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年型发展城市(全国第四浙江前三)
在整理城市人口流动相关数据时,嘉兴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猎聘公布的2018年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城市排名中,嘉兴排到第4位,成为位次最高的地级市。
我们很容易就联想到杭州、宁波、长沙、贵阳等高排位城市吸引人才的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网红、港口……但来来回回看了嘉兴俩字好几遍,也不太确定它凭借什么来到这个位置。
长三角明星城市实在太多,攫取了我们过往研究的大部分注意力,“小城”嘉兴的存在感并不强。粽子、戏剧节和互联网大会,一个个大IP就凑成了粗浅的嘉兴印象。
但显然,我们低估了嘉兴。
在我们今年所做的《2019中国青年理想城报告》中,嘉兴成为浙江省排名第3的城市,省内排名仅位于杭州和宁波之后。
还有另外一组数据佐证了嘉兴的人才吸引力。2019年上半年,浙江省共引进顶尖人才131人,嘉兴占了24人,仅位于杭州之后;引进领军人才数达到44人,位居浙江省第一。
不管是作为城市研究者,还是寻找发展机会的年轻人,我们都认为这座“普通”的地级市值得一扒:嘉兴的吸引力到底在哪?它是年轻人在长三角的另一个好选择吗?
1 潜力城市的表面
开始数据分析前,我们动身去了趟嘉兴。
让人印象比较深的主要有两点。
一是距离近。
从上海到嘉兴不过87公里,34分钟的动车路程展现出地理位置优势。放到地图上看,嘉兴离杭州也不远,向西76公里就到。
站在人才引进的角度看,这就是自带了一个承接大城市资源外溢的buff。
另一点是大搞城建。这让嘉兴给人的第一眼观感并不是太好,但对于寻找潜力城市的朋友,可能是挺好的风景。
嘉兴南站到市区的半小时车程里,至少有25分钟的车窗外景是正在施工的标志性绿墙。“坚持国际品质,提升城市品位”,与很多城市一样,嘉兴把国际口号印在了每一面墙上。
墙的另一头,是一座预计在2020年内完工的中环高架。
“高架一造好,不仅能缓解市内拥堵,向东去上海、向西去杭州都能方便很多”,出租车司机刘永富告诉我们。
经验表明,“全城挖”虽然会在某个时期让城市不可避免地变得土和破,但大动作并不会只在这一处发生,往往还伴随着诸多层面的转型、发展和突破,这就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当然,以上只是走马观花的总结,要看透嘉兴,还是得拿出我们的城市数据分析三板斧,软硬兼施,从产业发展、生活品质、城市形象等方面入手诊断。
我们找到了嘉兴的几个重要优势。
2 硬核一
旅游与IP标签之外的数字经济
先看产业发展。
DT财经之前的调研结果显示,产业发展是年轻人选择城市时最关心的方面之一,这毕竟决定了这座城市是否能提供足够大的饭碗。
拥有南湖、乌镇和西塘三个5A级景区,嘉兴旅游业的兴旺并不让人意外。
2017年起,嘉兴的旅游收入就突破了千亿大关,2018年旅游收入更是达到1231.44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08年的10.6%上升到25.28%,俨然成为嘉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但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嘉兴的营商环境也让这座城市有了拿得出手的高新产业。2018年,在清华大学发起的排行中,嘉兴的的营商环境排在长三角第四位,仅次于上海、杭州和南京。
高新产业发展势头很好——这是相对而言更能适配中高端人才的产业方向。
2018年,嘉兴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347.19亿元,占当年GDP比重为7.1%。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行业增加值在2018年的增长均在12.4%-14.4%之间。
毕业于复旦大学的肖志平是嘉兴本地人,他曾在嘉兴一家市值超过310亿的新能源材料上市公司实习。得知最近两年嘉兴人才引进的数量在全省、全国都处于优势地位时,他并不惊讶。
“嘉兴的确有一系列在行业里具有竞争力的公司,他们从事化工、高端制造等行业,有能力吸引一定数量的人才。”肖志平告诉DT财经。
对应肖志平的说法,我们看到了嘉兴的努力。近几年,嘉兴认证的高新企业数量持续加速上升。
2018年,嘉兴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93家,位于浙江省第2位。
3 硬核二
创新和创业
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并道而驰的,是创新。
专利授权量是硬核的创新成果。在2017年中国主要城市上市公司数量以及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国总数)比排名中,嘉兴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850件,排在全国第21位,走在了郑州、西安、青岛、珠海等省会及主要城市的前面。
创业公司代表另一种层面的创新,而嘉兴的整体氛围也还算浓厚。
在我们加权计算了从种子轮到E轮创业公司数量的城市创业能级指标排名中,嘉兴排在长三角城市群的第9位,排在浙江省第3位。
综合以上数据结果,我们基本可以下论断,嘉兴在产业发展一项上,是十分稳当的浙江第3城,仅次于杭州和宁波。
从数字经济高新产业、创业公司到旅游业、传统制造业所提供的层级丰富的就业岗位,是吸引各个层面人才流入的大前提。
4 大杀器
高性价比的幸福生活
从生活层面分析,我们终于发现嘉兴拥有的压倒性优势——高性价比。
如果说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以及产业发展可以影响人们是否前来,那么收入的高低和性价比以及由此带来的幸福指数,则会直接决定来了的人是否愿意留下。
