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十五岁登上春晚一夜成名(15岁被逼打工40岁嫁人成后妈)
偶然间看到《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开播,欣喜若狂的我,赶紧打开电视,没想到主持人却由董卿换作龙洋,看完新的一期,我感到些许失望,仿佛缺少了一些什么。
并不是说龙洋不够优秀,而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毫无质疑,董卿主持的诗词大会赢得了满堂彩。来,随便感受一下:
“上天给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当时的我,是何等温柔,我把花瓣撒在你的发间,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可能那诗啊,就像那荒漠当中的一点绿色,始终还带给他一些希望,一些渴求,所以用有限的水去浇灌它,慢慢地也在破土,也在生长,一直到今天,一直到今天能够坐到我们的现场,所以即便您答错了,那也是我们现场最美丽的一个错误。”
出口成章,对答如流,每每话音落下,现场都是掌声雷动。
一档节目中,仿佛只要有了董卿,就有了爆点和看点。
你看,前不久的《央视主持人大赛》,董卿因为一句“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不仅应景,而且鞭辟入里、耐人寻味,一夜之间登上热搜。
你看,今年是董卿离开春晚的第3年,网友发起了以“董卿”为话题的微博讨论,以表达大家对她的怀念。
你看,2017年的春晚,董卿因姣好的面容、温婉的气质,其“口红色号”一度引发众人猜想,“董卿口红”迅速走红网络,“董卿口红色号”也成为各大店铺主打的爆款;
提起董卿,人们也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
“国民女神”“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似乎多么华丽的词汇,用在董卿身上都不为过。
这个长相并不沉鱼落雁的女人,为什么会让全国人民为之倾倒?
1.出身书香门第的她,童年却痛苦压抑
1973年,董卿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父母都毕业于复旦大学。
父亲是一家报社的总编,母亲则是一名大学物理教授。
在这样一个书香馥郁的家庭,本来应该是和谐融洽,但到了董卿这里,却是数不尽的苛刻与严厉。
董卿的爸爸属于“寒门成才”,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娃慢慢考到名校,从而改变了阶层和命运,这让他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所以他也对小董卿赋予了同样的期望,从小便对她实行“狼性教育”,一步步培养她自律、拼搏的优秀品质。
他不许小董卿照镜子,也不让她穿新衣服。
“一个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女孩子不能把心思都花在打扮上,这样就没有时间看书了。”
自从董卿认字开始,他就逼迫董卿抄成语、古诗、古文,并且还要求她朗读背诵。
对于买书,父亲则大力支持,但买来的书必须认真看完,还让她把书中的成语抄下来贴到墙上,并且会定期抽查。
为了强健董卿的身体,天还没亮,父亲就会喊醒她,去家门口的操场跑1公里。
“那时候学生出早操,我一个人在400米的跑道上跑步,感觉特傻,整个学校的同学老师好像都看着你,像看阿甘一样。”
寒暑假本来是孩子最放松的时候,董卿却被爸爸要求去打零工,让她知道“挣钱不容易”。
清洁员、售货员、广播员、铺床、倒垃圾……这些脏活累活,董卿都干过。
“我当时只有15岁,第一天到宾馆当清洁工,10个房间,20张床,一个人打扫。”
而不管董卿怎么努力,似乎也总是满足不了父亲的期望。
崇尚打压式教育的父亲,经常在饭桌上指出董卿近期的缺点。
小小的董卿,只得一边吃饭,一边落泪。
乃至于现在,她回忆这段时光时,也依然眼泛泪光。
童年的她,没体会到父爱的温情,甚至一度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爸爸的亲生女儿。
直到大一时,父亲和董卿才达成和解。
那天,董卿的父亲突然举起酒杯,对她说:“我敬你一杯,跟你道个歉!这么多年,我对你有很多方式不对,你别往心里去。”
听到这句话,董卿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
从不喝酒的她,那天竟然跟父亲喝了一瓶白酒。
是的,对于父亲,她怨过,恨过……
但血浓于水,岁月流转,她幡然读懂父亲的苦心,心中所有的不满也随之烟消云散。
父亲的严厉,虽然让她一度缺乏自信,却也让她凡事力图追求完美;
童年生活虽然压抑刻板,却也带领小小的她走入书籍的圣殿,找到了心灵最稳妥的慰藉。
董卿的“虎爸”,其实在她小小的身体里注入了一种力量,让她面对人生风雨时,能够披荆斩棘,无往不前。
2.“女神光环”的她,也经历过失败董卿儿时的愿望是当一名演员,高考时也一心想报考艺术院校,谁料结果不尽人意,她只考上了一所专科院校。
但童年的严苛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让她时刻有一股狠劲儿,所以大学期间的她利用一切时间学习。
1994年,浙江电视台招聘主持人,陪着同学去参加的董卿,也去顺便考了一下,没想到竟然被意外录取,从此开启了她的主持生涯。
两年之后,她又通过层层选拔,进入了上海东方电视台。
可初到上海的时候,身为新人的她,没人搭理,也没有节目可做。
1996年底,央视春晚由北京、上海、陕西三地合办,这是董卿第一次接触到春晚的舞台,而那时她的身份是春晚剧组剧务。
那段工作时光,很闲散,而好强的董卿却不想虚度:她利用业余时间备考,考取了上海戏剧学院的电视编导系。
1999年,面向全国的上海卫视成立。
面对这个更大的舞台,董卿毫不犹豫地就去了。
沉浸在新频道成立的喜悦中的她,却没想到又迎来一次现实重击。
那时上海卫视的收视率很低,给董卿的也只是一个串联节目,主持人几乎没有发挥空间,上班的时候依然很闲散,无所事事。
命运的低谷处,往往孕育着新的转机,只要抓住机会,一切皆有可能。
于是,爱好文学的她,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研读《红楼梦》和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学。
文学的殿堂是繁盛充盈的,平复了她的浮躁情绪,也让她想清楚了自己的人生走向。
这时,她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古典文学专业的研修班学习。
重返平静的校园,让她重新扎进了书本中,慢慢积淀。
2000年,重整旗鼓的上海卫视,受命董卿主持“上海—悉尼双向传送音乐会”。
她的机会终于来了!
