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净增人口一千多万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国人口净增长48万)
在疫情、育龄妇女减少等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和出生率继续走低。
1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2021年中国人口总量还在继续增长,净增长48万。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出生人口减少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育龄妇女人数减少,生育水平继续下降,生育观念变化,婚育年龄推迟,疫情推迟年轻人婚育安排,等等。
我国人口总量未来一段时间保持在14亿人以上,三孩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从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21年的43%左右。
人口增加48万人
男性比女性多3362万人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311万人,女性人口6894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8(以女性为100)。男性比女性多3362万人。
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822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5%;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14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835万人,减少1157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
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50429万人,比上年增加115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38467万人,比上年增加885万人。
出生率连续两年跌破1%
净增人口创60年新低
1062万的出生人口,创下了近年来新低,比2016年下降了43.6%。
2011年以来出生人口(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
出生率方面,2021年人口出生率为7.18‰,连续两年跌破10‰(即1%)。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同时,相比2020年,2021年净增长人口为48万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对1949年以来历年人口净增量梳理发现,2021年净增人口数量创下了近60年来(1962年以来)的新低。
历年净增人口(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
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变化来看,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当年净增人口达到了906万人,随后几年,年净增人口不断下降,2017年至2021年分别为779万人、530万人、467万人、204万人、48万人。
据第一财经,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分析,从现有的情况来看,人口总量增加的动力缺乏,出生人口越来越少。
出生率下降主要原因:
育龄妇女减少、生育水平下降、新冠疫情
宁吉喆指出,人口增速放缓是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老龄化、少子化也是发达国家乃至一些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的问题。
2021年,中国出生人口比上年减少,人口出生率下降。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2021年,15~49岁育龄妇女比上年减少约500万人,其中21-35岁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减少约300万人。
二是生育水平继续下降。近年来,生育观念有所变化,婚育年龄也在推迟,加上其他一些生育成本提高方面的因素,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是有所降低的。
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迟了年轻人的婚育安排。国际上多项调查研究发现,疫情发生以来,多个国家和地区生育水平有所下降。2020年,日本出生人口比上年减少,韩国出生人口也比上年减少,中国还是增加的,就是增量在减少,总量没有减少。
宁吉喆表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人口总量将保持在14亿人以上。
一是育龄女性总量还是较多的。中国人口基数大,目前仍有3亿多育龄妇女,每年能保持1000多万人的出生规模,人口总量将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长。
二是三孩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从过去十几年看,“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等生育政策均取得积极成效,出生人口数量增加。
三是人口的预期寿命在持续提高。中国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死亡人口一直少于出生人口,有助于人口总量保持增长态势。一些被推迟的生育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释放,这些因素都将对人口总量保持基本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编辑|段炼 王嘉琦
校对|何小桃
封面图片: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国新办官网、第一财经、公开资料等
德尔塔毒株还在全球大流行,奥密克戎毒株又火上浇油,
点击下方图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最新疫情数据↓
每日经济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