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铁路火车(云贵高原上的铁路)
■本报记者 莫育杰 本报通讯员 黄有贤 黄定球,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高原铁路火车?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原铁路火车
■本报记者 莫育杰 本报通讯员 黄有贤 黄定球
1月28日12时05分,距离57009次列车到站还有两个多小时,南昆铁路广西田林站的站前广场上已经聚集了几十个提着大包小包等车的旅客。家住平林村站附近的张大妈坐在站前广场的台阶上,摇晃着哄怀里的孙女睡觉。虽然每周都乘坐这趟列车,但她每次仍会提早到车站。“来早点心里踏实,怕赶不上。”张大妈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57009次列车是南昆铁路上开行的一趟职工通勤车。1997年南昆线开通时,考虑到线路位于云贵高原腹地,沿线站区铁路职工交通不便的实际,当时的柳州铁路局便同步开行了这趟列车。
最初,通勤车是以在货物列车后面加挂几节客车车厢的形式开行。因货物列车开行时刻不固定,时常会出现等待或让行的情况,原本需要1个小时的行程,往往需要多几倍的时间才能到达,因此被铁路职工戏称为“牛车”。
“‘牛车’,是蜗牛的牛。”列车长黄敬强笑着说。这趟职工通勤车开行后,黄敬强就一直在这趟列车上工作。他整整干了21个年头,见证了通勤车的发展变化。
“虽说这趟车是铁路职工的通勤车,但这么多年来沿线很多村民也来乘坐我们这趟车。可以说,这趟车已经成为他们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公交车’了。”黄敬强说。
杨兰慧、杨兰琴姐妹就是这趟铁路“公交车”的常客。姐妹俩是贵州省兴义市安龙县人,1997年南昆铁路开通后,便做起了异地卖菜的生意。跟着一起干的还有同村的亲戚,几人负责在安龙站送货,几人负责在田林站卸货,杨家姐妹则负责随车送货,各有分工。在紧密配合下,一趟车20多筐蔬菜,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装车、卸车。
“以前这个车挂在货车后面,没有空调,必须开窗。一趟车坐下来,脸上都是煤灰。”杨兰琴用夹杂着贵州腔的普通话笑着说。
靠着卖菜的收入,杨兰慧将家里的3个女儿拉扯大。如今老大老二都已经成家为母,只剩老三还在读书。“再有一年半,老三就毕业了,到时候我就不用那么操心啦。老了,身子骨也不行了,就不跑咯。”她说。
慢吞吞的“牛车”就这样变成了沿线村民走出大山、摆脱贫穷的“希望列车”。同样是通过这趟车,贵州兴义市郑屯中学老师孙永丽完成了从小山村尾芽到丫他镇,再到兴义市、贵阳市的异地求学之路,实现了走出大山的梦想。
在贵阳完成学业后,孙永丽毅然选择返回家乡,先后在册亨县巧马镇中心学校和郑屯中学任教。现在,她的父亲在铁路上当隧道工,母亲在尾芽站当厨娘,她则把57009次列车当成了“公交车”。“我都算是半个铁路人啦!”孙永丽笑着说。
跟孙永丽一样经历的,还有广西田林县平林村的一群孩子。“牛车”经停广西田林县平林村旁的南昆铁路平林村站,给山里娃去外地读书提供了一条便捷通道。“这趟车就相当于我们村小孩读书的校车了。”平林村支书黄志平说。
自从通勤车单独编组、图定开行后,从平林村站到田林站用时只需要一个半小时,比汽车足足快了一倍,安全性也更高了。“现在基本形成出行规律了,通常都是周五、周六老人去县城接小孩,周日又送回学校。”平林村站站长叶彬说。
为了确保沿线村民出行安全,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每个月都会组织人员走村进寨,反复向村民宣传铁路沿线出行安全注意事项。“铁路本来就是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我们也只是尽自己的本分。同在大山深处,都不容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做好服务,全力确保安全。”叶彬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