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古玺线条(篆刻讲堂四十八古玺)

篆刻讲堂四十八古玺

古玺溯源

谈及篆刻的缘起,或者准确点说谈及印章的缘起,必然要上溯到古玺,如今我们提到古玺,指的是秦以前的各种玺印,沿津讨源,则未免扑朔迷离,莫衷一是。汉代《春秋运斗枢》中曾言及黄帝、炎帝时已有玺印,但记载模糊不清,难以令人信服。此外,见于史籍的其他著录则多认为玺印起于三代。如《逸周书》:“汤放桀,取天子之玺,置天子之坐”。《后汉书▪祭祀志》:“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唐杜佑《通典》亦称“三代之制,人臣皆以玺玉为印,龙虎为纽”。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比较早的类似玺印的形制的实物,是民国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三方铜玺,铜玺印文形象与铜器的图徽类似,考古学家王献堂将其中二方释为商代的族徽,而董作宾先生则推断其为“商玺”。我们这里不去过多的考证各家之言,毕竟非我所擅长,笔者比较接受的是,玺印或者说类似玺印的青铜器在至少在我国商代就已经出现了。

古玺的使用

查了很多资料,都不知道这第二个字如何写,就连罗福颐先生的《古玺汇编》此字也是打了个框的,那么也不必过于纠结了,把这方鉨放上来,一方面由于带鉨字的古玺其实并不多,一般只有王才可以带鉨字。过去的等级还是比较严格的,那么什么级别用什么字都是有严格规定的。

篆刻古玺线条(篆刻讲堂四十八古玺)(1)

这方印玺,笔者在不同的印谱里看到不同的古鉨文解释,那么根据罗颐福先生的比较权威的著作,应是第一字应是一个屯字一个日字,作“春”字。还是存疑吧,只是欣赏下这方古玺。昨天我们刚讲了笔意,大家是否可以从此玺中看到一些呢。

篆刻古玺线条(篆刻讲堂四十八古玺)(2)

篆刻古玺线条(篆刻讲堂四十八古玺)(3)

篆刻古玺线条(篆刻讲堂四十八古玺)(4)

对于最后一方印章,笔者也有小小的迟疑,到底是官玺,表示职位“司马”,还是复姓司马,如果是官玺,那么一般会有**司马,如上面的官玺,在司工前写有是什么司工。而且古玺中带有司工,司马之玺印甚多。

再来看看姓名玺:

篆刻古玺线条(篆刻讲堂四十八古玺)(5)

篆刻古玺线条(篆刻讲堂四十八古玺)(6)

篆刻古玺线条(篆刻讲堂四十八古玺)(7)

篆刻古玺线条(篆刻讲堂四十八古玺)(8)

篆刻古玺线条(篆刻讲堂四十八古玺)(9)

篆刻古玺线条(篆刻讲堂四十八古玺)(10)

由于私印的姓名印都是比较小的,所以可能有不是很清楚的地方,望大家见谅。

成语玺或者吉语玺:

篆刻古玺线条(篆刻讲堂四十八古玺)(11)

篆刻古玺线条(篆刻讲堂四十八古玺)(12)

篆刻古玺线条(篆刻讲堂四十八古玺)(13)

成语印的名字笔者一直很疑惑,怎么没有见到四字或者八字成语呢,后来笔者认为此处的成语应是,现成之语之意,所以有些书中也称作吉语玺。玺上文字多是比较吉利的语言,那么以“敬”字为最多,敬事、敬老、敬位、敬身等等,我们这里带来的是“宜”几方古玺,主要是让大家看看朱文的边框和白文的边框的不同。

《古玺汇编》中有五千多方古玺,其中还去除了一些雷同或者不完整的,可见当时古玺之普及与兴盛。

古玺的文字与艺术特色,一个我们之前已经讲了,一个我们会在之后的临刻中继续介绍,大家要注意,古玺中带鉨字一般为王鉨,姓名鉨一般只刻自己的名字,没有之印,或者之鉨。大家如果想仿古玺刻姓名印,要注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