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实战(俾斯麦的悲情谢幕)

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1890年3月20日,年轻的德皇威廉二世批准了俾斯麦的辞呈,一代“铁血首相”就此下课。那一刻,俾斯麦看似悲情,却终得解脱,大崩盘的前夜,他套现离场,以一位伟大操盘手的形象载入史册。

01 先天不足的新生帝国

在局外人看来,1871年1月18日的凡尔赛镜厅,俾斯麦步入了人生巅峰时刻。一场典礼过后,威廉一世成为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开国之君,俾斯麦也荣升帝国首相之职。

俾斯麦实战(俾斯麦的悲情谢幕)(1)

德意志第二帝国开国大典

但君臣二人都清楚,故事才刚刚开始,心情都是惴惴不安,一点也不轻松。就在加冕前几天,他俩还因为皇帝称号的问题意见不一,大吵一架,皇帝屈从了俾斯麦,但一怒之下,在庆典上别说敬酒,就连话也没跟首相说一句。

这也难怪——

前方,与法国的战争仍在继续,枪炮声仍历历在耳;

后方,是一个由22个邦国和3个自由市组成的崭新的联邦制国家,后世历史学家评价它是“一座尚未完工的建筑物”,“一场军事胜利的副产品……还有许多有关粘合的巨大任务有待完成。”

更致命的是,新兴的帝国先天不足,用俾斯麦的自己的话来讲:

德意志帝国处于中心和无屏障的地理位置,国防线伸向四面八方,反德联盟很容易形成。

俾斯麦实战(俾斯麦的悲情谢幕)(2)

欧洲五强的大体位置

确实,从17世纪的“三十年战争”、18世纪的“七年战争”,直到一战、二战,德意志人被围殴的次数,还真是不少。如今,崭新的德意志帝国拔地而起,打破了原有的欧洲势力均衡,而俾斯麦就像一个站在跷跷板中央的顽童,必须连续做出几个高难度动作,才能重新踩准平衡。

这个局怎么破?

大原则其实只有一个,仍引俾斯麦的原话来说就是:

在欧洲这个棋盘上……我国政府一切政治都可以简化成以下公式:

只要世界的命运取决于五个强权(英、法、俄、德、奥匈)之间的脆弱平衡,设法加入一个三方同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防止他国结盟。”

五选三?

是的。但真正的选项并不多:

欧洲五强里,英国因为“光荣孤立”,从不参与任何盟约,只会搞离岸平衡;法国与德国是零和博弈,矛盾不可调和。剩下的组合,只能是德国、俄罗斯和奥匈帝国。但俄奥都要向巴尔干地区扩张,彼此激烈争斗,不共戴天。

俾斯麦应当如何走起呢?

02 乱世欧洲的“老娘舅”

作为政治家来说,1878年的柏林会议,才是俾斯麦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当年6月,为更好地协调列强在巴尔干的利益,英法俄德奥五大国,连同土耳其、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巴尔干国家,伊朗等相关国家,齐集柏林举行会议,俾斯麦担任大会主席。他以蝴蝶穿花般的姿态,往来奔走,谋定了各国在巴尔干利益的重新分配。

俾斯麦实战(俾斯麦的悲情谢幕)(3)

1878年柏林会议

这样的会议,6年后又来了一次。包括美国,欧洲五大国,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等,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15个国家,再次来到柏林,商议瓜分非洲的问题。俾斯麦理所当然成为大会主持人。

如果说,1878年柏林会议如同今天的“G7”峰会,那么1884年的那一次,就是规模更大、影响力更强的“G20”。一时间,柏林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中心,俾斯麦站在C位聚光灯下,自谓为“忠实的掮客(经纪人)”,春风得意、左右逢源。而德国,则变身为中国人口中的“老娘舅”,安心做一个调解员,既获得了国家安全,又赢得了国际尊重

老娘舅?

没错。

中国人常讲“娘亲舅大”,在很多地区,舅舅就是公正公平的象征,兄弟们分家或者闹矛盾,必须请舅舅到场调解、主持。原因嘛,首先是实力,舅舅是母亲的娘家依靠,更是外甥们的近亲长辈;第二是无利害冲突,作为舅舅,一般不会沾染侵吞外甥们的权益。

俾斯麦实战(俾斯麦的悲情谢幕)(4)

兄弟分家

——这也是俾斯麦外交策略的核心。

德国不缺实力,日后两次世界大战都与全世界为敌。俾斯麦的高明,在于对实力始终如一的高度自我节制,只专注于欧洲事务,闷声发大财就好。他多次声明,德国在巴尔干毫无利益可言,也特意对当时的非洲问题专家说:

