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读西游第一回(精读西游第一回)

书接上回,再经过“三会”之后,人类才诞生,继续上原文。

原文: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

人类诞生,并不是一下就有了文明,而是逐步发展,经过三皇五帝等多代君王的不断完善,才有了伦理道德。

人类定伦之后,“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这句看似普通的话,却很反常理,一般难以注意。

按照常理,人类定不定伦,世界各个板块是不会变的,即便会变化,也是得经过千百万年的缓慢移动才行,这个时长已经超过了西游的“一元”,即129600年,显然应该不会是板块的移动。

但这里板块地形,居然在因为人类的定伦而改变,假如是指人类探索了世界后定的四大部洲,但以三皇五帝时期的航海技术,显然达不到如此水平。即便真是人类定的,那直接说“世界遂分为四大部洲”就可以了,何必用“世界之间”的“之间”二字,岂不多余?

综上得出结论,这四大部洲,并不仅仅在地球这个时空,而是多时空的分布,即人类定伦之后,对应的高层时空也有了条理。这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指向,也可以是同一个地区人类的各个阶层划分,比如穷人区和富人区。“部洲”的“部”字本身含有分类、划分的意思。

这四大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来源于佛家,是一个基础的划分,用道家来说就是《易经》的四象,一般事物的划分都可以如此分为四类。

跟我一起读西游第一回(精读西游第一回)(1)

为何如此确定四大部洲不全在地球这个时空?

继续往下看。

原文:

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

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前面刚说了一个“四部州”,这里又来了“十洲”,意思有十四洲?

其实,“十洲”里的“十”是一个全数,代表全部的意思。

这全部洲的祖脉是东胜神洲的花果山,可见这座山的位置是非常重要,作者用一首词赋来诠释。

原文:

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赋曰: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

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

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

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

丹崖怪石,削壁奇峰。

丹崖上,彩凤双鸣;

削壁前,麒麟独卧。

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

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

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

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

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

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花果山这个祖脉,真是不一般,地球上肯定没有这种地方,这里各种神兽汇聚,有龙凤麒麟、寿鹿仙狐、灵禽玄鹤。

还有各种奇花异草,仙桃修竹,而且是长盛不衰的——“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

为何会长盛不衰?

作者在赋的末尾给出答案,“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擎天柱”“大地根”,是说花果山的重要性,属于创世级别的,支撑着天地。

百川会处”是所有物质的最终交汇点,“万劫无移”是不管世界如何毁灭、重生,它不受影响。(劫:在西游中指129600年,见第八回。)

也就是说,花果山的位置处于混沌世界与有序世界的交界点,譬如无极生太极的那一个时刻位置。

这个点维系着整个世界体系,是长久的存在,所以花果山始终能量充沛,四季常春,仙兽常驻。

跟我一起读西游第一回(精读西游第一回)(2)

从这里可以得出,花果山并不在地球,所以东胜神州也不在地球了,四大部洲是对高层时空的划分。

了解了这个之后,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原文: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

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孙悟空的诞生是与众不同的,从石头里产出来,但不是随便一个石头就能蹦出智慧生物,这个要求是相当苛刻的。

需要符合诸多条件:

首先,这个诞生孙悟空的仙石是在花果山的正当顶,花果山本身是世界的基点,在这个基点的最优点有一块仙石,代表着是优选中的优选。

其次,这块仙石得经过长久的精华孕育,“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

第三,要符合孕育环境的最优数理条件,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 这些数字都是地球这个环境的,显示出古人对于天文地理的总结归纳非常深刻。其他星球所对应的数字应该会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

第四,环境要求极高,不能有阴恶之物,“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等。“无树木遮阴”是处纯阳的体现;“有芝兰相衬”,是居善地的表现。(“芝兰”是一类散发芳香的植物,多藏于深山之中。)

这么多条件少一个,都不能诞生智慧生物,可见人身之难得。

跟我一起读西游第一回(精读西游第一回)(3)

这里重点要看这一句,“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孙悟空在西游中代表的是人的思想意识,后面很多标题用“心猿”表示孙悟空。

但如何产生的意识,目前科学一直未破解,而西游这里解释的很清楚:就是当外界条件都符合了,天地日月精华与之孕育感应,时间长了就会产生与外部世界沟通的能力,即灵通之意。这个感应能力,就如电磁感应一样,无需借助什么媒介,条件符合即可产生。

人类这个意识,是可以与天地贯通的,所以孙悟空的能力非常大,后面的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就是如此原因。

行文至此,天地人三才具备,精彩的西游,刚刚拉开大幕。

(未完待续)

注:原创作品,转载需经过本人同意。

PS:毕竟西游是小说,想要修心修行还得看前人真正的实践总结,而孔子就是最好的榜样,欢迎阅读本人力作好书推荐,《精读论语——深究孔子的博大精深》

精读西游:第一回(1)一诗惊人

精读西游:第一回(2)天地之数

精读论语——学而时习之

浅谈对道的理解(系列)—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