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努力但是很迷茫(因为才华配不上梦想)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梦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和积累,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机会永远是留给最渴望的那个人,学会与内心深处的你对话,问问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静心学习,耐心沉淀,送给自己,共勉。”

人为什么会迷茫,是因为才华配不上梦想!人为什么发怒,是因为无能!

一个人弱小的时候,他会对所有事情不满意,对所有人都有意见,他看什么都不顺眼。

一个人若是成功的时候,他看什么都是顺眼的,美好的人,漂亮的山川,活蹦乱跳的鱼儿,在眼里都是美好的风景。一个人成功了,他会更加自信,觉得什么都是美好的,想把这份喜悦传递给身边的亲朋好友。

然而,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一个残酷事实:这个世界上除了你的父母,没有人希望你过得比他好。

嫉妒心是人们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当你的才华不足以支撑大场面的时候,一定要适度的隐藏,就像司马懿那样一辈子都在“藏拙”,就像曾国藩那样一生都在“反思”,就像王阳明那样一生都在“悟道”。

人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一定要低调行事。一旦有优秀的苗头,被人盯上,那就是一件麻烦的事情了。

才华这个东西非常吃香,它能点燃人的梦想,能够指导人进入一片新的希望之地。才华横溢,满腹经纶,能治国安邦,能统兵沙场,就像诸葛亮称赞姜维那样:“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02

人之所以迷茫,是因为没有底气!人没有底气的时候,不敢和人说话,不敢参加宴会,不敢与人正视。

一个人弱小的时候,他不能和人讲话,他更没有朋友。

一,黄渤成名后的感慨:一个人强大了,他才会有朋友。

为什么很努力但是很迷茫(因为才华配不上梦想)(1)

黄渤

曾经看到黄渤的一则采访,他说:“以前在剧组里面,你能碰到各色的人,各种小心机,现在《成名了》身边全是好人,每一张都是洋溢的笑脸。”

黄渤告诉我们,人在弱小的时候,他遇到的坏人最多。一个人变得强大的时候,他身边都是好人,每一个人都是笑脸。现实就是这个样子,只有自己变得优秀了,只有自己变得强大了,才有人愿意和你交朋友。一个人越强大,向他靠拢的人和资源越多。

二,司马懿一生都是低调行事,他成为三国时期最大的赢家。

为什么很努力但是很迷茫(因为才华配不上梦想)(2)

司马懿铜像

司马懿一生都在“藏拙”,他才是为人处世的高手,这才是雄才大略的人物。

纵观整个三国,司马懿熬死了很多人,他熬死刘备刘表刘章;他熬死了董卓丁原吕布;熬死了孙策孙权诸葛亮周瑜鲁肃陆逊吕蒙;熬死了曹操,熬死了曹操的儿子,熬死了曹操的孙子。

司马懿熬死了三国时期的那么多牛人,他活得最久!

为什么司马懿能有如此的功绩?这是因为他善于藏拙的本事,他不会轻易展现自己的才能,经常装病不上朝,不会给人“穿小鞋”的机会,所以人生也就安全了很多。

默默地积蓄能量,不断地成长,终于长成参天大树。健康的身体,持续学习的精神,司马懿熬死了同行,他教育的后代也是非常优秀。

谋士郭嘉曾告诉曹操,说一定要严防司马懿。曹操也告诉了曹丕,但他大意了,根本没有放到心上。

等到曹魏发现司马懿家族壮大的时候,其实依旧无能为力了。

三,王阳明是中国的“完人”,他创立的心学成就了无数的伟人和牛人!

