位了。

但对于李从珂来说,威胁还是存在,同姓没有威胁了,异姓还有。在这个没有规则的乱世,皇帝轮流做。今天还是九五之尊,明天就脑袋搬家,这是时常发生的事情。

石敬瑭——这就是李从珂最大的威胁。

前面我们说了,在李存勖时代,石敬瑭和李从珂就是名声最大的两位将领,堪称帝国双璧。此时,石敬瑭已是河东节度使。李从珂天天在琢磨怎么怎么将石敬瑭调离河东,以防止他拥兵自重,侍机造反。

一次,石敬瑭夫人去参加李从珂生日宴会,完了就想早点回家,喝醉的李从珂居然对石夫人说:“这么着急,是不是要回去跟石郎造反呀?”夫人回来后原话讲给石敬瑭听,石敬瑭顿觉毛骨悚然。俗话说酒后吐真言,这个李从珂,是借着酒劲直接把心里话讲出来了。此后,石敬瑭使用了历史上一个惯用伎俩——装病——来麻痹李从珂。一边说自己身体不好,没有精力管理河东政务,一边说北边的契丹人不断骚扰边境,需要增强防务,向李从珂要军粮。

契丹经常骚扰边境,在那个时期是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李从珂倒没怀疑他要军粮的目的。但石敬瑭手下的那些将领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欲望了,老大这分明就是囤积资源,蓄积力量,我们只要找准时机,拥立老大登基,那我们以后不得都跟着荣华富贵?说干就干,一次朝廷派人来河东慰劳将士,这帮大兵就趁机高呼万岁,要拥立石敬瑭当皇帝。石敬瑭吓了一跳,我还没准备好啊,这种事怎么能这么随便,他怕事情泄露,直接砍了参与者的脑袋。

石敬瑭这边在想李从珂什么时候会来收拾自己,李从珂那边在想石敬瑭什么时候会造反,两个人就这么

僵持着。终于,巨大的压力下,石敬瑭扛不住了,他决定试探一下李从珂。你不是想削藩吗,不是想我离开河东吗,我就先主动请求调离,如果你同意了,就证明确实要赶我走人,如果挽留我,证明还不想害我。于是,石敬瑭上书李从珂,假装请求辞去马步兵总管职务,调离河东,去别的地方做节度使。李从珂不是傻子,自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他的思考逻辑是这样的:调离他,他应该马上就会反,不调离他,他以后也会反,横竖是个反,长痛不如短痛,先下手为强,直接逼反他,免得夜长梦多。马上宣布改任石敬瑭为郓州节度使。他生怕石敬瑭造反拖延,又降诏催促他赶紧赴任。

各位同学看到这里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一个河东节度使就能导致一个人这么大反应?这里就需要普及一下这个职位意味着什么。

今天我们知道的一个事实是,五代的开国之主,无一例外都是以前朝藩镇的身份上位的。其中,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这三位在登基前,都做过河东节度使,而后周郭威,也曾经是河东节度使麾下大将。

黄河在山西突然转向,出现一个“几”字形。河东,就是“几”字右边那一块地,大致包括今天山西的中部、北部大部分,以及陕西、宁夏、内蒙的一部分。

这个地区,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历史上一直重要,在唐朝时,尤其重要。因为李渊就是在这里起兵开国的,可以说是大唐王朝的龙兴之地。不仅政治上重要,地理上也很重要。这个地方的北部就是长城天险,可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略。从唐朝开始,河东就聚集着中原帝国最精锐的骑兵。可以说,谁是河东节度使,谁就是帝国最强的地方军阀,一方面是帝国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势力,另一方面也是威胁着帝国皇权的势力。

失去河东节度使这个职权,就意味着失去了所有资本。

石敬瑭面临抉择的关口。

怎么办,李从珂彻底撕破脸了。

那就摊牌吧,我也不装了。

石敬瑭先来个猛的,直接说李从珂得位不正。李嗣源还有个小儿子叫李从益。你一个养子,有什么资格继承皇位,赶紧让给李从益。李从珂下令罢免石敬瑭所有官职,然后派兵前往河东讨伐石敬瑭。

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石敬瑭渐渐不支。其实对于双方实力对比,石敬瑭也清楚,他之所以敢跟李从珂叫板,是因为他早想出一招。

当时中原大地,最强的自然是后唐,但关外的北方,有一个更强大的国家,那就是契丹,此时的契丹,已经建国,国号为“辽”,统治者是辽圣宗耶律德光。辽国最大的愿望就是南下,统一中华。

这天,耶律德光收到石敬瑭的来信。

信中表达了三点意思。

第一:李从珂他打我,我打不过,你能不能帮我?

第二:只要你帮我,等我当了皇帝,我喊你爸爸。

第三:我还要割让燕云十六州给你。每年再给你上贡财物。

耶律德光看着手中的信,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真的吗?对于当不当石敬瑭的爸爸,他兴趣倒不大——也许南方人很喜欢给别人当儿子吧。第三条,也就是割让燕云十六州,是一个无法拒绝的诱惑。

下面,让我们摊开一幅中国地图,看看这块土地的周边地形。东边是大海,南边是峻岭,西边是高原,都算是天险阻隔。但北方,也仅仅是北方,存在着威胁。那些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换了一波又一波,汉朝是匈奴,唐朝是突厥,现在是契丹。游牧民族不事生产,不像中原民族这样能种地,自给自足。对他们来说,有个性价比最高的物资获取方式,就是——抢。所以长久以来,他们一直在边境侵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想了个简单粗暴的方法——修长城。用一堵墙来抵挡他们。应该说,秦始皇这一招是有效的,长城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北方民族的南侵。

我们再把视线定焦到燕云地区,大致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津北部,以及河北、山西北部。这里正好是长城以南的一块大平地。燕云就是中原帝国和北方帝国对峙的关口,对中原来说,守在这里,可以阻击越过长城的游牧势力,对北方来说,占领这里,可以作为基地,进攻中原。

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就是把长城防线拱手相让,让中原地区直接暴露在契丹面前,契丹随时可以进攻南方。

耶律德光狂喜,天上突然就掉下这么大个馅饼,幸福来得总是这么出其不意。耶律德光二话不说,整备五万骑兵,从雁门关南下,来救援石敬瑭。李从珂在强大的契丹面前不堪一击,很快被灭。当年十一月,石敬瑭受契丹册封登基,定国号为“晋”。石敬瑭很守信用,按约献出燕云十六州。又按约称臣,认耶律德光为父亲,自称儿皇帝。这一年,石敬瑭45岁,耶律德光34岁。


第二章:

大宋风云(第一卷:金戈铁马02)——不服的刘知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