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多大就可以添加辅食了(宝宝到底几个月可以添加辅食)
最近奶粉速递看到后台留言,有妈妈咨询说,目前孩子三个月了,总感觉吃奶吃不饱,家里老人建议给孩子添加辅食,请问这样可以吗?
相信不少妈妈都有这样的困扰,虽说宝宝几个月添加辅食最合适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的。
但其实正常情况下,不到6个月的宝宝只能喝母乳或者配方奶,而老一辈却在宝宝只有三四个月大时就开始提醒你,该吃米糊了,不然营养跟不上的!
究竟应该听谁的呢?
下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各个国家对于宝宝添加辅食时间的标准↓
除个别情况外,中国、澳大利亚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婴儿喂养指南都认为宝宝六个月(180天)内应该纯母乳(或婴儿配方奶)喂养。正常情况下,宝宝出生6个月(180天)后就可以放心吃辅食了。
然而,有些国家(如一些欧洲国家,像瑞士、荷兰)的婴儿喂养指南却认为,4~6个月的宝宝就可以加辅食了。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纯母乳喂养的宝宝6个月后添加辅食,但配方奶喂养的孩子根据情况可以于4-6个月间添加。
尽管各国的婴儿喂养指南的建议在细节上有些不同,但它们都一致认为,纯母乳喂养最好六个月添加辅食;不应该在四个月前添加辅食,晚于6个月添加辅食也不推荐。
为什么说6个月是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期?
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特别是前六个月,妈妈的母乳是满足宝宝营养需求的不二之选,同时也有助于宝宝身心健康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过早为婴儿添加辅食不仅没有任何益处,在营养摄取、身体发育和情绪等方面还会对婴儿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而且这个阶段宝宝肠道发育较完善,更容易接受辅食,而且也是过敏低风险时期;同时这个阶段宝宝口腔小肌肉开始发育,是锻炼咀嚼能力的关键期。
宝宝的乳牙通常在6~8个月时候开始萌出,出牙和添加辅食的时间不谋而合。乳牙的萌出能帮助宝宝更好地接受辅食,而辅食的添加,宝宝咀嚼能力的训练也可以促进宝宝乳牙的萌出。
所以说,6个月是添加辅食的好时机。
但一些父母认为,早点添加,能让孩子更早适应辅食,能吃得更好。然而却有研究发现了相反的现象,过早添加辅食只会增加孩子接受辅食的时间,并不会让辅食添加变得容易一些。
过早添加辅食的危害!
第一,宝宝的消化酶系统发育不成熟。
由于婴幼儿各种消化酶还没有分泌或分泌很少,比如胰淀粉酶要到6个月以后才开始分泌。某些蛋白质在未充分分解的情况下,就可能通过肠壁进入体内成为抗原,进而诱发过敏。
第二,胃肠道发育不成熟。
宝宝的肠黏膜屏障以及肠淋巴组织、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细胞免疫的免疫性保护机制,都尚未发育完善,且新生宝宝肠道通透性较大,容易发生过敏。
第三,婴幼儿唾液腺分泌极少,4个月才开始逐渐增加。
而唾液具有消化和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唾液少了,能对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作用的淀粉酶,也就跟着少了。
我们知道了辅食添加时间,那么辅食添加应该遵守什么原则呢?
由一到多
大家在给娃加辅食的时候一定从一种到多种,从一勺到多勺。如果娃第一次不吃,千万不要勉强娃,你要做的只是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多次尝试。
一般最初就是加高铁米粉,加一段时间米粉后再加蔬菜泥、水果泥等。
由细到粗
刚开始宝宝还没有长出牙齿,或只有门牙,细稀的泥状辅食更适合宝宝。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过渡到稠的、半固体或固体食物,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逐步增加食物颗粒大小。
例如,6-8月龄婴儿的辅食从刚开始的泥糊状,逐渐过渡到9-10月龄时带有小颗粒的厚粥、烂面、肉末、碎菜等。
11-12月龄的婴儿的辅食应该比前期加厚、加粗,带有一定小颗粒,并可尝试块状的食物。
总之,要根据宝宝的特点和适应能力,改变辅食质地、稀稠、颗粒大小。
1岁以下娃不宜过早接触那些食物↓↓
含盐、含糖、高脂肪、高蛋白、带果核、鲜奶、奶制品、坚硬的食物
最后,想要让宝宝快速顺利地从母乳/奶粉过渡到可以正常食用其他事物,那就必须要注意给婴儿添加辅食的注意事项。
妈妈们一定要提前了解,这样才能让添加辅食的过程更加顺利,宝宝吸收更好,健康地成长!
1、选择健康的食材
给宝宝尤其是年龄小的宝宝添加辅食一定要注意食材必须新鲜,最好是当天买当天吃。另外就是注意选择皮、壳比较容易处理的食物,尽量减少使宝宝摄入残留农药和其他细菌的机会。
2、烹饪时要注意卫生
制作前必须剪短指甲,用肥皂反复洗手;患传染病或手部发炎时,不要为宝宝做食物。用来制作和盛放食物的各种工具要提前洗净并用开水烫过。
不管是蔬菜还是水果都最好反复清洗,另外可以给宝宝准备一套专用的工具,如榨汁机、研磨器、干净纱布等等,不要和成人的用具混用。
3、制作辅食的注意事项
注意根据宝宝的消化能力调节食物的形状和软硬度。开始时将食物处理成汤汁、泥糊状,慢慢地过渡到半固体、碎末状、小片成形的固体食物。
烹饪时最好不要加调味料,香料、味精及刺激性强的调味料更是严禁使用。
4、辅食要注意营养搭配
不同事物的营养成分在互相搭配的时候会产生互补、增强和阻碍的作用。妈妈们在给宝宝准备辅食的时候同样要注意食材的搭配,给每一种食材找到它的“最佳搭档”,或者选择互补的食材,更利于宝宝营养的吸收。
你们学会了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