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时间是多长(青藏铁路迎来通车10周年)

(图为在位于青海境内的沱沱河大桥桥头,当地群众欢迎从格尔木出发的“青1”次列车。新华社记者陈燮摄) ; ;

新华社西宁7月1日电 题:青藏铁路迎来通车10周年

新华社记者李琳海 王军

“我们想通过邮票这一重要载体,纪念青藏铁路通车10周年,展示雪域天路走过的辉煌历程。”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青海分公司副总经理赵利平说。

青藏铁路通车十周年纪念邮品首发仪式1日在青藏铁路公司西宁站举行。当日,创下多个“世界之最”的青藏铁路迎来通车10周年。

青藏铁路自2006年7月正式通车以来,已安全运营十年。这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东起青海省会西宁、南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全长1956公里,近22个小时车程。

青藏铁路公司西宁客运段职工雷增祥已在铁路工作16年,他购买了一套纪念邮票。“我要把这套邮票留给自己,对于我们铁路职工来说,青藏铁路通车10年是一件无比荣耀的事。”他说。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时间是多长(青藏铁路迎来通车10周年)(1)

(图为一列进藏列车经过昆仑山冻土热棒试验区。青藏铁路建设工程采取热棒、碎石护坡等多种技术措施有效保护了沿线冻土环境。新华社记者侯德强摄)

当日上午十点,伴着一声汽笛,一趟满员的列车驶抵拉萨火车站,不少旅客一下车便开始拍照留念。时值盛夏,雪域高原迎来旅游旺季。

在候车大厅,67岁的广东佛山游客黄炎榕和几位同伴结束了7天的行程准备乘火车返程。黄炎榕告诉记者,在青藏铁路通车十周年的日子乘坐火车,感觉和青藏铁路很有缘分。

“十年前通车时就想坐火车来西藏,这次终于实现了愿望。在圣地拉萨,我们真是一路旅行,一路修行。”黄炎榕说。

26岁的朱彬雨是青藏线Z917次列车长。朱彬雨说,去年起,她开始跑青藏线,一年中有120天是在车上度过。今天公司为了纪念铁路通车10周年,专门定做了一个大蛋糕,将与乘客分享。

(图为青藏铁路列车行驶在藏北草原上,以桥代路有效地保护了高原生态。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高原藏族僧众直接感受着铁路带来的便捷。白玛旺庆来自西藏当雄,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哲然寺的僧人。当日,记者在西宁站见到他时,他和奶奶才拉准备乘坐火车到格尔木。

白玛旺庆说,他们这次在西宁已呆了一个多月,在塔尔寺内为哲然寺准备了一些佛事用品。因为觉得安全,所以坐火车返程。

青藏铁路也被认为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之一。通车10年来,青藏铁路不仅方便着民众出行,更助力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2005年至2015年,青海省GDP由641亿元增长到2417亿元,是青藏铁路通车前的近4倍;西藏GDP由249亿元增长到1026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何纲说,青藏铁路通车后,货物运输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西藏75%的货运量由铁路承担,进出藏物资运输成本降低一半。通车以来,物质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打破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运输瓶颈,民众生活也因铁路发生改变。;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青藏铁路公司累计运送旅客1.15亿人次,运送货物4.48亿吨。客、货运送量由2006年的648.2万人次、2491万吨分别增长到2015年的2338.4万人次、4404.9万吨。;

如今,走在火车站沿线的乡村--堆龙德庆区乃琼镇色玛村里一片繁荣。青稞地、藏式小院落错落有致,轿车、货运车停放在一旁,许多家庭通过办公司、开农家乐、开商铺,实现旅游致富。

堆龙德庆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格桑平措说:“铁路开通那一年,色玛村村委会多方筹资505万元组建了色玛振通物流有限公司,解决了村里近30多名待业青年的饭碗。”如今,村里有不少挂着内地牌照满载货物的大货车穿梭其中,好不热闹。

何纲说,青藏铁路把西藏纳入了全国铁路网,加强了西藏与内地乃至南亚的经济联系,加速推进陕甘青藏、川藏、滇藏、新藏经济带的形成,带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新疆等西部省区与南亚地区经济贸易的发展。

今年5月,由兰州与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合作发往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公铁联运国际班列正式开通启动。

“青藏铁路不仅加强了西藏与全国经济的一体化,还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国际通道之一,打通与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的经贸通路,成为中国与南亚区域合作的支点。”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说。

“十三五”期间,西藏将开工建设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日喀则至吉隆铁路、日喀则至亚东铁路等,预计新建铁路里程约2000公里,铁路建设总投资约1600亿元。以青藏铁路大动脉为主,西藏区内将初步形成铁路交通网,促进区域内的人财物流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