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暗示性语句:雷雨欲望的极致

文|驿路奇奇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人物之一,曹禺先生和另外五位文学大师并称“鲁郭茅巴老曹”,创作于其青年时代的《雷雨》,更是经巴金之手推介于世,受茅盾、郭沫若两位大家好评。“当年海上惊雷雨”,一部剧在舞台上活跃了大半个世纪,被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足以证明它的价值和独特魅力。

自这部剧上演以来,说曹禺是天才,说《雷雨》是“惊天之作”的人一定不在少数,拿这部剧和其他同类题材比较的也肯定大有人在。可我们总要听听曹禺自己是怎么说的,他告诉大家:“我写雷雨是在写一首诗。当时我对诗的看法是不正确的,认为诗是一种超脱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我自己只是

觉得非这样写不可。”

雷雨暗示性语句:雷雨欲望的极致(1)

话剧缘何为“诗”?

用“诗”作比,肯定不是篇幅相近,而是写作心态类似。诗这种文体需要情感丰沛、倾注热情才好,往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才能引发共鸣。而且,基于“浓缩精华”的理念,小体量容纳的内涵一点都不少。这部剧部分素材源自曹禺的亲身经历,他将冲突集中起来,将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点都提取出来,将各种激烈的情感一起以爆发的形式呈现出来,应该也是为了把最好的东西都展示给读者。

关于剧本的语言特色,本来就有不少人称赞它“有一种诗化美”,这样看来,语言的美感与曹禺先生的创作意图暗合,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应该也达到了他的预期。换句话说,曹禺先生身体力行地传递给我们这样一个理念:剧本其实和可以诗歌一样,随手拿起诵读,诵读时能让人有很强的代入感,想不被主人公们喜怒悲欢牵动都难。

而“非这样写不可”,这话乍听感性多于理性。细一想,和曹禺本人的经历关系密切。他的家庭,从阔绰的封建官僚走向没落,他读过的书、看过的戏、见过的人,让他自幼年起就对表演有了天然的兴趣,而频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加上勤于思考,则让他对人物性格有了深刻的把握

所以,“非这样写不可”不是没头苍蝇似的误打误撞,而是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一颗戏剧的种子不知不觉在心底生根发芽,有一股冲动,叫他不得不写,必须写,只有写出来他的热情才暂时有处安放,只有写出来他才能让自己冷静下来,纾解内心的沉闷。

雷雨暗示性语句:雷雨欲望的极致(2)

情感纠葛透露出的信息

《雷雨》这部剧,多数人熟悉它应该是从语文课本选段开始的,看了剧本不过瘾的,大概会找来演出的录像观赏,特别喜欢的,往往眼巴巴地盼着话剧再度上演,好亲自感受曹禺先生成名作的风采,同时也能跟着主人公一起体会阴差阳错的真相被揭开时的巨大冲击,见证欲望遭遇毁灭时晴天霹雳般的震撼和疼痛。

论剧情梗概,这部剧条理清晰,一部剧,两家人,主要人物间有情感纠葛,有利益冲突,最终三死两疯,这些就是全部了。但是,论人物关系、论剧情线,好像就没那么简单了:周朴园和侍萍曾经是恋人关系,周萍是他们的儿子,四凤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蘩漪是周朴园现在的妻子,周冲是他们的儿子;繁漪和周萍关系暧昧,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单恋着四凤;侍萍现在的丈夫是鲁贵,她还有一个儿子叫鲁大海,这个儿子的生父是周朴园,四凤是她和鲁贵的女儿;四凤和鲁贵在周朴园家做佣人,鲁大海在周朴园的工厂里做工。

雷雨暗示性语句:雷雨欲望的极致(3)

顺着人物关系延展,这部剧的确是看点多多:

1、周朴园与侍萍、蘩漪三人关系尴尬,我们不能用单纯的三角恋来定义这一男两女之间的情感纠葛,经过时间的沉淀,这个所谓的“三角”,更多是形式上的。从人物心态来看,多年前经历过周朴园抛弃的侍萍,早已对他不抱希望,只想安安静静地过普通人的日子,不愿意再招惹是非,为此她甚至不愿意女儿去大户人家做工,以免重蹈覆辙;而蘩漪,在周朴园日复一日家长式的管束中,早已心如死灰,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周朴园呢,心底可能有对侍萍残存的爱,对蘩漪则是占有远胜于爱,利用大于一切,当价值耗尽,所谓的妻子渐渐成了鸡肋。

两个女人之间如果说存在利益冲突,从根本上讲也和周朴园关系不大,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她们都是恨周朴园的,恨他迫害了一代人还嫌不够,一定要把罪恶加诸在下一代身上。站在侍萍的角度,她和繁漪之间原本没有正面冲突,可因为周萍的缘故,蘩漪恨四凤夺走了她的爱人,和侍萍也算结下了梁子,情敌的母亲突然来访,不光分外眼红,还气不打一处来,不住地让侍萍好好教育女儿。她心里不好过,也不想别人好过。

对侍萍,蘩漪有些残忍了。当侍萍的身份被揭开,她那高高在上的姿态,理直气壮的语气,简直是新伤旧伤一起撒盐的节奏,那种痛决不是一点点!蘩漪不知道,她心心念念的萍,是眼前这个女人的儿子,是四凤的同母异父哥哥,这件事对侍萍的打击远远大于当年的抛弃之苦。

雷雨暗示性语句:雷雨欲望的极致(4)

而蘩漪自己,就像即将萎谢的花儿,周萍对她来说不仅是爱人,更是阳光雨露,是活气,是她活得像个人的唯一资本,是她逃出这些年来沉闷的唯一途径。正因为这样,她不择手段,她拼命抓住,她抓住的那个人不是她的继子,而是她认准的男人,是她的全部!

