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继位乾隆为什么要哭(嘉庆再努力国家也必然走向衰落)

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终于选定十五皇子嘉亲王为皇位的继承人。对于乾隆来说,他选择嘉亲王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嘉庆继位乾隆为什么要哭(嘉庆再努力国家也必然走向衰落)(1)

一、嘉亲王虽然年纪尚小,但是,性格沉稳,对自己行为的制止力十分强,做事很有规矩,无论做什么都很努力很刻苦,这一点也是乾隆帝最欣赏和喜欢嘉亲王的一点。

二、嘉亲王品行端庄,生活上节约,为人谦虚温和,处处为人着想,十分体贴。

三、经过二十多年的帝王式教育,嘉亲王对于儒家学说非常有心得,儒学修养深厚。此外,他的武功和骑射虽然比不上乾隆和曾祖父,但是,在众多皇子中却是数一数二。

四、从个人形象上来看,嘉亲王的长相属于特别端正的那种。他身材中等,皮肤比较白哲,一看就是贵人相貌。他的脸型在方脸和圆脸之间,看上起比较老实和平衡。而且,通过从小的训练,嘉亲王的举止十分合乎礼仪,不卑不亢,谈吐自若,相处下来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嘉庆继位乾隆为什么要哭(嘉庆再努力国家也必然走向衰落)(2)

于是,在嘉亲王三十六岁的时候,他就从乾隆的手里平稳地接过代表皇帝身份的印玺,正式交接了权力。嘉庆三年,太上皇患了轻微的感冒。过了没几天后,太上皇的身体素质急速下降,他体内的各个器官迅速衰竭,直至陷入昏迷去世了。

当时,正高高兴兴过大年的国民们不得不穿上丧服,哀悼纪念太上皇。然而,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为太上皇的离开而真正悲痛。人们关心的,只是这位新上任的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及对于他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而已。

虽然,嘉亲王已经登上皇位三年了,但是,他对于国人来说还是十分陌生的,就像是一块大大的谜团,除了他标志性的微笑和几份没有体现个人特色的圣旨之外,人们对这位新皇帝没有太大的印象。不过,从这位新皇帝的表现来看,在短时间之内他应该不会做出太大的政治变化。

然而,事实却大大地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在太上皇去世的第二天,嘉庆帝就颁布了一道令所有人都吃惊的圣旨:免除乾隆帝时期第一宠臣和坤的职务,并且,对和坤进行一场浩大的抄家活动。一箱箱埋藏在和府地下的财富珍宝被挖掘出来,显现在世人面前。

嘉庆继位乾隆为什么要哭(嘉庆再努力国家也必然走向衰落)(3)

这件事令全国一时震惊,国人开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这位温和的皇帝。可以说,诛杀和坤一事,是这位新皇帝向世人展示自己处理政治危机能力的一次机会。也是从这里开始,一丝丝政治新风气开始慢慢地被吹了起来。

在嘉庆帝亲政两个月后,他发布了一道圣旨,这上面清晰地写明:要减少皇帝出行时的仪仗队,降低出行费用。几天后,嘉庆帝又颁发了一道谕旨:禁止大臣们进贡古玩字画等。其实,大臣们向皇帝进贡这一不良风气就是从乾隆时期开始的。

在乾隆帝六十寿辰上,各个地区的大臣争相给乾隆进贡了一些稀奇玩意儿和名贵的字画来赢得皇帝的宠爱和欢心。嘉庆帝的这些举动不仅表现了他和老皇帝乾隆截然不同的节俭风格,还表明了他想要清扫朝廷中贪污成风现象的心思。

在这两道圣旨发布不久以后,嘉庆帝收到了大臣的汇报说:去年年底采集的一块大玉石因为道路难以通行,不能够按照规定日期到达北京,请求延迟期限到达。嘉庆听到后,立刻下发了一道令所有人吃惊的谕旨:接到这道圣旨后,不管官员已经把玉石运送到哪里了,立刻丢掉它。

因为,玉石虽然很美很通透,但是,它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丝毫的用处,所以,嘉庆帝不喜欢这东西。

嘉庆继位乾隆为什么要哭(嘉庆再努力国家也必然走向衰落)(4)

专门负责撰写圣旨的大臣听到嘉庆帝的这番话后有点愣了,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些什么。这么看来,这位新皇帝要改善贪污风气是真的了。通过这道圣旨,嘉庆帝清正节约的形象一下子就立了起来。然而,在发布了这几道圣旨后,这位新皇帝就没能再做出一些令人吃惊的政绩了。

在嘉庆登上皇位的时候,大清就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

当然,这其中最严重的的问题就是贪污腐败的问题。腐败问题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体制机制之下都会存在,不过,一般来说,如果发现治理得及时,这个问题不至于祸害国家。要是等到腐败蔓延,形成大规模大范围的腐败的时候再治理的话,难度将会大大增加。

早在乾隆后期,大清贪污腐败的现象就已经呈现出集团化的趋势了。从乾隆四十六年开始到四十九年,朝廷一下子就纠察出几起贪污大案,其中,牵扯出上十位或者上百位与之相关的官员,从而,造成一个人贪污导致一个省的官僚体系崩溃的情况。

因此,嘉庆帝上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反腐败。虽然嘉庆帝早就已经意识到腐败问题的严重性,但是他还是低估了反腐的难度。嘉庆帝本以为只要除掉了和坤清除他的同党,再掀起一场反腐高潮,官员们就没有人庇护了,就不会贪污了,但事情的发展大大超乎嘉庆帝的想象。

嘉庆继位乾隆为什么要哭(嘉庆再努力国家也必然走向衰落)(5)

虽然,杀掉了和坤,铲除了他的党羽以及发起了反腐运动,但是,官员贪污的风气仅仅收敛一段时间后就恢复原样了。

全国各地的官员该送礼的继续送礼,该收礼的继续收礼。各个地方的衙门更是不作为,除了自己的利益以外,对于民间的疾苦丝毫不理会。就连多次被嘉庆帝赞赏的廉洁先锋也在长时间的官场浸泡中走上了贪污的不归路。

此时,大清的监督机制就像是被尘封起来了一样,只是用来摆衬的,毫无用处。

后来,自幼熟读古书的嘉庆帝推行“守成”和“法祖”的方式,用老祖宗的方法治理这个表面繁华、实际已经千疮百孔的国家。不过,他的做法都失败了。

从刚登上皇位时改变国家现状的决心,到逝去时的尴尬,嘉庆帝的统治实在让人叹息,就连历史书上对其统治期间的评价也是“嘉庆中衰”。正是因为嘉庆帝的统治,大清逐步完成了灭亡的关键步骤。腐败的毒瘤蔓延至大清的每个角落,掏空了大清的底子。

参考资料:

【《清实录之嘉庆朝》、《清史稿·本纪十六·仁宗本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