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慎为什么这么厉害(给说文挑个刺儿)

许慎为什么这么厉害(给说文挑个刺儿)(1)

《说文》释“亚”,曰:“醜也。象人局背之形。贾侍中说以为次第也。”

“醜(chǒu)”,现在简化为“丑”。许慎认为,“丑”是“亚”之本义。

段玉裁注云:“(亚,象人局背之形)像丑恶之状也。”这是说,人,佝偻着背,形象丑陋。

许慎这个说法,不能说毫无道理。

如段玉裁所说,“亚”和“恶”,先秦时曾“音义皆同”。

《礼记》有“恶池”;《史记》有“恶谷”;西汉将军周亚夫,亦写作“周恶夫”。

不过,这只证明“亚”与“恶”有假借关系。《汉书》载“恶谷”,即为“亚谷”。

通过假借,“亚”有“恶”之义,这是可能的。

然而,不能就此断定这就是“亚”的本义。

而且,许慎“象人局背之形”的形训也错了。

许慎为什么这么厉害(给说文挑个刺儿)(2)

将“亚”释为“醜”,其实是因为“醜”字,有“相比较而次之”的含义。

《礼记.学记》:“古之学者,比物醜类。”《注》云:“以事相况而为之。醜,犹比也。”“醜”,就是想比较。

段玉裁说:“醜,即畴之假借字。畴者,今俗之俦类字也。”

这是说,“醜类”或“类醜”,即“俦类”或“类俦”,相比而分出主次。

《左传.定公四年》:“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率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醜,以法则周公。”杜预《集解》云:“醜,众也。”“众也”,即相比而次之者。

许慎为什么这么厉害(给说文挑个刺儿)(3)

许慎严谨之处在于,他后面讲,“亚”,“贾侍中说以为次第也”——“亚”有“次第”的含义。

“贾侍中”,是许慎的老师,东汉著名古文经学家贾逵。

此贾逵,非曹魏时贾逵,前者比后者早了一百多年,汉和帝朝任侍中。许慎《说文》中,引述了不少老师的见解。

“贾侍中”释“亚”“以为次第也”,显然比学生“深刻”。

《诗.周颂.载芟》云:“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强侯以。”《毛传》注:“主,家长也。伯,长子也。亚,仲叔也。旅,子弟也。”

又,《小雅.节南山》云:“琐琐姻亚,则无膴仕。”《传》曰:“两婿相谓曰亚。”

前诗讲,仲叔等“小宗”,相对于家族中“大宗”为“亚”。

后诗说,外姓婚姻,相对本族而言曰“亚”。

许慎所说的“亚,醜也”,实际上,与“贾侍中说以为次第也”并无区别。

而说“丑恶”是“亚”本义,显然错了。

许慎为什么这么厉害(给说文挑个刺儿)(4)

甲骨文“亚”字和“娅”字

很可能的原因,是许慎无缘见到甲骨文。

“存二.三七七”、“合一0五”、“诚三五六”、“南明四四五”、“宁二.一六”、“文三一二”等十多版甲骨卜辞中,皆有“亚”字。

卜辞中的“亚”有以下几义——

第一,指商王同族的兄弟集团。

第二,与商王联姻之族。

第三,商王先祖、宫室之“次第”。

这皆与“贾侍中”所言不谋而合。

所以,“亚”之本义,是“相较次之者”。

许慎为什么这么厉害(给说文挑个刺儿)(5)

甲骨文“亚”字

许慎有一个重要观点,他在《说文解字.叙》里说——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乳而浸多也。”

许慎认为,“文”和“字”,是汉字发展的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即是由“图画符号”过渡到“标音符号”的两个阶段,一个过程。

“亚”字,的确经历了这样的两个阶段、一个过程。

最早的“亚”之图形,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年的安徽蚌埠双墩新石器遗址。

许慎为什么这么厉害(给说文挑个刺儿)(6)

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出土陶器上的“亚”字图形

显然,以上图形,是中国上古先民在观象授时基础上,形成的最初的大地“空间体系”认知。

《周髀算经》曰:“以日始出立表而识其晷,日入复识其晷,晷之两端相直者,正东西也。中折之指表者,正南北也。”

据说,《周髀算经》是周公时期的著作。但其思想和方法,一定要比周公早几千年。因为,在公元前四千纪,当时的先民,已经纯熟掌握了“立表测影”的“绝技”。

最好的证明,是距今7000年前,上古先民已经测定了“ ”这个符号,后人称之为“二绳”。

“二绳”,是对东西南北的准确定位,是天文地理的巧妙结合,由此产生了先民的“四方”和“中央”的观念。

《诗.鄘风.定之方中》云:“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毛传》注:“定,营室。方中,昏正四方。揆,度也。度日出日入,以知东西。南视定,北准极,以正南北。”

许慎为什么这么厉害(给说文挑个刺儿)(7)

双墩遗址出土器物上的“二绳”标记

先民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并不满足对“四方”的认知,而是继续探索和完善空间概念。于是,有了“四钩”的认知。

《淮南子.天文》曰:“子午、卯酉为二绳,丑寅、辰巳、未申、戌亥为四钩。”

“四钩”,指向的,是“东北”“西南”“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这样,“ ”符号就变成了“米”形符号,“四方”也变成了“八方”。

“四钩”所指向的四个角或曰“四隅”,古人称之为“四维”。

由“二绳”“四钩”组成的图形,古人称之为“日廷”。而再加上“四维”,就构成了“亚”字图形。

许慎为什么这么厉害(给说文挑个刺儿)(8)

双墩遗址器物上的“四钩”图形

这种对空间系统的认知,上古先民在7000年前就已经形成。

“亚”字图形,在古人那里,就是“天下”和“大地”。这也是“天圆地方”宇宙观的认知基础。

再进一步,“亚”由“文”成为“字”,有了具体字义。其本义,也是由“亚”象大地之形而来的。

《周易.系辞上》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已陈,贵贱位矣。”

这与《国语.周语下》所云“经之以天,纬之以地”说法是一样的。

那么,《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说:“经纬天地曰文。”“曰”与天相比次之的“亚”形大地,便以“次第”而“文”之了。

许慎为什么这么厉害(给说文挑个刺儿)(9)

“亚”的“次第”之义由此而来。

其所表示的,亦如《淮南子.天文》所云——

”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zhu),故曰大昭。道始于虚霩(kuo),虚霩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

这是上古先民的天地形成观,也是“阴阳转圜”哲学观的基础。

后来,古人的“亚”形空间观念,进一步发展为方形,又发展成四周下垂中间凸起的形状。这样,才能与如“盖笠之天”边界吻合。

于是,也有了“通天之丘”的“昆仑”理念。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