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书写座右铭(蒲松龄撰写的一副对联胜过无数励志书籍和心灵鸡汤)
现在世面上各种励志书籍浩如烟海,网络上形形色色的心灵鸡汤也常让人目不暇接,这些励志书籍和心灵鸡汤都希望能够为处于奋斗、迷茫、挣扎、困惑中的人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三百多前,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曾经撰写过一副对联,并在铜制压尺上刻下了这副对联,用来激励自己发奋读书和创作,对联的内容是这样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撰写的这副对联引用了两个历史典故,其中的两个人物都被司马迁记载在了《史记》里。
上联说的是历史上著名的西楚霸王项羽。《史记·项羽本纪》这样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蒲松龄用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的典故,说明一个人做事情要有拼搏到底、义无反顾的决心。
下联说的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勾践。《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司马迁写到:吴既赦越,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蒲松龄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典故,告诉人们要想实现目标,必须有刻苦自律、发愤图强的毅力。
蒲松龄为什么要撰写一副这样的对联呢?这与他早年的经历有关。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他热衷功名,十九岁时以县、府、道第一的秀才身份为时人所知,本以为从此可以青云直上,但造化弄人,事与愿违,之后,蒲松龄屡试不第,直到七十一岁才成为岁贡生,他一辈子都在科举考试的路上艰难地走着,可是却没有成功。
长期穷困潦倒的蒲松龄,平日里以耕种几亩薄田为生,以教书为业,在一次次科举考试铩羽而归之后,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文学创作上。为了激励自己,蒲松龄在读书、写字压纸用的铜尺上刻上了上面的这副对联。
蒲松龄虽然在科举考试、求取功名的路上走得异常艰辛郁郁不得志,但是其一生却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是有志者,也是苦心人,科考失利,仕途无望,他没有一味地消沉,而是把项羽和勾践作为学习的榜样,更加刻苦地读书创作。
蒲松龄一生在诗文、词赋、戏曲、俚曲等诸多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艺术成就达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一个高峰,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一座丰碑,为世人所称道。许多人都喜欢读《聊斋志异》,伟大的改革可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是其中之一。而根据这部小说集改编的电影、电视剧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如此看来,蒲松龄的人生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但应该清楚的是,蒲松龄在“失之东隅”之后,最终能够“收之桑榆”,靠的不是运气,绝不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博览群书,笔耕不辍。
蒲松龄撰写的这副对联不但激励他自己刻苦读书、呕心沥血地创作,成为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而且也激励鼓舞了后来的许多人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坚持不懈地奋斗。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副对联胜过无数励志书籍和心灵鸡汤!
原创首发
文|褚延锋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