您的非洲地图的确很美,可是我的非洲地图在欧洲。

这里是俄国,这里是法国,而我们在当中,这就是我的非洲地图。

因此,俄国和奥匈在巴尔干打得乌眼青,却都来找德国寻求支持。

沙皇曾问德国,如果奥俄开战,德国是否保持中立;奥匈首相安德拉西也热切要求,建立德奥同盟以反对俄国。俾斯麦答复俄国说,任何一方被击败或受到威胁,均不符合德国的利益;同样,他明确告知安德拉西,全力维护奥匈帝国的完整,但不支持它在巴尔干和俄国搞对抗。

俾斯麦实战(俾斯麦的悲情谢幕)(5)

欧陆三皇同盟:奥皇弗兰茨一世(左)、德皇威廉一世(中)、沙皇尼古拉二世

德国就这样拉着这兄弟俩,在1873、1881年,两次达成“三皇同盟”。两个吊膀子的老冤家,戏剧性的被德国拉成了一伙。

03 错综复杂的大联盟

当年的俾斯麦,就像一个派对狂人,除了“三皇同盟”之外,还苦心营造了德国、奥匈、意大利的“三国同盟”,德国、奥匈、罗马尼亚的“巴尔干三国同盟”;促成了奥匈、意大利、英国的两次“地中海协议”,奥匈与塞尔维亚的“奥塞同盟”……大半个欧洲都被他拉扯进一个复杂的联盟体系内。

但众所众知,这个联盟体系最终还是解体了,那俾斯麦究竟错在哪儿呢?

俾斯麦没有错,他只是一个妙手医生,面对绝症,尽量拖延,却无法根治。德国的外交,有个绕不开的死穴:法国。仔细看上述的大小同盟,都没有欧洲五强的法国参与,一个个都是针对或者排斥法国的小圈子。

俾斯麦实战(俾斯麦的悲情谢幕)(6)

俾斯麦后期的欧洲

普法战争后,德法就成为生死仇敌,彼此都欲灭之而后快。1875年,俾斯麦曾尝试再次打击法国,但在列强的制衡反对下,未能成行。偏偏德国的地缘政治环境又如此恶劣,孤立并打击法国,防止法国拉帮结派,构建对德战略包围,就成为德国外交的根本选项,没有之一。

一个国家的外交方针僵化至此,那么任何外国,都可以用这个死穴,来要挟或求助于它。招式再花哨,俾斯麦也是在带着镣铐跳舞,战略上容错空间极小,几乎无弹性可言。在他的生涯后期,“外甥”们各怀鬼胎,整个大陆联盟体系,其实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 巴尔干各国,本就间于齐楚,沙俄欺负的紧时,就来和奥匈及其背后的德国结盟,但如果奥匈欺负的紧了,马上就倒向沙俄。
  • 意大利,则更以墙头草著称,当年抱法国大腿打奥地利,又抱普鲁士大腿打法国,和谁都能当兄弟,也都能翻脸。日后一战爆发,意大利果然临阵叛逃,跳出三国同盟,抱了协约国大腿。
  • 还有最亲密的“日耳曼兄弟”奥匈,人家是一心只扫巴尔干,哪管他人法兰西。

数了一圈,整个联盟体系的最核心,就是德俄关系。但无奈,对两国来说,对方都是带刺的玫瑰,既有芬芳又有棘刺,可以牵手、无法拥抱。

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曾说:

德俄两国如能紧密联合,可使一切事物秩序井然……可以共同主宰全世界。

但要命的是,他还有后半句:

不幸的是,奥地利阻碍了我们两国合作。

俾斯麦实战(俾斯麦的悲情谢幕)(7)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

对德国来说,既然在西线和法国必有一战,那在东线,就必须跟俄国搞好关系。但彼时的俄国,正在东地中海和亚洲殖民地,与英国展开全面对抗。俾斯麦又不敢和俄国走得太近,不然很可能受牵连,被俄国卷入与英国的矛盾,得罪海外大佬。

……

用今天的话来说,俾斯麦上辈子一定是一道数学题——我太难了!

俾斯麦实战(俾斯麦的悲情谢幕)(8)

但这还不是最难的!

最难的在德国国内。

人性总是如此,落魄时,巴不得做个“安静的美男子”,一旦有钱有势了,就会高呼“金鳞本非池中物”。经过那么多年韬光养晦,德国国内是什么状况呢?

04 俾斯麦体系的最终破产

列宁指出: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统一后的德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家综合实力大幅增强,而生产能力越大,就越需要寻找新的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市场和资本投放地,就越迫切需要冲出德国、走向世界。俾斯麦固守欧洲自保的“大陆政策”,就越来越像牢笼,而不是避难所。

从1872年立国之初起算,放在一个大尺度来看:

  • 到1910年,德国进口原料价值为16130万马克,增长近30倍;
  • 到1913年,德国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已达12.6%,高居世界第二,与第一的英国,差距也大幅缩小,仅以对土耳其的出口为例,1893年就比1880年增长了7倍;
  • 到一战前夕,德国对外输出的资本总额已达230多亿马克,而国外市场也消化了本国全部工业品的大约1/4。

