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口苦方法偏方(口不再苦了病也除了)
正常的苦味如苦瓜的味道,很多人喜欢。但不进食的时候,一些朋友也会有口苦的感受。这种苦味从哪来?
人体含苦味的液体,是胆汁,所以口苦的滋味,很大程度上是由胆汁受热,热气上行,或是胆气不降,胆汁逆行溜弯儿,从胃,咽入口,被味蕾活捉而得。
所以比较有名的治口苦方剂,小柴胡颗粒疏肝和胃止口苦,龙胆泻肝丸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治口苦。
但不少朋友用过后,依然有口苦现象,这就要挖掘更多原因了。
肝胆相照,胆战心惊,心寒胆落,饮胆尝血,胆壮气粗,这些都是与胆有关的成语,包括了五脏气血等。所以口苦,也会和它们相关。
1、湿热下注与口苦
湿热下注导致的病症不止一种,以带下病举例。
胆汁能促进食物中的脂肪与高蛋白消化,且能进入肠道清肠。肝郁则影响胆汁的分泌,尤其肝郁化热,连带胆汁受热上行,行到口中,苦味弥漫。
肝若能好好疏泄气机,胆若能好好分泌胆汁,脾胃的运化消化能力便都正常。
反之,脾胃运化功能减弱,食物中的水湿脂质没有分解,聚而化热,久之随着地心引力往下,并与肝之不得疏泄形成的瘀阻相合,入子宫,形成带下病如带下量多、色黄、气臭,小腹痛、腰骶痛等。
用药:妇炎康片。
组成:赤芍、土茯苓、三棱(醋炙)、川楝子(炒)、莪术(醋炙)、廷胡索(醋炙)、芡实(炒)、当归、苦参、香附(醋炙)、黄柏、丹参、山药。
方中赤芍当归丹参香附生血活血,行气破瘀,让肝之功能正常,让胆汁好好工作不乱跑。
三棱莪术延胡索,共利脾气,打通胃内滞阻。共疏肝气,破掉滞血而化瘀,并让血活跃起来认真工作。由此肝好脾好,修复肝和脾的关系。
黄柏清下焦湿热,苦参清中下焦湿热,让胆汁能入于大肠分解脂肪与蛋白。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芡实补脾益肾,收涩止带。
两味既补又收,让脾胃认真工作,让带下止住。
全方分不清到底是湿热清,瘀滞促使肝胆运行正常,还是肝胆运行正常清除了湿热。但凡事不问过程,只要结果,胆汁正常分泌,则口腔苦味消失。
2、血热与口苦邪热入血,迫血妄行,起因可能为肝胆火旺,结局则可能是皮肤紫斑,紫癜。
肝胆火旺,让原本正常工作的血液有家不能回,离家出走而至脉外,皮肤便形成与血色相类的紫色斑点。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有此表现。
本病除了口苦,口干,发热、小便短赤、便秘等也常见。
用药:血康颗粒
组成:肿节风
肿节风又名九节风,为金栗兰科植物草珊瑚的全株。
苦而辛的味道,性平,入心入肝,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斑散瘀之效,解除血热至皮肤引起的紫斑紫癜,并缓解口苦等其它症状。
3、胃热与口苦这多和胃热津亏,郁热上行有关。邪热犯胃,或是肝胆之火蔓延到邻居胃,影响胃的工作,消化的事也忘了,导致食物积聚在胃而发酵化热。
热气是往上走的,走到咽喉口腔,不仅易蒸发津液而口苦,咽干,还可影响口气清和而口臭,甚至口舌生疮,齿龈肿痛等。
用药:养阴口香合剂。
组成:石斛(鲜)、朱砂根、茵陈、龙胆、黄芩、蓝布正、麦冬、天冬、枇杷叶、黄精、生地黄、枳壳。
方中石斛黄精益胃益肾,茵陈龙胆清肝胆热。枳壳通利气机。天冬麦冬枇杷叶润肺胃。黄芩清湿热。朱砂根利咽喉。
蓝布正益气健脾,补血养阴。生地黄凉血滋阴,共令口腔咽喉清爽,不苦不臭等。
4、肾阳虚与口苦肾之阳气不足,就像晴天少,难以蒸发掉空气中的水湿,导致人体水气内停而水肿、小便不利。
尤因肾阳不足,不能把津液送到上面,造成上热下寒,燥火聚于上,比如口腔就会因此少了津液的润泽,形成口苦,甚至口渴症状。
用药:栝楼瞿麦丸。出自大医张仲景之《金匮要略》。
组成:
栝楼根、茯苓、薯蓣、附子(炮)、瞿麦
方中附子是补肾阳的主力,从根源上治本方口苦之标。瞿麦滋阴,降小肠燥热,茯苓健脾利湿,并与瞿麦联手渗泄利水。
而本方能消口苦的前方人物,是薯蓣、栝楼根,二味能合而除热生津液。津液得生,渴的问题解决了,口苦的问题也不存在。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心源性水肿等,常有上述表现。
由以上所列方子,可见五脏气血正常,胆汁的分泌也正常,口苦也不复存在。
且在治口苦的过程中,常能见到生津的方法,水能润泽万物,津液充足的口腔,苦味也难滋生,所以能生津止渴的乌梅,也是一味极好的治口苦中药,可用其煮水喝呢。
温馨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