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图书馆怎样预约座位 复旦图书馆的打卡王

11月10日,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新馆(下文简称:医科馆)迎来开馆五周年,2022年“医科馆打卡达人”揭晓。

“医科馆打卡王”“最爱泡图书馆”“最爱上自习”……这些同学如何当选医科馆达人?背后有什么故事?

他来馆次数最多,在馆时间最长

“去图书馆自习是我的习惯,没想到会成为‘医科馆打卡王’。”

过去的一年间,复旦大学2019级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本科生白翻杰进入医科馆1262次,日均3.90次,成为来馆次数最多的同学;而且在馆时长2463.0小时,日均7.5小时,成为在馆时长最长的同学,是当之无愧的2022“医科馆打卡王”。

其实,在大一、大二学年,白翻杰很少进入图书馆。然而去年,他仿佛“发现新大陆一般”,被医科图书馆的学习氛围和便利设施所吸引:“真香!”

复旦大学图书馆怎样预约座位 复旦图书馆的打卡王(1)

B1自修阅览室

“我最喜欢医科馆B1自修区,那里自习氛围非常好。”白翻杰在图书馆,经常与专业课书籍为伴,阅读《内科学》《外科学》等专业书籍,并做作业。“我也喜欢在六楼借阅文艺类图书,比如书法、绘画、摄影等方面。也看一些展览,感受文化熏陶。在图书馆戴上耳机看电影,很有沉浸感。”

复旦大学图书馆怎样预约座位 复旦图书馆的打卡王(2)

白翻杰在医科馆B1

没有早课的时候,白翻杰上午9点前就来到图书馆,一待就是一整天,直到晚上11点半以后才离去。“我平时不太喜欢睡午觉,所以上午课结束,也会去图书馆。如果下午还有课,中午的一段时间也会去图书馆。”他把碎片化的时间在图书馆连缀组合。

一年来,白翻杰见证了医科馆热闹的景象,以及同学们沉浸自习的氛围。今年暑假,白翻杰选择留在学校,留在医科馆。“暑假期间人比较少,但是对我来说,去图书馆是习惯成自然。”

最近,白翻杰在复旦附属华山医院、妇产科医院和儿科医院见习。他感觉医院见习很新奇,加强巩固了专业知识,比课堂更深一步,同时与患者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医院见习一般是下午2点开始,4点结束。回到学校,白翻杰回寝室换件衣服,带上电脑,就直奔图书馆而去,直至星月相伴而归。

去年,白翻杰曾跟同学谈论过“医科馆打卡达人”相关报道,他对钟情于同一个座位的同学印象深刻:“这人好厉害呀,居然能够坐一个座位一百多次。”

白翻杰说:“去哪里学习只是个人爱好,无论寝室、教室还是图书馆,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去学习。我这个人社交圈子比较小,图书馆是我的‘心灵圣地’,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喜欢图书馆。”

未来,白翻杰打算读研深造,他的理想是“做一名好医生”。

晚上十点准时离馆?其实他还待了更久

得知成为2022“医科馆夜猫”时,复旦大学2021级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生全光斌正在医科馆2楼自习。这一年,全光斌174次在图书馆主楼晚上10点左右闭馆时离开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怎样预约座位 复旦图书馆的打卡王(3)

全光斌在医科馆2楼自习

其实,全光斌只是从医科馆主楼转移到B1自修区,因为那里24小时开放。本学期他通常早上9点钟进馆,在二楼或四楼自习、与同学讨论问题。晚上十点闭馆后,全光斌再到B1自习,凌晨12点左右离去。

“图书馆环境比较整洁和明亮,座位也比较宽敞,设施也比较好,很方便看书自习。”全光斌说,“防控疫情,图书馆有安排专人巡逻,提醒同学佩戴口罩、间隔就坐。”

采访结束,全光斌还坐在医科馆2楼的小圆桌,继续阅读文献。根据未来继续深造的目标与方向,他将付出努力,医科馆也将时常出现他的身影。

夜晚彻夜不寐,她攀登学术顶峰

凌晨三四点,复旦附属华东医院2020级博士生杨晓燕坐在医科馆B1自修区,认真修改论文。过去一年,像这样在图书馆彻夜不寐,直至第二天早晨6点左右刷卡离开,杨晓燕经历了201次,是“医科馆猫头鹰”。

为什么昼夜颠倒?杨晓燕说:“去年8月至今年2月,我一直在修改完善两篇论文,并准备联合培养的申请事宜。我有一位丹麦的导师,与我有6个小时的时差,因此我们通常在后半夜沟通交流。医科馆B1夜里很静谧,我沉浸其中,不觉时光之流转。”

复旦大学图书馆怎样预约座位 复旦图书馆的打卡王(4)

杨晓燕拍摄的凌晨3-5点的医科馆

熬夜后的第二天,杨晓燕回寝室休息,保证每天的8小时睡眠,又再次神清气爽地来到图书馆。她特别感谢这个阶段同寝室的唯一室友张雪琰同学,室友包容她的作息,提供支持与帮助。

杨晓燕还讲述了在医科馆B1自习期间的有趣细节:“每天清晨五六点钟,保安小哥都会来收拾桌椅。我刚好出去吃早餐了,回来后发现书包被收走,又找小哥要回,成为难忘的回忆。”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晓燕的两篇神经内科论文已顺利发表。最近,她还在准备另几篇论文,并每天开展实验。杨晓燕成功申请到了联合培养,将在明年前往英国深造。回顾医科馆熬夜的时光,她说:“别人白天做的事,我选择在晚上做。不同的时间,效果是一样的。获得博士学位就像攀登一座山峰,我知道我们终究会顶峰相见。”

最爱上自习,她爱上单人研究室的空间

复旦大学2018级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本科生袁双新是这一年医科馆“最爱上自习”的同学,她预约了单人研究室128次。

“医科馆单人研究室空间比较大,比较方便,有沉浸感。”袁双新笑言,“还有一点是,我平时会不自觉地抖腿,担心影响到其他同学。”

复旦大学图书馆怎样预约座位 复旦图书馆的打卡王(5)

袁双新拍摄的单人研究室窗外

袁双新一般在晚上预约单人研究室,在里面自习、写作业、看网课视频。她最喜欢5楼的一间单人研究室,经常预约同一间,但因为比较抢手,有时预约不上。

平时课程较多,还要做实验、去医院见习,忙碌过后,袁双新依然会来到图书馆,享受单人的空间。对于获评“最爱上自习”,袁双新有些惊讶,她觉得身边有很多人都喜欢来图书馆自习。

“我在图书馆的时候,不是一直都在学习,而是劳逸结合,有时在眺望远方。以后,我也会一如既往地预约单人研究室。”袁双新说。

复旦大学图书馆怎样预约座位 复旦图书馆的打卡王(6)

4楼单人研究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