俾斯麦实战(俾斯麦的悲情谢幕)(9)

当年德国首创世界最先进的悬挂式列车

这些数据并不抽象,而是直接与民众的福利和工作机会相关联。一时间,“赶英超美”打破旧秩序,强势对外扩张,成为德国的主流民意。德国通用电气董事会瓦尔特·拉特瑙的话,就很有代表性:

我们时代的最大不公平在于,这个地球上最有经济才能的民族,具有最坚强的思想、最强大的组织力的民族,却不能对世界起支配作用,承担责任。

种种迹象表明:俾斯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1887年,俾斯麦费劲千辛万苦同俄国签订了一项密约,保证德国在与他国作战时,俄方保守友好中立,这就是后世所谓的“再保险条约”。但就在这一年,受两国贸易摩擦的影响,德国资产阶级拒绝向俄国提供贷款,法国趁机将大量资本投向俄国,从此俄国在经济上越来越依赖法国,双方迈开了结盟的第一步。

1888年6月,时年29岁,心浮气盛的威廉二世成为德国皇帝,雄心勃勃要推行“世界政策”,作为前朝老臣的俾斯麦,死硬保守,该当像古董花瓶一样,被封藏了。1890年2月10日,俄国建议延长“再保险条约”,俾斯麦当然是诚心续约,但在3月20日,就在威廉二世的逼迫下,正式辞职了。继任的卡普里维内阁抛弃了对俄合约,俄国转而与法国签署了《俄法军事协定》。

俾斯麦实战(俾斯麦的悲情谢幕)(10)

德皇威廉二世

更要命的是,1893年德国为迫使俄国开放德国工业品的进口,悍然对俄发动关税战,加之此前德国大幅扩军咄咄逼人,俄国终于不再犹豫观望,推动《俄法军事协定》在1894年正式生效。条约规定:

如果法国遭到来自德国或受德国支持的意大利的进攻,俄国将以全部军队进攻德国;

如果俄国遭到德国或受德国支持的奥匈的进攻,法国将以全部军队进攻德国。

从此之后直到二战结束,两线作战都成为德国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威廉二世和卡普里维内阁的政策,是企图和英国交好来改善外交窘境。但狡猾的英国人与俾斯麦打交道都若即若离,又怎么会上愣头青威廉二的道呢?正如英国首相索尔斯伯里在书信中所言:

我不是不去考虑我的德国朋友们坦率的焦虑,但现在就被他们的建议牵着走,这是很不明智的……

俾斯麦实战(俾斯麦的悲情谢幕)(11)

欧洲老祖母: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家庭聚会

1891年7月,威廉二世去英国看姥姥:维多利亚女王,借机表达了与英国交好的愿望。但就连他的母亲,德国维多利亚皇太后都清楚:

威廉唯一的想法,就是拥有一支比英国更大更强的舰队。

——他真的完全疯了!

由此不难想象,日后德国和英国的决裂,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05 大结局和小教训

1898年,俾斯麦静静地离开了人世。这个倔老头交代家人,赶紧在自家庄园埋了了事,以此逃避威廉二世给安排的国葬——他到死都不愿和小威廉和解。

但不得不说,威廉二世阴差阳错,在一个最合适的节点,结束了俾斯麦的政治生命,就在俾斯麦深陷中欧死局不能自拔之际,帮助他完成了幸运逃离。

这个死局的无解之处和教训在于:

  • 首先,法德宿敌的矛盾,俾斯麦通过外交手腕压制了矛盾,却始终没有尝试解决矛盾。
  • 其次,俾斯麦凭借个人能力改变了欧洲地图,却没能建构起一套普适的理论和制度,导致后继无人。继任首相的卡普里维,就向驻俄大使无奈地说,在续签再保险条约的问题上,他力不从心,因为他无法像俾斯麦那样,杂耍般的双手玩五球(英法俄意奥五国),他只能同时抓住两只球。
  • 最后,俾斯麦专注协调政治关系,却无法解决德国经济崛起导致的对外扩张诉求,以及因此而蓬勃高涨的民意。一句话,他输给了人性。

俾斯麦实战(俾斯麦的悲情谢幕)(12)

晚年的俾斯麦

对于某些后发崛起,体量巨大,正身处世界老二的大国来说,德国的经验和教训弥足珍贵。

历史的俾斯麦,曾以他之口,向未来隔空喊话:

伟大的民族在其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都是沉重的集体,这种集体只有谨慎地前进,因为在它们奔向未来不熟悉的道路上,并没有铺设平坦的铁轨。

  • 俾斯麦三部曲,就此完结。前序内容,可参见拙作:

强敌环伺之下如何崛起?俾斯麦说,拉帮结派是个技术活

俾斯麦与布莱希罗德:“内幕交易”二人组,德国统一战争的钱袋子

读了历史就知道:古今多少事?心宽无大事。

本文作者【齐文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更多深度长文,欢迎点击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