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学古文(一起学古文1)

〔左传•庄公十年〕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天天学古文?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天天学古文(一起学古文1)

天天学古文

曹刿(gui)论战

〔左传•庄公十年〕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讨伐鲁国。鲁庄公准备率军迎战。曹刿请求进见庄公。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吃肉的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有禄位的人目光短浅,见识鄙陋,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庄公道:“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必定把它分给民众。”曹刿回答说:“小恩惠不能普遍地施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美玉、丝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对鬼神虚报数目,必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只是在小事上讲信用,不能使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必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与齐国作战。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下令鸣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才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查看齐军车轮留下的印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瞭望齐军的队形,然后果断地说:“可以追击了。”于是便乘胜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其中的缘由。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士兵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勇气啊。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衰退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耗尽了,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能战胜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伏兵。我察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帜东倒西歪,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左传】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据说是孔子同时代人左丘明为解释孔子所作的鲁史《春秋》而撰写的,也有研究表明,《左传》是战国初年一位佚名史学家的编年史著作。《左传》有意识地试图再现春秋至战国初期盛衰兴亡的历史,由于它渗透了主观的历史追忆而不是冷静的客观记录,所以叙事生动、详尽曲折,语言充满了想像力。它不仅是一部成熟的编年史,也是一部杰出的叙事文学著作。

【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是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进行的一次战争。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叔伯弟弟公孙无知杀死,公孙无知即位不久又被大臣们杀掉,国君的位置空了下来。当时齐襄公的两个弟弟逃亡在外:公子纠和师傅管仲在其舅父鲁庄公处避难;公子小白随师傅鲍叔牙在莒国避难。他们都想赶回齐国称君。

鲁庄公为了让公子纠夺得王位,一方面派兵护送他回齐国,另一方面派管仲带兵拦截公子小白。管仲追上公子小白后,一箭射中他的铜带钩。小白将计就计,咬破嘴唇,口吐鲜血,佯装死去。管仲信以为真,回报公子纠。公子纠不慌不忙地向齐国进发。等他到了齐国国境,才知公子小白早就抵达齐国都城临淄,做了齐国国君,他就是齐桓公。公子纠和管仲只好仍回鲁国安身。国君之争使齐、鲁两国关系趋于恶化。

公元前685年秋,齐、鲁两国在齐国境内的乾时大动干戈,鲁国战败。不久,齐将鲍叔牙乘胜追击,以围攻鲁国要挟鲁庄公杀死公子纠,交出管仲。鲁庄公无奈,只得逼死公子纠,把管仲送交齐军。

管仲是个很有才干的人。齐桓公不念旧恶,拜其为相。管仲建议齐桓公对内革新政治、整顿军事,对外结好诸侯,待力量强大后再扩张势力。齐桓公急于向外扩张,没有采纳管仲的意见,于公元前684年春拜鲍叔牙为将,攻鲁。

鲁国在乾时战败后,加紧训练军队,赶造各种兵器,并疏通了国都曲阜以北的洙水,加强了守备。面对齐国的进攻,鲁庄公决心动员全国力量决一胜负。

鲁国人曹刿,很有谋略,他主动求见鲁庄公,同他分析战争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认为国君取信于民,得到“国人”支持,可以一战。此一战就是著名的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是一个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鲁国作为一个弱国之所以能够打败强大的齐国,就在于鲁国在战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创造了必胜的客观条件。这正是《孙子兵法》军形篇中所强调的“胜勇先胜而后求战”的原则。战前,鲁庄公实行了一些取信于民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其次,鲁国根据敌强我弱的客观条件,采取了守势,当齐国军队士气低落时,鲁国抓住这一战机, 后发制人,从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长勺之战是齐鲁两国长期斗争中鲁国难得一次胜利的战役,也间接促成了此后数年间齐鲁两国的息兵言和,还让后世人从此次战役中明白“取信于民”是成功的根本这个道理。

《曹刿论战》以传神的笔墨记载了曹刿自荐与破敌的经过,通过问答和动作,在混乱紧张的场面中写出了曹刿的智谋和冷静。在曹刿身上体现了一个普通百姓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及参政议政的自觉性。而“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句名言,也成为后人批判官僚尸位素餐的诛心之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