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循环水养殖鱼骗局(年赚600万的稻田养鱼)

稻田养鱼项目在被提出来伊始,就被当作农村生态循环共生系统的一个重要运行模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为推广。稻谷和鱼共生共养,鱼可以吃杂草和虫子,排泄的粪便又能肥田,滋生稻谷生长,看起来这是一个很美好的事情。在推广初期,很多开展这一项目的人都赚了钱,甚至曾经有新闻报道说有人年赚600万。

随着稻田养鱼项目赚钱的消息广而告之,部分农民开始自发拓展稻田养鱼项目内容,从早前养鲢鱼、鲫鱼、草鱼等,增加养小龙虾或者是老鳖等。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随着大家一窝蜂地去开展这个项目之后,赚钱的消息反而没有之前那么多了,很多农民因为稻田养鱼项目亏得一塌糊涂,如今这个项目也中逐渐“凉凉”,变得无人问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封闭循环水养殖鱼骗局(年赚600万的稻田养鱼)(1)

首先,稻鱼共生只是一个美好希望,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技术难点无法解决。

我们都知道,稻田养鱼项目是一种生态共生维护系统,稻谷和里面的鱼相辅相成,互相帮助共同成长。项目设计的初衷是依靠里面的鱼来吃害虫和杂草,同时排泄粪便来肥田。

稻田养鱼之后就不能继续打农药和除草剂,稻田中所有的害虫和杂草都只能通过人工清除或游鱼来消灭。但实际上,现代农业种植过程中,如果没有农药化肥和除草剂,根本无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尤其是在大规模种植水稻的时候,光靠稻田里放养的鱼,根本无法消灭这些害虫。甚至有一些杂草,比如说稗草,鱼根本就吃不掉。

同时,鱼类排泄的粪便确实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但见效慢,无力供应现代水稻良种生长所需的养分。如果不使用化肥,产量完全上不去。

但是一旦用了化肥农药,鱼又活不成了。所以这是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共生供养关系最难解决的一个痛点。想要让鱼活得好,就不能使用一切化学药剂。但如果不使用化学药剂,水稻又长不起来。

所以,稻田养鱼并不适合大规模开展,只能小规模试验。大规模开展,追求鱼类产量和稻谷产量双丰收,这个要求根本就实现不了,也就谈不上什么利润可言。

封闭循环水养殖鱼骗局(年赚600万的稻田养鱼)(2)

其次,稻田养鱼项目新鲜劲过去之后,消费者的认可度逐渐降低,销量是个难题。

稻田养鱼刚开始运行时,打着“稻花鱼”的旗号,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让许多追求生态绿色健康的消费者趋之若鹜。

但是在吃过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发现,所谓的稻花鱼,口感方面并没有太大的独特之处,至于说是否更加有机健康,也有待更长时间的验证。更重要的是,因为稻花鱼的价格比普通鱼类要贵一些,不少人起了歪心思,去市场里面购买池塘鱼,放到稻田中,等过几天再打捞起来,对外美其名曰是养殖了近一年的稻花鱼。

这种以次充好,以假做真的不道德不诚信的做法,极大伤害了稻花鱼的品牌美誉度,让市场变得混乱不堪,价格参差不齐。真正稻田养鱼的农民反而深受其害,根本挣不到钱。

封闭循环水养殖鱼骗局(年赚600万的稻田养鱼)(3)

再次,稻田养鱼只适合小规模开展,不适合大规模推广,鱼类的竞争力小,稻谷的收益也很低。

在稻田里面养鱼,跟在池塘里专业养鱼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按照目前的技术特点和养殖手段,稻田里的鱼很难长得很大。因为要想鱼长得大,水就要比较深。但是深水对于水稻种植非常不利,会阻碍稻子生长呼吸,这个矛盾难以调和。

同时,在稻田里养了鱼之后,几乎无法使用大规模的机械作业,只能采用人工种植收割,投入成本巨大,收益又无法考量。如果大规模进行推广的话,很可能让农民遭受一定的损失。

因此,稻田养鱼这种绿色项目只适合在小规模内开展,不适合大规模推广。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稻田养鱼项目对灾害的抵抗能力要弱于两者分开种植或养殖。一旦遭遇山洪降温大风或暴雨,又或者持续干旱少雨,都会造成稻谷和鱼类的双重死亡。

总而言之,稻田养鱼项目可以作为一个地区的特色产业,进行小规模的推广种植,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的山区梯田里,因为本来就不利于机械作业,规模也很小,原本就以人工劳动为主,最适合采取这种方式。

封闭循环水养殖鱼骗局(年赚600万的稻田养鱼)(4)

要想最大化稻田养鱼项目的收益,必须提高其附加值。比如说将其与农村旅游项目结合起来,让游客参与其中,成为山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这样做或许能够让稻田养鱼项目起死回生,继续实践绿色生态共生种养殖系统。

大家说对不对呢?您对稻田养鱼项目有什么样的看法?欢迎在下面留言说说您的观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