凭借着大方的主持与熟练的英文,即使当时的评委没有一人认识她,也一举夺得播音主持界最高奖项——“金话筒奖”。
也正是这次获奖,开启了她和央视的缘分。
29岁,她面临只身北漂的选择,也面对人生许多未知的可能。
“到底要不要去北京?”这道选择题赫然摆在她面前。
如果换了别人,可能会犹豫不决,但倔强坚韧的她,怎么可能放弃?她决定赌一把。
“我只知道我放弃了什么,但我根本不知道,我将会得到什么。”
但央视人才济济,想在其中站稳脚跟,并不容易。
她深知这一点,因此拼尽了全力,短短两年内主持晚会和文娱节目130多场。
即使累到尾椎骨骨裂,她也会在台上站到最后。
压力山大,身心俱疲的她,也想过“逃离央视”。
有一次,董卿提着四五袋衣服要去节目录制现场,当时正好赶上北京沙尘暴天气,站在街头的董卿,怎么也打不到车。
最后,总算搭上一位朋友的车。
坐在车上的董卿情绪崩溃,突然对朋友说:“太难了,我不想做了。”
没想到朋友反问道:“世界上什么事情容易呢?”
简单的一句话,竟让她泪流满面。
到了录制节目的大楼下,一位清洁工大姐认出了董卿,笑着问她:“你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吧?”
董卿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笑着对大姐说:“刮这么大的风,您还在工作,真不容易啊!”
转身上楼的一瞬,她的眼泪夺眶而出。
录制完节目,她搭乘出租车回到住处。
刚上车,司机就惊喜地对她说:“你就是央视主持人董卿吧?我们都很喜欢你主持的节目!”
突如其来的赞扬,让董卿不知所措,也让她感动得眼含热泪。
从此,她再没想过逃离中央电视台。
之后,因董卿主持的青歌赛可圈可点,顺利进入了央视春晚导演的视线。
2005年,董卿第一次站上了春晚的舞台,说出了那句“中国中央电视台”。
而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站,就是13年。
她开始站在聚光灯下,迎接全国人民应接不暇的赞誉。
也因此开始恐慌,怕自己做得不够好,所以她片刻不敢停下,却慢慢失去了方向。
“当你成为所谓的最好的主持人,得到了很多美誉,你就很害怕失去,所以片刻都不敢停下来,如果强迫自己做一个停止,那个时候会很害怕。”
虽然事业如日中天,但她心里却出现了一个隐隐的声音:“再这么做下去,就是无止境的重复,无止境的重复就是一种退步。”
于是,41岁那年,她为自己的人生按下了暂停键,远赴美国深造。
她只是想逼自己一把,看看自己还有没有成长的可能。
把人生清零,重新出发的她,又经历了一次重生。
回国之后,她带来了《中国诗词大会》,让人们领略了她深厚的文学积淀,也因此重燃了诗词的魅力;
也带来了自己担任制作人的《朗读者》,让所有人的心在一个频率上跳动,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而《朗读者》,成了她送给自己40多岁最好的礼物。
“这个礼物让我格外勇敢,也格外畏惧,害怕自己力不从心,害怕距离目标还太远。”
这份畏惧,藏着的,是董卿精益求精的雕琢,也是日复一日的突破,更是对肩上责任的如履薄冰,是一份难能可贵的敬畏之情。
敬畏自己的职业,敬畏这个世界,敬畏未知的未来……
3.事业成功的她,感情却跌宕起伏
董卿的事业之路并不算顺利,但所幸的是,董卿懂得抓住每一次机会,凤凰涅槃,迎来新生。
她的事业,或许可以用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说过的那句话来概括:
“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
然而她的感情之路,却跌宕起伏,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
她的初恋,是在大学时。
就读于浙江艺术学院的时候,董卿经常一个人去西湖旁边的三联书店看书。
有一个,她在看书的时候,偶遇了一个浙大读研的男生,两人一见如故,情窦初开的她,马上陷入了情网。
但毕业后,两人却各奔东西,感情也随之凋零。
就这样,董卿挥别了第一段感情。
之后,董卿又经历了三段感情,但可惜的是,都没有修成正果。
就这样,董卿又一头扎进了自己的事业中。
那段时期,董卿的背影是落寞的。
撒贝宁说:“有时候看董卿的背影,会觉得她挺孤独的。”
每一年的春晚,她都陪全国人民热热闹闹地过节。