很多人说,蘩漪是《雷雨》这部剧里“最雷雨”式的人物。的确,她的情绪释放,她的性格张力,是所有人物中最显著的。在爱上周萍,想要脱离周朴园的时候,她活出了真性情,显露出了最真实的自己。这样的她,可以不顾世俗的眼光,可以不管自己的丈夫和亲生儿子的感受,她只要爱情的滋养,她只要那个人的拥抱和亲吻,哪怕一点点也好,那是她存在的意义,若得不到,不如干脆毁灭。这个毁灭,更多的不是向内,而是向外,毁灭四凤,甚至在不得已的时候毁灭周萍,自己再随他而去。

最终,侍萍和蘩漪都走向疯狂,一个是因为打击过大,另一个则是因为失去了留在这个世界的意义。

雷雨暗示性语句:雷雨欲望的极致(5)

2、周萍、周冲与四凤三人,看似是在重复上一代人的悲剧,实际上,情感走向却极其明朗,周萍和四凤两情相悦,而周冲从头到尾都只有天真的单恋。和周朴园一样,周萍的责任感并不强,反而是周冲,他愿意无怨无悔的付出,只要心爱的人幸福,自己放手也在所不惜。兄弟二人的表现,实际上是周朴园人生不同阶段的缩影,父子三人表面上是独立的个体,实际上不仅血脉相连,行事作风也能找到一些相似的痕迹,周朴园的生命历程可以看作是兄弟二人的合体。

四凤善良单纯,本质上是个无辜的受害者。她爱上周萍,不是因为攀附权贵,仅仅是因为真心喜欢,她的种种表现是任何一个恋爱中的少女都会有的,这又有什么错呢?要说有错,也是错在她的出身,她从来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却莫名其妙地来到周家,又爱上了那个最不该爱上的人。当真相来临的,四凤这个小户人家的女儿,既震惊,又不知所措,而她惨死在雷电之下,则人觉得既惋惜又无辜。

至于周萍和周冲的死,意外也好,追随爱人也好,我们暂且不做过多评论,总之,都是悲剧之下的牺牲品。

雷雨暗示性语句:雷雨欲望的极致(6)

3、周朴园与鲁大海的这对名义上的父子,需要从阶级层面去考量他们的关系。血脉亲情对他们二人毫无意义,我们甚至把他们之间看作是单纯的雇佣关系。一个压榨,一个反抗,再加上互不让步,任何一方都不清楚彼此的身份,自然就显得针锋相对,局面难以控制。他们为利益争执不下,甚至动用武力,那些激动的时刻,恐怕谁都不会顾及侍萍那点情分而有所收敛。这对父子,早在侍萍离开周家的那天,就注定成为仇人。

曹禺笔下的人文关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第四幕的高潮迭起都让观众不能平静,然而,当我们真正去花时间去阅读剧本时,才发现这部剧有序幕,有尾声。在场景和冲突高度集中的设置中,曹禺先生考虑到了情绪的缓冲,他希望用“慢进慢出”的方式让大家有时间喘息,希望大家不要一味地陷在戏剧里出不来。

不要太悲情,这体现了一个优秀作家对读者的关照,是一种人文关怀。在曹禺先生后来创作的《日出》、《原野》等作品中我们也能在绝望中看到希望,那是生命的一抹亮色,几乎必不可少。

雷雨暗示性语句:雷雨欲望的极致(7)

回过头看《雷雨》,细想周朴园的悲剧,遭到妻儿背叛是一层,前任现任同时癫狂是一层,父子未相认就反目是一层,遭到种种质疑又是一层。当身边的人死的死,疯的疯,只剩他一个人的时候,回忆往事,除了孤独、苍凉,恐怕就是不堪回首了吧。

多年后,当他回到已成为教会医院的旧宅,看望那两个被自己毒害的疯狂女子时,他这个孤独的老人,其实只剩下无助了。

曹禺的女儿万芳,如今也成了著名剧作家,她经过反复琢磨,对《雷雨》的原剧本进行了再创作。作为从小看了一遍又一遍《雷雨》的人,作为曹禺亲近的人,她对剧本的理解一定比其他人更深入。我们看到周朴园、侍萍、蘩漪三个主人公轮番上场,各自以独白的方式吐露心事,这种写法未必是最好的,但至少能让我们离曹禺近一点,离人物内心近一点,让我们在欲望面前更清醒一点,这就够了。

雷雨暗示性语句:雷雨欲望的极致(8)


作者:驿路奇奇,珍爱写作,坚持原创,专注书影评,偶写散文游记,乐交同好,愿笔下的文字开出花来,为你种下一个温暖的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