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生物科学教授30年不吃早餐(这位生物科学教授30年不吃早餐)

“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似乎是广为认可的共识然而,知名免疫学家、解放军总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小宁教授19日在其新书《不许生病》发布会上却透露,自己“几十年从不吃早餐”,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这位生物科学教授30年不吃早餐?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这位生物科学教授30年不吃早餐(这位生物科学教授30年不吃早餐)

这位生物科学教授30年不吃早餐

“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似乎是广为认可的共识。然而,知名免疫学家、解放军总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小宁教授19日在其新书《不许生病》发布会上却透露,自己“几十年从不吃早餐”。

王小宁是第一军医大学免疫学学科创始人,还是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他30多岁开始不吃早餐,已经坚持约30年了。

为何不吃早餐?他解释:中式早餐升糖食物太多,馒头、包子、油条,吃过之后血糖迅速上升。此外,“一日三餐”是社会行为学的产物,和健康没有太大关系。早餐很危险》的作者Dr Kealey

王小宁提到,几年前,英国剑桥大学一位临床化学教授Kealey博士在他的著作《早餐很危险》中考证,“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这句话,最早出现在1917年的一份健康杂志《Good Health》上,杂志由一位医生John Kellogg编辑,他和兄弟Will在1894年发明了玉米片。“这样看,这句话多少有点广告的味道。”

不过,王小宁并不是反对吃早餐,而是质疑“早餐吃好”这个被很多营养和医疗专家提倡的理念。他认为,早餐不要吃太多、太好,应该让体内血糖维持稳定,不宜急剧变化。血糖上升是饱腹感的重要信号,慢慢吃,血糖慢慢上升,可能吃的不多,就饱了。“如果早上或正餐一下吃太多,可能还没感觉到饱腹,实则已经过量了。这些食物消化以后让血糖过高,会带来一些慢性病隐患。”所以,他建议早餐应选择富含蛋白质和蔬菜的食物,提高饱腹感。

“饭该怎么吃?是我这本书中谈到的主要内容。”王小宁说。

吃饭不宜太快。有外国学者提出“法国人悖论”的概念,法国人酷爱美食,平时饮食中摄取大量高卡路里和高胆固醇的食物,但得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却比英语国家的人要低很多。据2002年数据,法国人每天比美国人多吃32克脂肪、4倍的黄油、60%的奶酪和3倍的猪肉。而因冠心病导致的死亡率,法国为十万分之83,而美国高达十万分之230,近乎法国的3倍。

“原因之一在于进餐的速度。美国人消费食物,更关注性价比和数量,而法国人则把食物和进餐过程当作一种享受。”王小宁说,研究发现,法国人进餐的时间平均比美国人慢了半小时。延长就餐时间,可以让血糖在就餐过程中逐步升高,并产生饱腹感,从而不自觉地让人阻挡正餐外的更多进食。

有规律地“轻断食”。王小宁认为,这有助身体健康。他解释,断食可以促进形成健康机制,每当开始断食进入饥饿状态,机体会启动“生存危机响应机制”,让衰老的免疫细胞通过自噬和凋亡先行自绝死亡,同时机体又拼命动员、支持新细胞包括干细胞,来维持生命的核心功能。“轻断食”结束后,身体衰老的细胞凋亡,新细胞出生,多次循环后机体就变得年轻了。

他同时强调,节食不能过度饥饿。饥饿感大多来自低血糖,血糖的剧烈波动会对血管产生损害。

王小宁说,肥胖是万病之首。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民众对医疗的需求越来越高,但在自身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健康支出上却少有作为。民众应意识到“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注重体育锻炼,要节制饮食,从控制自身体重开始,有效降低慢性病发病率,进而促进全民健康。

栏目主编:樊江洪 文字编辑:樊江洪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笪曦

来源:作者:肖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