嘉兴人吴怡在杭州念完大学后选择回到家乡,在她看来,回家是同乡好友中的普遍选择。 “嘉兴现在年轻人挺多的,好多朋友在外地读了书,毕业后也愿意回来。虽然工资比不了上海杭州,但离家近呀。”
但当我们研究了嘉兴的收支情况后,我们发现吴怡的说法还不够完整——嘉兴的收入其实还挺“高”的。
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2018年嘉兴以8509元的月平均招聘薪资位列长三角城市群第5位,在全国排第18名,高于宁波的8226元、南京的8246元和苏州的7873元。
可观的薪酬带来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2018年,提倡“富庶均衡”的嘉兴城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7437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27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8:1。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城乡差距进一步减少。
有着不错收入的同时,嘉兴的生活成本也相对温和。
从房租和房价两个方面来看,嘉兴堪称长三角经济高地中的房价洼地。
来自贝壳的数据显示,嘉兴的单室平均月租金为1063元,相比上海的3211元、杭州的2158元、南京的1616元和苏州的1466元,十分感人。
二手房成交均价方面,嘉兴13278元/平方米的均价,在长三角城市群当中排名第12,仅高于镇江、芜湖等地。
再结合餐饮消费水平,嘉兴的收入性价比指数在长三角城市群当中位列第3。
换句话说,在嘉兴工作的社会人们,拿着长三角中上游的薪水,享受着处于中游的消费水平,还能买到整个长三角相对便宜的房子。
这些,大概就是外地人愿意留在嘉兴的终极原因了。
5 客观择城指南
嘉兴值得年轻人去吗
为了更贴近嘉兴这座城市的血肉,在实地考察、个体访谈和数据测评之外,我们最后还参考了互联网上对嘉兴更真实的评价,找到了网友在知乎问题“嘉兴是一座怎样的城市”下的102个回答。
网友对于嘉兴这座城市的认可,除了嘉兴老城区的“月河”历史街区、“南湖”以及“乌镇”等则是最为津津乐道的景点,主要集中在“节奏慢”“宜居”“交通便利”“房价低”等方面。
归纳起来就是生活幸福感很高。
对嘉兴的不满,则主要集中在“市区发展不如周边”“工作机会较少”以及“水质差”等方面。
不过,一组数据其实可以看出嘉兴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努力。今年1-10月份,嘉兴的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均为历史同期最好水平,近五年改善幅度列省内第1;今年1-10月,地表水市控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例为61.6%,同比提高21.9%。
这些评论以及市政府的应对之策,再结合前文的分析,其实已经能帮助年轻人做出选择。
嘉兴的优势特别突出。
在逃离北上广的大背景之下,“宜居”“慢节奏”所带来的幸福感也契合了嘉兴“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城市文化。这也足以打动许多年轻人。
这种幸福感再匹配到嘉兴不断加码的人才引进政策,体感会更加强烈:在给本科生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至45万元/人的同时,给予社保缴纳满6个月的硕士和博士15万和35万元的购房补贴,以及房租补贴。除此之外,硕博人才还可以一次性向公司申领1万和2万的聘用补贴。
而在安逸之余,这里还有上进的氛围。
嘉兴人一边吐槽自己城市太惬意、市区发展不够努力,一边却在网上暗戳戳地用功学习。从《2019中国青年理想城报告》里的数据来看,嘉兴在知识付费方面的热情很高,高居长三角城市群第1名。其中,嘉兴人在网易云课堂上的人均选课数排到了全国第3。
结合嘉兴长三角第7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连续15年省内第一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嘉兴人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做比你有钱还比你努力。
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还需要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虽然它通过产业升级提供了一定数量的优质工作机会,但整体经济体量与杭州等城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要接纳更多元和广泛的劳动力,还需要经济与产业发展继续扩容。
同时,嘉兴似乎还面临市中心城区聚集能力不强的问题,这自然会影响市区的吸引力。本地人@阿港 戏称,海宁和桐乡跟着杭州混,嘉善、平湖和上海混,海盐借着跨海大桥和宁波“眉来眼去”。
作为全国最早实行省管县体制的省份,嘉兴的这一问题其实是浙江省诸多城市的普遍问题。目前,市域统筹已经成为整个浙江省将要重点管理的方向,这些中心城区的崛起或许只是时间问题。综合考虑优劣势之后,再回答文章开头的问题,我们仍旧认为,嘉兴算是一个好的选择。
“什么样的城市适合年轻人?”中,城市与年轻人都是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对应不同层次的供应和需求,这个问题自然也不应该有标准的答案。
关键还是在于匹配。
而回到嘉兴,它的优势已经足够与相当多的年轻人达成默契。
(原标题《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4,嘉兴凭什么?| DT城数》,原作者郭雅琼。编辑顾雨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