但节目结束后,她却孤身一人回到家中,吃一碗速冻水饺……
直到2010年,在一次聚会上,董卿认识了上海富豪密春雷。
董卿虽是著名主持人,却丝毫没有明星架子,温柔大方、亲切随和,让密春雷心动。
密春雷为董卿讲述自己在商界浮沉的故事,让董卿听得入了迷,也为他的智慧深邃着迷。
就这样,两人从暗自中意,慢慢走到了一起。
两年后,两人结婚的消息引发了一众热议。
因为密春雷离过婚,还带着两个孩子,网上很多不知情的人,都说董卿是第三者、傍大款。
自小追求完美的董卿,自然很难接受这种非议。
“从小我就是个特别在意别人看法的人。小时候家里就我一个孩子,所以生活过得比一般同学好许多。记得那时候,每天早上上学时,父亲总要往我书包里放一块巧克力,但到了晚上,我还是原封不动地带回来。父亲问我为什么,我说别人都没有就我有,我不好意思吃。后来父亲就不给我带了。”
那段时间,她总有一种“夹着尾巴做人”的感觉,于是向密春雷提出过分手。
当时两个人都流泪了,但密春雷还是尊重了她的决定。
但当真正的缘分来了,却挡也挡不住。
有一天晚上,董卿躺在床上翻一本小说,读到一段话时,她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被碰触到了。
这时候她突然很想念密春雷,并在心里对自己说:“如果他这时候来找我,我就决定和他在一起,再也不分手了。”
而这个念头刚在她的脑海里闪过,门铃就响了,她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的,竟果然是他……
就是这么神奇。
于是,她不再逃避内心的感情,决定与密春雷一起面对流言蜚语。
有一天,董卿看见王菲的一档采访节目。
王菲说:“要将爱情去掉一个字,变成爱。如果对一个人只是爱情的话,那是狭隘的、脆弱的、易碎的;但如果是爱的话,那是开阔的、有力量的、能持久的。”
这段话再次给了董卿力量,让她的感情不再迷茫。
密春雷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为了更好地与他的孩子相处,董卿还专门去咨询了儿童心理专家。
后妈不好当,这也是让董卿一直犯怵的一件事。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董卿得知姐弟俩都追星:姐姐是韩国偶像团体的粉丝,弟弟则是周杰伦的粉丝。
于是董卿利用工作便利,帮姐弟俩要到了他们各自喜欢明星的签名。
从那之后,姐弟俩慢慢敞开心扉,接纳了董卿。
而且姐姐每次见到董卿,都会要求董卿帮她化妆。
她还说:“其实小孩子都特简单,只要他们能够感觉到你发自内心的友善,他们就会接受你,喜欢你。”
而对于婆媳相处,董卿也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
“如果我感动于男友对我的宠爱和照顾,那么我就应该对他的母亲孝顺,因为这个对我这么好的男友,不正是他的母亲生养教育出来的吗?而且,如果我和他妈相处不好,那么最难受的就是夹在中间的他。爱他,就不舍得让他这么为难。”
几年来,董卿和密母相处融洽,密母甚至是最想让他们快点结婚的那一个。
终于,2013年,董卿与密春雷在上海低调成婚。那年,她40岁。
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金星曾经这样评价董卿:“真正的美人,有闻过书香的鼻,吟过唐诗的嘴,看过字画的眼,董卿让我们看到了不显山不露水的古典美。”
董卿让人过目不忘,并不在于皮相,而在于她内在深厚的积淀,与卓绝不息的生长,这才会落成一种高贵大气之美,美得没有岁月感,也美得高级感十足。
她说过:“一个聪明的人不仅仅知道什么时候要上场,还要知道她什么时候可以离开,离开的时间决定着是你看大家的背影还是大家看你的背影。”
她就是那个聪明人,对心中的理想穷追不舍,对向往的高地奋力搏击,一点点超越过去的自己。
于是,在她离开每一档节目之后,我们都在追逐她的背影。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董卿?”
这个答案击中了我:“因为做每一件事情,她都会拼尽全力。这是人的底气,更是温情。”
作者简介:孟小喵,多平台原创作者。一只可爱、温暖的喵,希望通过读书写作,探索生活的更多可能。
原创作品,欢迎阅赞,盗用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