为什么很努力但是很迷茫(因为才华配不上梦想)(3)

王阳明画像

王阳明一生都在““觉悟的道路上”,终于在贵州龙场“悟道”。

他小时候立大志,要做“圣人”,谁料到多年以后居然变成了现实。王阳明在文学领域,政治领域,军事领域都达到了巅峰,他是一个“文武双绝”的人。在《明史》记载里,无论是王阳明剿匪,或者是重大战役,他都是没有“败绩记录”的。这是一个被“封神”的人物,五百年来,王阳明早已风靡海内外,名震江湖。

王阳明说,“此心不动,随机而动”,保持内心的安定,才能看清楚外部的环境,从而做出合适的决策,也就是“待时而动”很重要的道理。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奇人,是一个“完人”。

樊登老师说王阳明是一个“文武双绝”的人,这是一个在文学政治军事领域都达到巅峰的人。

四:曾国藩大器晚成,他是历史上的“半个完人”。

为什么很努力但是很迷茫(因为才华配不上梦想)(4)

曾国藩铜像

曾国藩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被称为“半个完人”。他曾六次落榜,三次曾想自杀,然而终于坚持下来。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个不放弃的人,终于在三十九岁那年开始了人生的起步。

这个毫不起眼的文人,居然孜孜不倦地读书和思考,逐渐开悟了。曾国藩初入仕途很慎重,刚开始不愿意与人“共事”,有着自己的见解。但是,仕途没有曾国藩想象的那样,他还很艰难。相反,曾国藩在负重前行,背负了太多的压力。

后来,曾国藩在长沙创办湘军,这支二十万人的军队,终于在十几年后立下赫赫战功,并打败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被平定后,湘军已经完成了使命,这支被曾国藩训练有素的湘军战斗力极强,威猛无比,可以堪称“铁军”。既然完成了使命,湘军的存在就是多余的,也就意味着它只会引起慈禧太后的猜疑,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曾国藩当然知道,所以他解散了湘军,并让曾国荃“上书称病”回家修养,慈禧太后立刻恩准了。

功高震主,湘军这支被曾国藩训练成的铁军,在慈禧太后看来就是“养虎为患”,而看到曾国藩主动解散湘军,并交出兵权,这就是打消了慈禧太后的疑虑。

曾国藩善于从古书中汲取智慧,学会读书做人的道理。曾国藩在告诫子女的家书中说:“人败皆因懒,事败皆因傲,家败皆因奢。”

一个人想成功,那是才华不断修炼的结果。曾国藩一生都在学习,他才是深得为人处世的大智慧。曾国藩告诉世人,一个人再优秀,如果是太懒惰了,那么也很难成才。

从读书进入仕途,到功成身退,曾国藩的确是极为明智的选择。

很多人看起来有天赋,但就是懒惰,那么人生也就是另外一种结局了。这个世界上不缺乏聪明人,而是缺乏务实勤劳的人。一懒毁所有,这是从古至今的深刻交往。

五,范蠡告诉文种大将军:“只能与君同其苦,不可与君同其乐。”

为什么很努力但是很迷茫(因为才华配不上梦想)(5)

范蠡画像

越国时候,范蠡和文种大将军一起帮助勾践打败了吴国。这个时候,越国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强大。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范蠡告诉文种,意思就是说要文种离开越国,但文种不听啊。最后,文种将军被勾践赐予的宝剑自裁了。

楚汉三杰的张良功成身退了,萧何给自己制造贪图银两的罪名而下放囹圄了,韩信被吕雉在长乐宫“处理”了。

人的欲望一直在膨胀,该你隐退的时候,就不要磨磨唧唧。若是太迟,更多时候结局不会乐观。

03

为什么很努力但是很迷茫(因为才华配不上梦想)(6)

任何一个成功的人,他背后的故事都不简单。一个人一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如何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才是最关键的事情。

古人讲究“兵不厌诈”,了解人性,知道人是怎么一回事,更好的驾驭人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会一步步成功。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千锤百炼的结果。

一个人有才华的时候,这个时候他的敌人最多,给他穿小鞋的人很多。因为当你很优秀的时候,别人心里不服气,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发起围攻。所谓“英雄难敌四手,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出丑”。

小心驶得万年船,才华固然可以让人成功,甚至抵达事业的巅峰。但同时才华又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一旦被触及,那真是火烧一般的难忍。

人越成功,他面对的打击越大,遭到的诋毁越多。所以,做人要韬光养晦,绝不可以强出头,所谓“露头椽子先烂掉”。

其实,人迷茫,是因为无法找到心中的答案。人可以通过才华成功,但也一定要记得“功成身退”。

人通过持续的能力,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但一定要多注意观察,看事情不对劲,及时做出反应,使自身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之中。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万不得已的时候才会用这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