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出油真的不能买么(你最关心的3个问题在这里)

在食用油市场上,“压榨”和“浸出”是两种不同的工艺。“压榨油”是传统工艺,很符合食用油在人们心目中国的形象,也就被塑造成了“安全”“健康”“高档”的形象。而“浸出油”是现代食品工业的新工艺,经常被贬低为“不健康”“不安全”。

浸出油真的不能买么(你最关心的3个问题在这里)(1)

这里,来详细解析一下对浸出油的几个问题。

1、 人们“榨”了数百年的油,为什么要改用“浸出”工艺?

“压榨”是对油料作物进行物理压榨,把油从原料中“挤压”出来。在这种方式下,会有相当一部分油“顽强”地藏在压榨残渣(通常称为“油饼”)中。象大豆这种含油量不很高(大约20%)的油料种子,压榨之后油饼中还会残留好几个百分点的油。如果有浸出法,可以把残渣(通常称为“豆粕”)中的油含量降到1%以下。二者相比,浸出法的出油率能比压榨法高出50%。

以全国一年消耗近1亿吨大豆来估算,浸出工艺能够比压榨工艺多得到好几千万大豆油。这个量,实在是相当惊人的。

除此之外,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想要从脱脂的大豆中分离蛋白,压榨油之后的油饼难以操作,而浸出油之后的豆粕就比较容易。所以,从综合利用大豆的角度,浸出法也才是可以采用的工艺。

2、 浸出油会残留的有机溶剂会危害健康吗?

浸出油使用有机溶剂去把油从油料种子中“诱骗”出来,然后再分离除去。

普通公众看到“有机溶剂”,就想到“化工产品”和“危害健康”。很多推销压榨油的营销文案,也是这么批判浸出油的。

其实,浸出油所使用的正己烷,或者以正己烷和环己烷为主的“6号轻汽油”。它们是石油产品,但要用于食品中,需要把重金属杂质的含量控制到食品标准之内,完全不值得纠结。

这些有机溶剂本身的毒性很低。营销文案中所说它们的“健康危害”,是指“大量摄入”导致的结果。而在食用油中,它们的残留量距离那个“大量”相差了好多个数量级。

因为它们的沸点低,很容易挥发,所以提取油之后,只要经过规范的精炼操作,就能够很好地去除。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一级大豆油中的残留量是“不得检出”——这意味着残留量在10 毫克/公斤以下,而二级、三级浸出油的有机溶剂含量要求小于20 毫克/公斤。再考虑到每天食用油的量,从浸出油中摄入的这些有机溶剂,比起从汽油烟雾等来源摄入的量,要少得多。

从过去几年市场检测的结果来看,中国市场上较大品牌的食用油都能满足国家标准标准的要求。但一些小品牌的食用油,就被多次检测到有机溶剂不合格。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所谓的“压榨油”、“笨榨油”。按照原理和国家标准,压榨油中根本就不应该出现有机溶剂——这只能说明,这些小品牌,做浸出油的精炼工艺不合格,做压榨油拿浸出油来冒充。

3、 浸出油会含有反式脂肪吗?

食用油的反式脂肪是许多人忧心忡忡的方面。

其实,浸出工艺并不会产生反式脂肪。不过在后面的精炼过程中,会有少量油脂转化为反式脂肪。从文献报道来看,精炼大豆油中的反式脂肪含量通常在0.4%到2.1%的范围内,而精炼的双低菜籽油,反式脂肪含量大致在1.9-3.6%的范围。

这个含量看起来有点惊人,但其实考虑到每天烹饪所用的食用油也就30克左右,实际摄入的反式脂肪也远远低于世卫组织推荐的“控制摄入量”——每天不超过2克。

更重要的是,这个反式脂肪的产生跟“浸出”无关,而是在精炼过程中产生的。“精炼”并不是浸出油独有的,压榨油如果不进行精炼,杂质多、烟点低,也达不到高等级食用油的标准。

换句话说,高等级的压榨油,同样也是含有类似含量的反式脂肪。

其实,这个反式脂肪的含量,甚至低于许多油脂中天然存在的反式脂肪。比如牛羊脂肪以及牛奶脂肪中,天然反式脂肪的含量能高达2%~5%。此外,有文献报道,核桃油中含有2.0%~3.9%的反式脂肪,葵花籽油中的含量作为1.%,甚至是橄榄油中的含量,也有0.5%。

最后总结一下:

1、 市场上的浸出油都经过精炼,跟精炼压榨油在安全性以及品质方面没有差异,更便宜是因为成本更低而不是“不好”;

2、 市场上有未经精炼的压榨油(尤其是“土榨油”“自榨油”“笨榨油”等),具有特殊风味,在维生素E以及甾醇等微量营养成分方面比精炼油丰富,但是它们含有的杂质多,尤其是黄曲霉毒素含量可能更高,在高温烹饪中容易冒烟产生更多有害健康的成分。

3、 不管压榨油还是浸出油,都应该去购买正规渠道、较大品牌的产品。据新闻报道,用不规范生产因而“检出有机溶剂”(甚至超标)的浸出油去冒充压榨油的案例,并不少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