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弘道书院取名溯源(三原弘道书院取名溯源)
三原弘道书院取名溯源
雷永利
三原弘道书院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传延至今,在明清时期他是西北地区极具声名的书院。这个书院为何取名弘道呢?
书院的现状
先来看看书院的创办者。明弘治六年(1493年),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王恕受到朝臣的排挤,致仕回到家乡三原。他历经英宗、代宗、宪宗、孝宗、武宗五朝,历官19任,经历宦海沉浮,他已经看得开放得下。王恕的幼子王承裕(进士及第、授兵科给事中)请假陪父回到三原。饱读诗书的王承裕借了一处寺院作为讲学之所,起名为弘道书屋。两年之后,王承裕返回京城做官,几个月后,他又辞职返家。三原学子为了能够促成王承裕把讲学之事长期进行下去,大家集思广益,在城北普照寺旧址上建起了新的书院。那一年王承裕30岁,其父王恕79岁。这书院虽说是儿子王承裕率人创办,但老父亲在背后的支持与照应自不必说。作为一个曾经有政治追求、又是在儒学研究与思考上有说感悟的官员,王恕也想把自己一生的所学所得传承发扬,为了书院,他带头出人出书出钱,因为此前三原的另一个书院---学古书院恢复办学时,他也曾大力支助。王恕的小儿子王承裕,年少学丰,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明孝宗征召王恕入朝拜为吏部尚书,王承裕也随父进京,并经常代父接待来访宾客,得以与京城名流交往,由此见闻益广,学业猛进,弘治六年(1493年),28岁即举进士。一个是官场久经风云、刚正清严的收心老人,想做一点儒学传播、教育化人的文化实事,一个是意气风发、意欲作为的青年才俊,想借机弘扬正气、推动家乡子弟再出英才,再加上一群好学善进、欲加功名的博学少年,书院办学一经开讲,即获得一片好评。
书院的老师王承裕亲自授课,其讲学宗程(程颢、颐程)、朱(朱熹)以为阶梯,祖孔(孔子)、颜(颜渊)以为标准。师道自居甚严,弟子咸知敬学。书院以“父子亲、君臣义、夫妇列、长幼序、朋友信”为治学准则,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检验标准,把“赞化育、参天地”视为弘道之极功,并依据理学宗师朱熹给江西庐山五老峰的白鹿洞书院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教规》,订立自己的学规20条,以约束诸生。
书院的学规
再来讨论一下书院名称的出处。儒家尊崇的经典就是四书五经,是儒学的基础思想体系,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虽然后代儒学大家有发展创新,但孔孟思想一直被后世遵从。王恕、王承裕对于书院及其房舍的取名,也能看出其思想境界。
弘道书院的大名“弘道”,取自《论语》。《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道,就是弘扬儒家的正道。道者,宇宙万物运行变化的规律,道是自然的存在,凭着这些道,自然万物有序地生发和运转,并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却不能用道来光大人。
书院碑石的拓片
弘道书院的建筑,“外为缭垣(围墙之意),门曰仰高”。“ 仰高”取自《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这是在赞颂孔子学问十分高深。仰高门是孔庙的第二道偏门,此名用在书院的大门,是在表明书院是儒家的正统。“重门,曰恭敬”。“ 恭敬”取自《礼记·曲礼上》: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内为小垣三,其门曰中立”,“ 中立”取自《礼记·中庸》: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中立,中是中道,立是独立,守住中道而独立不倚。“ 中立门内,为弘道堂”,弘道堂是老师讲学的教室。“后为考经堂”,考经堂是图书馆,藏书逾千卷,也是学生研究儒家四书五经的地方。“又后为春光亭”, 春光亭的名字取自北宋苏轼的《减字木兰花·送赵令》,“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岁月如梭,白首相看拟奈何。故人重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弘道堂之东荣(东边的廊檐)为庖(厨房),西为库堂,前东西建学舍各十楹(间)。“考经堂前东为清风轩”, “清风轩”取自宋代蔡觌的诗《正觉寺清风轩》,清风轩在浙江省定海县正觉寺,濒临大海,可看到海中月出。“西为明月菴,门曰忠孝堂”,取自宋代韦骧的诗《明月庵》。“稍后东北隅为清峪草堂”,清峪河乃三原的母亲河,至北出山而润泽三原大地;“西北隅为嵯峨山房”,嵯峨山乃三原之西北的大山,如屏障耸立;此处的“清峪、嵯峨”,是本地的山川,意在告知众人身处何地,草堂对仗山房,都是自谦的话,取意源自“杜甫草堂”“ 李氏山房”。“草堂之门曰卧云”,“卧云”一词,古人诗作提及颇多,这里的用意与唐代方干的诗《寄李频及第》中的卧云的意思应该相同,“弟子已攀桂,先生犹卧云”。“ 山房之门曰立雪”,“ 立雪”取自程门立雪的典故,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和游酢去拜会理学家程颐,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后人就以“程门立雪”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其学舍东曰逊志”,“逊志”是指虚心谦让,取自宋代孔文仲的《制科策》:古之圣贤,屈己执谦,和颜逊志。“西曰省身”,“省身” 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草堂前甃石池涤砚,久之,墨凝池面,若乌云,曰云沼”,“云沼”指的是像云一样静默的天然的水池。
王恕、王承裕对书院的各种雅致的命名,即可看出他们对于儒学的遵从与敬仰,也是借古人的名字暗喻自身的文化取向。“仰高门之内,树以梓育美材也。中立门内,以桧期栋梁也。考经堂前,松柏与竹观节操也。春光亭前,牡丹莲菊与梅觇四时之造化也。考经堂后,独植杏,思孔堂也。”
从71岁至93岁去世,王恕的后半生都在书院研究讲授儒家经典,阐明关学三原学派的思想体系。多年以后王承裕65岁致仕回家,将全部精力用在书院的教书和育人。他讲学授徒甚众,其佼佼者有马理、秦伟、郝世家、雒昂、强原、李伸、赵瀛、秦宁、王佩、李结等。弘道书院延续到乾隆时期,因为避皇帝弘历之讳,而将“弘”改为“宏”。宏道书院名字新了,但他弘扬正道、重在自得,不尚空谈、注重气节、学行一体的使命一直延续如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