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晚报小记者征文(网事94岁)

2年前,扬子晚报副刊微信公众号“B座西窗”来了一位热心读者,他的网名叫“王先生”,他喜欢给“城记”“繁星”栏目留言,拎出文章中有趣的亮点,并精辟点评,结尾总是对作者表示敬佩和赞扬,有的留言长达数百字。今年开始,他点评的次数明显增多,落款写着“江苏高邮94岁退休教师王先生”,同时标上年月日。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终于采访到了他,他说,做了一辈子语文老师,教作文时讲究精批细改,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扬子晚报副刊的好文章是他主动推荐的动力,所以喜欢点评。

“王先生”的留言多达9页,每条数百字

记者在B座西窗的微信公众号后台搜索“王先生”的留言,显示有9页。

9月12日,他给繁星栏目的《秋来红枣压枝繁》评论,“秋来红枣压枝繁反咉(应为“映”)了深深的母爱!‘我’上树摘红枣,母亲紧张地在树下张着手随时打算接住‘我’的神态和心理状态,显示了对‘我’深切的母爱;给‘我’打电话说的是枣和鸟,实际是对远离在外的‘我’的怀念和牵挂!作者精湛的笔力,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感人之至!江苏高邮94岁退休教师王先生22.9.12”。

再比如,9月13日,他又给繁星栏目的《清晴可喜》写了点评:作者以精湛的笔力,书写了无论阴晴雨雪,有好心情,“低头有爱”,就能“抬头看见美好”!沈启无在书信中的“清晴可喜”让朋友分享他心情的愉悦,真是“天真又风雅”。友人老杜在电话里说,早晨起来远近高低处有淡淡的雾,气温适宜,窗外的花都开了,向“我”表达他阴天可喜的感受。下雨天,心情舒畅,雨也就成了春天里的桃花雨,雨丝打湿发丝,成为“小楼一夜听春雨”的浪漫雅兴。飘雪的早晨,雪花将路和树枝都遮白,便开心地出门赏雪景而感慨今朝下雪真可喜了!作者笔锋清新脱俗,让人感佩!江苏高邮94岁退休教师王先生22.9.13。

江南晚报小记者征文(网事94岁)(1)

“王先生”对《清晴可喜》一文的点评

给9月9日的《村里有人在巡山》的评论更是多达四五百字,结尾则写到,“全文细节形象,叙述简洁,语言生动。作者将农村最基层干部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写活了,深切感人!”

退休已30年,日常爱看扬子晚报副刊

从每次的留言都能看出“王先生”的细致、耐心和认真,于是编辑部萌生了采访他的想法,在微信上给他留言询问是否方便。“王先生”回复说,非常喜欢看扬子晚报的副刊,编得很好,已经看了十多年,他喜欢留言,只是想将好文章的美写出来,让爱好者共享!

同时他也表示,近几年自己的视力退化,只能用放大镜看,听力也很差,打电话也听不清,所以就不留号码做采访了。但是第二天一早,老人家就在后台留下了他的电话号码,并叮嘱说,“电话联系时请声音大一点,语速慢点,我听力差。谢谢您的关爱,早安!”甚至还补充了一句,“忘记说了,我真名王剑舟,‘王先生’是朋友间的戏称,我用来做网名的。”

江南晚报小记者征文(网事94岁)(2)

“王先生”的留言都在百字以上

记者电话联系上“王先生”后,跟他约定通过微信聊天的形式来采访,他有空或者方便时再慢慢回答。

在微信聊天中,他告诉记者,他1992年就退休了,早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一生都在做语文教师。最初分配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粮食学校,后调回高邮市,在机关职工业余学校教学,后来又到高邮曙光中学、物资局电视大学(附属于江苏扬州电视大学)等任教,并担任行政职务。

每次写留言少则三四小时,多则两三天

作为高龄老人,业余爱为《繁星》的文章做点评,“王先生”告诉记者,作为语文老师,他确实很喜欢评点学生的文章,“那时教作文讲究精批细改,但我觉得意犹未尽,每学期都要安排两三次学生作文点评课,结合课文范例,可一举两得,既让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王先生”很自豪地告诉记者,他教的学生中有不少爱好文学的,也有做文字工作的,遍布各行各业,“教书育人,我的许多学生都成了单位的骨干,这使我感到欣慰,我没有辜负党对我的教育和培养。”

记者看到,他最早的留言是2020年7月,第一次是给《城记》栏目的《黄金三角定律》留言。

他告诉记者,自己喜爱点评好文章,看副刊很多年了,但一直不知道可以评论写留言,外孙女在机关工作,她了解后,就教他怎么操作,自此他学会了在平板电脑上写留言。这样一来,“王先生”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他开始在B座西窗的后台留言,而且每条都很长,但是分段清晰,阅读起来非常顺畅。

写三四百字,对年轻人来说,可能是分分钟的事情,但是“王先生”已经年过九旬,他告诉记者,每次写一个留言,少则三四小时,有时因未吃透文章主题和重点而需要重新改写以及重发,时间就会长些,最长的时候,能拖个两三天,主要是需要反复阅读原文,毕竟视力差、精力不够,就会断断续续的。

写数百字点评并不辛苦,推荐好文章是动力

随机点开“王先生”的一些留言,就会看到他在其中花了很多心思,比如,9月8日为《空灵之美》的留言:“作者叙述了从绘画留白丰富的想象到脚踏实地的实干,才会有余韵悠长的‘空灵之美’!画小船,空白处就成了水,或者是‘船渡无人舟自横’,也可能是‘堤上游人逐昼船’,画才能由空白处生出灵气。成了水或者舟自横、也可能是逐昼船,蕴含着丰富的想象,画意才会有灵气。同样,画山头,空白就成了云,依然是想象,没有想象的云,也就没有‘穿云而出’,‘陡峭险峻’也就无从谈起,这画就没有了‘空灵之韵’。但是,过日子、谈感情、追理想,只靠想象也不行,还必须脚踏实地,想象之余还必须继之以实干,才能有余韵悠长的‘空灵之美’!全文语言生动,叙述流畅,议论精确,文短而意长,让人由衷敬佩!”

记者注意到,其实他9月7日就留言了,后来又删除,9月8日重新发布了上面这段。

在微信聊天中,他还跟记者表达歉意说,自己常常丢字,包括这样的微信聊天中,“这也是我写留言慢的原因,有时写完发送后一看有错字,甚至是重要的字,只好删去重发,给后台编辑带去了不少麻烦,真是老朽了。”

不过,他表示,每次写数百字点评,并不感到辛苦,甚至乐此不疲,“总觉得一篇好文章应该正确理解并介绍出去。”同时他也表示,“贵报副刊确实办得很好,把许多好文章推荐给读者,这也是我喜欢写留言的动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徐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